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系统思维与领导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系统思维与领导能力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强调教师作为领导者的角色,意味着教师不仅能更快、更好地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反应,还能够对教师专业共同体、家庭、社区乃至教育政策形成影响力,由此教师的系统思维和领导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上述五种情形,均是缺乏系统思维的表现。大千世界始终处于进化之中,面对这种复杂性,教师应不惧变化,将自己视为复杂系统的一部分,鼓励多样性;拥有变革的心态,带领学生设计、探索系统。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系统思维与领导能力

教师企业家看似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词汇,实则强调教师应具有企业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它跳出了传统的教室层面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师在一个新时代的有为、可为空间。它强调教师作为领导者的角色,意味着教师不仅能更快、更好地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反应,还能够对教师专业共同体、家庭、社区乃至教育政策形成影响力,由此教师的系统思维和领导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系统分析师徳内拉·梅多斯认为,系统思考是应对复杂性挑战、做出睿智决策、“与系统共舞”的核心技能。系统不是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需要注意的是,要素并非全然是有形事物,也可以是类似于“名望”“声誉”等的无形事物。系统思考意味着要洞悉要素、连接、功能(目标)之间的关系。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决策的速度、准确性上优于人类,却依然不能帮助人们克服短视、有限理性的不足。尤其是技术依赖日趋严重时,教师的课堂可能出现如下情形。

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于依靠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判断学生的能力。

二是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关注学生当下的表现,或片面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忽视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甚至对全人发展不做全局性思考。

三是只看现象,不见本质。只关注学生有无缺席,而对其缺席的原因不做深究。

四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学生数学测试得分低,就给学生补相应的知识点,却未考量学生的身体因素、文本阅读能力等。

五是本位主义,局限思考。根据人工智能推荐的方案或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行为做解读与干预,不从大的改革背景、理念出发去调整行动的方式。

上述五种情形,均是缺乏系统思维的表现。(www.xing528.com)

对于教师而言,特别强调五点。

1.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察真实发生的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积累不同类型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并从几个变量历史数据开始,以散点图的方式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轻易把这个行为交给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只能看到可以测量的要素,但是人类可以看到更多的要素。

2.学会自我对话。正如梅多斯指出的,我们知道的每一件事,以及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事,都只是一个模型。当我们对人工智能、对学生形成固有判断时,我们要把心底形成判断的那个模型拿出来,追问自己为何这么判断,前置条件是什么,有何证据支持。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据支持,我们要勇于舍弃原先的判断。

3.强调所有人的全人发展,包括教师自己。全人发展并不意味着各项能力都达到最佳,而是强调人是完整的个体,要看到各类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因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片面强调学习者某一方面的能力。在修正自我的心智模型时,教师自我的学习也在发生。外部世界日趋复杂,而学习者的内在差异性也呈现了一个复杂的教育世界,教师需随机应变,倾听系统的声音。

4.将复杂性视作学习的动力。当原来的人—人互动演变为人—机器—人的复杂互动时,教育系统演化出多样性,然而纵观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这并不是尽头。大千世界始终处于进化之中,面对这种复杂性,教师应不惧变化,将自己视为复杂系统的一部分,鼓励多样性;拥有变革的心态,带领学生设计、探索系统。如教师可以帮助学校做出最佳选择,以决定在哪里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最好地将学生和家长与大量可用的机会联系起来。

5.主动寻求跨领域的合作。教师未来授课的地点可能是线上,也可能是线下,可能是户外,也可能是室内。这些不拘一格的场景背后,教师教学的专业性不仅没有降低,要求还更高了。显然,再为教师格外添加诸多能力清单,也超越了对一个普通专业人士的期待。但是,当我们要训练自己的系统思维时,必然要走出单一的专业视角,走出自己的专精领域,与他人形成联盟。这不是一时之好奇,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换言之,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影响力,在共同体内互相学习,还要保持开放心态,愿意接受新知识,向系统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