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师生共同体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

设计师生共同体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师生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还应当建构起评价体系,以此促进个体特别是教师在实践中反思,以免形式上追求师生共同体建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体上讲,师生共同体的评价体系源于概念框架,实践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何谓师生共同体,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师生共同体价值追求是什么。因此,评价师生共同体切忌随意,而是要在概念框架下确定价值取向,并深入具体的学科和教学情境进行价值判断。

设计师生共同体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

关于师生共同体的研究如今已收获了不少研究成果,它已经从一个新生概念逐步趋于完整和丰富,在课堂实践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关于师生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还应当建构起评价体系,以此促进个体特别是教师在实践中反思,以免形式上追求师生共同体建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体上讲,师生共同体的评价体系源于概念框架,实践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何谓师生共同体,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师生共同体价值追求是什么。如前文所述,师生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包括学习社会建构性、认知的分布性、个体关系的民主性等三个方面。考虑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以分科教学为主,因此在落实共同价值追求的同时应深入学科内部,从学科特征出发做出诠释。譬如,评价初中物理课堂师生共同体,依据学习的社会建构性要求,关注学习内容是否扎根于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否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发生了关联,具体到学段,还要看教学是否发生在初中生最近发展区之内,同是物理学科,初中与高中课堂师生共同体对于社会建构性的价值追求方式一定是不同的,而同是初中,对于物理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的社会建构性的实现一定也有所不同。因此,评价师生共同体切忌随意,而是要在概念框架下确定价值取向,并深入具体的学科和教学情境进行价值判断。

具体到评价过程,要遵循这样的思路: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第一,师生共同体追求的民主不只表现在学习过程协商,还表现为评价的民主。第二,师生共同体强调全方位发展但并不排斥标准化测试,单纯依赖定量或定性的某一种范式的评价是不可取的,两种评价范式要深度融合,相互补充,从而多元衡量个体的发展。第三,师生共同体追求的是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这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实践中体现为过程和结果的综合。也就是说,师生共同体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只关注学习成果,当然也不能只关注学习过程而无视最终的结果,而应当立足于个体的发展路径,促进其在自身起点的基础上和能力范围内获得卓越的发展。第四,师生共同体要打造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学习效果,共同体因个体发生深入联系而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并反作用于个体。这种良性循环正是师生共同体追求的机制。因此评价师生共同体要兼顾整体与个体,只关注整体难免会牺牲个体的发展,相反,只关注个体,师生共同体也就失去了意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