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德育评价内容体系的优化设计

小学德育评价内容体系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本身就遵循了层层递进的构建规律,既体现出整体性又体现出层次性。可行性要求小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操作难度要适合于一般学校及德育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简明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体现出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和时代性。

小学德育评价内容体系的优化设计

(一)小学课堂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构建小学课堂德育评价体系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体现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德育评价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就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德育实践。因此在构建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时,要结合教育学哲学及心理学等有关的内容,如从教学评价体系中借鉴可用于德育评价体系中的方法和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知和掌握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从哲学关于理论和实践、感性和理性、量变到质变的角度上去研究德育评价体系建构的方法,力图使德育评价在不断的完善中,更具科学性。同时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去构建一个由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个体品德评价及德育课堂评价的体系,并遵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原则,做到从整体上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不断提高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

2.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整体性是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小学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个体品德评价及德育课堂评价。这些评价内容之间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综合考虑到德育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构建一个从学校到班级、从班级到课堂、从课堂到个体,从小学低段到高段这样一个层层推进、整体性较强的德育评价体系。该体系中的每个评价系统都可以存在区别于其他的操作系统,但每个子系统之间又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德育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它必须着眼于整体,立足长远,进行整体的规划,让各个不同学段间的评价体系相互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到德育评价体系中的各要素,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对评价主体做综合的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德育评价体系的实效性。

层次性要求各级学校和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仅要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德育目标做分层设计,而且对同一阶段学生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确定相应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同时还指出必须要遵循小学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在具体目标设计上要分层次,对小学的低、中、高段学生分别提出不同要求。这就要求小学德育评价体系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德育分层目标,做出不同的评价,循序渐进做到年龄与学段相统一。同时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本身就遵循了层层递进的构建规律,既体现出整体性又体现出层次性。

3.简明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201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简明性要求每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判断所依据的资料数据,要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便于整理。可行性要求小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操作难度要适合于一般学校及德育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如果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过高,需要掌握特定的数据统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才能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操作。那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就难以普及和推广,而且也不经济实用。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简明性和可行性。因为再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旦脱离了现实的可行性,就会降低甚至失去其实效性。因此,在设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小学阶段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简明、可行的评价体系。

4.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性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具有普遍参考价值意义的体系,就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指标体系应代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总要求。指标体系首先应站在党引领的思想高度,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十九大以来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将其落到实处。第二,指标体系应代表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趋势。这就要求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体现出指标体系的代表性和时代性。第三,指标体系应具有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中,以此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许多学者也提出德育要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同时许多学校也尝试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的德育特色学校。如台湾的忠信学校、仙源小学的孝雅教育等,无不彰显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第四,指标体系选取的评价内容应具有代表性。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在整体上要以德育的核心内容相挂钩,如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的评价细目,要有较强的适用性,能运用到大多数学校的德育评价中去,具有普遍性特点,便于推广实施。

5.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弹性

一是由于德育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因此德育指标体系也应随着德育的变化而具有发展性、灵活性、动态性的弹性,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毫无生机的标本体系。这样的指标体系才具有发展的空间,才能越走越宽,才能在实践中被不断地完善,提高效度。

二是能满足地方及不同学校的需要。由于各个地方,各个学校发展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德育指标体系更应具备弹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的需要,且在不改变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前提下进行调整,实行“一模多构”“同模异构”的指标体系建构。例如,攀枝花市实验小学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德树人之本,以中华传统文化沁润孩子的心灵,建立书香校园,以攀枝花精神培养孩子的家乡情。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也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沁润孩子的心灵,但他用的是一个实践、两件事情、三点感悟的形式。云南师大附属小学围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发校本教育资源,加强西南联大传统和精神教育,鼓励各年级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句等。

(二)小学班级德育评价的内容

1.班级德育目标及实施计划

班级德育目标首先要符合学校统一领导、要求和安排的学校德育目标,同时又要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来确定更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建立健全班级的管理机制和规范体系,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组织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使班级德育管理落到实处、取得有效性。对班级德育目标的评价首先就在于班级是否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班级德育目标。班级德育目标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班级德育指导思想。目标要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才能确保其方向的正确性。二是班级现状分析。根据对班级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后续的德育才更有针对性。三是班级德育的工作重点。根据前面的班级现状分析,结合班级具体情况来确定班级德育工作重点。四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前面德育工作重点的细化。五是班级德育的主要措施,即通过何种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班级的德育工作,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六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安排。它是建立在前面工作开展的基础上,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点上的重要体现。

2.班级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一是班级日常管理。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开展的各项活动紧密联系,如两操情况、安全排查情况、饮食卫生情况等。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和激励,同时对学生在班级的日常行为表现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也是班级德育日常管理的一项任务。

二是班集体的组织建设情况。班集体的建设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织的初始阶段,主要体现在小学低段。此阶段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指导和领导作用。第二阶段是组织的初步形成阶段,主要体现在小学中段。在这个阶段,班级设立的体制基本能够有效运作。第三是巩固发展阶段,一般体现在小学高段。这阶段班级的规范已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形成了特有的班级氛围,班级有很强的凝聚力。根据班集体在各阶段表现出的特性可以评价出班集体所处的建设阶段。

三是班级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情况。要结合本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评价,如学校发给每个班级的每月德育工作要点及工作计划,每个班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完成学校的德育活动。比如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每周的主题班队会,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反思来积累经验,提高主题班会的效果。认真组织好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冬季校运动会、校园书法、绘画比赛等。

四是个别教育的情况。个别教育主要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个别教育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教师要在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育方式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3.班级德育实施方式

班级德育实施的方式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多样性。面对一群活泼的学生,如果德育方式单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失去继续活动的兴趣。因此德育实施的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下,学生才是德育活动的主体,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享受德育的过程。三是发展性。德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在班级德育实施的方式选择上要能立足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班级德育实施的方式有以下三点,一是通过各学科教育,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二是通过开展校级、班级教育及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目前开展的微班队主题教育活动课,它以微课的形式来记录班队活动,以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得到信息反馈,不断提高班队会的效果。三是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少先队组织是优秀的学生团体,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团结力、号召力,要多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如带领队员参加“红色传统学习实践活动”引领队员从小树远大理想,培养团队意识,在团结互助的集体中成长。

4.班级德育环境和整体风貌

班级的德育环境对德育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在一个充满教师“霸权”主义,班级氛围过度严肃紧张的环境下去培养孩子要有积极阳光的性格,要敢于质疑相信自己,要有创造力,肯定是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班级德育环境里首先要建立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里要让“信任”取代“恐惧”,要让美国爱斯奎斯教师的“56号教室的奇迹”也能发生在我国的班级里。其次是营造和谐、民主、积极的班级团队氛围。这样的班级德育环境才能有一种隐形的促进学生向上的力量。然后是营造人文环境。在班级内可以利用黑板、墙面作为人文环境酿造的载体。如师生一起办好主题板报、荣誉墙、文化长廊、绿色读书角等,让班级内外的每一个角落和墙面都会“说话”,都具有教育意义。再次是班级要“三化”,即美化、净化、绿化。在优美的环境中更容易陶冶孩子的情操。最后是创设各种实践活动,以体现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活动为主,用体验式的德育模式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如开展小组合作绘画比赛、义务劳动周及“创客空间”活动等。

5.德育效果

班级德育效果的评价是对班级一段时间或一个学期的德育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价。班级德育工作的德育效果可根据以下四点来评定。(www.xing528.com)

一是班级对学校德育目标完成的情况评价。班级的德育目标应按照学校的德育标准来衡量是否达到,这样便于对比和考核德育工作有无落到班级管理的日常中去。

二是经过德育教育后,学生的思想意识较原来有无进步,行为上有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德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要鉴定学生的品德是否发展或发展到什么程度,就得借助于德育评价这一测评工具。通过测评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是班级在各项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德育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班级各项实践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德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者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是德育结果处理。德育评价除了有督促、评估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调控功能。它能根据德育评价的信息反馈给德育者,德育者再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出实际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后续的德育工作。

(三)小学生个体品德评价内容

1.小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的目的

“立德树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这也是小学德育评价工作的核心。因为,德育工作的效果或结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个体品德来体现。它不同于小学德育评价体系中的其他评价对象,小学学生个体的品德评价属于个体精神领域中具有个体品质价值意义的评价,它不仅是运用评价手段探索客观事实的过程,其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将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评价结果与教育发展结合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小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的内容

小学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的内容要遵循小学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和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品德评价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符合,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德育水平,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品德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据此可以把学生个体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细化为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道德品质。主要指向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成熟的过程就是道德认识发展的过程。对个体而言,道德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就越能指导其形成明确的道德判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同时道德行为还应包括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要把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二是公民素养。首先是公民意识,即要有环保意识、集体意识、初步的规则意识、基本的法制意识和一定的社会意识;其次是公民态度,即能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公益活动及法治活动,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后是公民的行为,即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的内容,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能自觉排队,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卫生。

三是心理健康。2012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要求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小学低段表现为学生能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能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友好交往,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不良情绪,自我认知;有集体主义的意识和初步的角色意识。小学高段表现为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正确对待成绩;恰当的异性交往;逐步认识自己与世界、国家和社会的联系。

四是对学生法治素养评价。小学阶段的法治素养主要从法治意识和法治实践两个维度进行评价。首先是法治意识。根据《青少年法治大纲》的要求,小学低段学生应有初步的建立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家庭法律关系意识、消防安全意识,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有初步的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小学高段学生应对宪法、国家的机构、制度、主权和领土有初步认知,有民族团结的意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初步了解,有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具备一些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其次是法治实践。小学低段主要表现在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遵守校园公共秩序等。小学高段主要包括团结同伴,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不欺凌他人,诚实守信,能用法律知识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维权。

五是课内外表现。包括在课堂内的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表现三个方面。学习情感,包括学习的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能与人合作交流、团结互助、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表现主要体现为在课堂上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上课认真,课外能认真完成作业,并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

六是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2016年,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名为《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讲话,他明确提出“要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建立评价制度,评价结果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升学评优参考依据”。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包括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行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劳动意识,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其次是劳动态度,对劳动抱有一种热爱,而不是排斥、回避的态度;最后是劳动行为,要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包括打扫学校卫生、家务劳动等,同时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七是对学生网络素养进行评价。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已经波及方方面面,学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评价、督促、引导学生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成为迫切需要。

3.小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的原则

第一,要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学生的品德行为与学生的品德认知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学生的品德认知最终要通过品德行为来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把二者统一结合起来达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学生双重道德标准的情况,保证学生言行一致,引导学生把获得的道德观点和政治思想信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

第二,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学生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多元时代,现代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也在发展和完善中,且学生本身就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以,评价也应指向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

第三,要遵循全面、多元和形式多样的原则。学生的品德是以多种方式、多种形态、多种类型展现出来的。这就要求评价应立足于学生的各个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品德进行全面的评价。

(2)小学生个体品德评价的方法

一是从品德评价的形式上来分,可分为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可通过教师操行评语或品德量化打分的形式来进行,与口头评价相比相对正式。口头评价相对随意一些,但能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操作简单,可行性强。

二是以品德评价的手段来分,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指用非实验的方法对客观检测资料和主观描述性资料进行的评价。定量评价指用实验的方法客观量化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目前学校采用得最多的方式就是以定量为主的等第评定评价法和定性为主的操行评语评价法,两者各有优缺点。定量的方法,虽然是用确切数值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描述,并做出精确的判断,但由于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太多,如不能很好把握的话,就会造成评价的数据无效,且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用定性的方法对品德进行评价有利于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评价尺度较为有弹性,但它的缺陷是很难反映出学生间的量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片面性。因此通常要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三是以品德评价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他评和自评。他评主要是指通过第三方他人、集体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自评主要是学生通过道德自我认知、道德反思,对自己的品德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形式。

四是以品德评价的过程划分,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品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能力等方面给予及时性评价的一种方法;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阶段后对学生个体品德进行全面、总结性的评价。前者注重过程,后者注重结果,在评价时也应把二者结合起来,侧重于形成性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