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博客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

学术博客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24学术博客采选价值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5.4.3.3三级指标的定义和目的1.1.1发布博文数量定义:博客自开办以来发布的博文数量。

学术博客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

信息服务视角的学术博客采选评价同样也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据对学术博客价值的初步评价,判断其能否作为图书馆的资源采访对象,二是根据资源的价值量评价确定资源的建设等级和建设模式并监测分析其质量状态变化趋势。

5.4.3.1 学术博客采选价值的质性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

学术博客属于私人发布类信息,对其价值的质性评价可从意识形态、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每个指标可由信息资源采访工作组借助李克特量表等工具将定性判断转化为评价分值,具体如表5-23所示。

表5-23 学术博容采选价值的质性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的定义、目的和方法

1.1.1 价值立场

定义:学术博客坚持和引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目的:评价学术博客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是否违反我国法律以及互联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2.1.1 责任实体

定义:发布单位或作者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目的:评价博客发布单位或个人是否是科研实力较强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或著名学者等。

2.2.1 编审力量

定义:博客所在网站的专家队伍状况,如科学网博客编辑等。

目的:评价博客有没有编辑把关。

2.3.1 无私利性

定义:博客以学术交流而非营利为目的。

目的:评价博客信息内容客观、中立、不偏激及不为特定主体谋利情况等。

2.4.1 更新频率

定义:博客中博文的更新频率。

目的:评价博客的连续性和新颖性。

2.5.1 学科主题

定义:博客内容主要涉及的学科专业或主题范围。

目的:评价博客内容所覆盖的知识范畴领域

2.5.2 时间跨度

定义:博客信息资源发布的起止时间。

目的:评价博客开办的时长。

2.5.3 空间范围

定义:博客信息资源的语言和地理区域分布。

目的:评价博客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国际化。

3.1.1 导航清晰

定义:博客网站和页面导航的清晰程度。

目的:评价博客网站和页面的信息组织及排版水平。

3.1.2 界面美观

定义:博客网站和页面布局、排版的美观程度。

目的:评价博客网站和页面对用户的视觉吸引力

3.2.1 信息易获取性

定义:博客内容方便用户获取的程度。

目的:评价博客网站的稳定性、反应和传递速度等。

3.2.2 用户友好性

定义:人机接口的交互友好程度。

目的:评价博客内容管理系统的检索功能、对用户的交互、支持和帮助程度。

5.4.3.2 人文社会科学开放存取期刊采选价值的定量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

如以前所述,对博客采访价值量的评价可从信息来源(先赋地位)和外界影响(自致地位)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信息来源属性反映了博客的先验评价和内在价值;外界利用属性反映了博客对用户的吸引和重要程度,其中,被引频次和链接频次对开办时间较长的博客较为有利,反映了博客的长期影响,读者的关注对新开博客的评价较为有利,反映了博客的即时影响和潜在价值,此三者刚好互补、构成了期刊外部利用评价的完整体系。具体如表5-24所示。

表5-24 学术博客采选价值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5.4.3.3 三级指标的定义和目的

1.1.1 发布博文数量

定义:博客自开办以来发布的博文数量。

目的:评价博客对图书馆读者的信息保障能力。

1.1.2 链接指引数量

定义:博客内容与其他相关知识对象关联的数量。

目的:评价博客所提供的参考资源数量。

1.2.1 专业信息比例(www.xing528.com)

定义:发布的有关专业学术研究博文的数量占所发布总博文数的比例。

目的:评价博客的专业程度和学术含量。

2.1.1 被引频次

定义:被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电子印本、研究报告等引用的次数。

目的:从作者利用的累积状况评价博客的整体学术影响实力。

2.2.1 博客评论影响指数

定义:将每个博客的篇均评论频次与所属学科博客的整体篇均评论频次进行相比,其比值称为博客评论指数。

目的:评价博客与该学科博客质量平均水平的优势或差距。其值大于1(小于1)表示比该学科博客质量的平均水平高(低)。用它可以衡量各个学术博客在本学科博客中的相对质量和影响水平及用于不同学科博客之间的参照和比较。

2.2.2 博客推荐认同指数

定义:博客获得的推荐数量和推荐人数。

目的:评价博客获得用户认可的程度。

2.2.3 博客传播扩散指数

定义:(C表示对博客评论的用户人数,B表示博文数量),即每百篇博文对应的评论人数或(R表示对博客推荐的用户人数,B表示博文数量)。

目的:评价学术博客的传播和扩散程度。

2.3.1 入链数

定义:指向博客链接数量。

目的:评价博客的总体网络影响力。

2.3.2 网络影响因子

定义:在给定时段内,指向某个网域或网站的外部和内部链接网页数目之和除以该网域或网站的所有网页数。

目的:评价博客网页的平均网络影响力。

2.3.3 网络使用因子

定义:博客的出链数与该博客的总网页数之比。

目的:评价博客利用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程度。

2.3.4 网站PR值

定义:根据谷歌的PageRank算法计算的网站重要性分值。

目的:由第三方评价博客网站的重要性。

【注释】

[1]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30.

[2]邱均平,谭春辉,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下册)[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628.

[3]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8.

[4]王新才,王海宁.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保障实证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219):4-15.

[5]郭进京,陈秀娟,陈雪飞等.劫持性期刊现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5):16-24.

[6]邱均平等.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5-26.

[7]Lewis D.The Inevitability of Open Acces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2,73(5):493-506.

[8]Peter S.Open Access Overview:Focusing on Open Access to Peerreviewed Research Articles and their Preprints[EB/OL].[2016-02-18].http://legacy.earlham.edu/~peters/fos/overview.htm.

[9]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EB/OL].[2017-02-26].http://www.nssd.org/.

[10]陆彩女,张晓林,李麟.开放出版期刊遴选的挑战与指南[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43-1450.

[11]顾立平.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与遴选:质量水平、开放程度和服务能力[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9-53.

[12]Foladare I S.A Clarification of“Ascribed Status”and“Achieved Status”[J].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1969,10(1):53-61.

[13]夏南强,李倩.试论社会科学学术网站的类型与特点[J].情报科学,2007,25(3):332-339.

[14]网站声明[EB/OL].[2017-01-02].http://www.people.com.cn/n/2013/1227/c373005-23961344.html.

[15]甘春梅,王伟军.学术博客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1):25-30.

[16]吕鑫,袁勤俭,宗乾进,沈洪洲.学术博客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6):64-68.

[17]Luzón M J.Scholarly Hyperwriting:The Function of Links in Academic Weblog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1):75-89.

[18]Stuart K.Towards an Analysis of Academic Weblogs[J].Revista Alicantina de Estudios Ingleses,2006(19):387-404.

[19]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ydhlwbg/201408/t20140826_47880.htm.

[20]McGeachin R.Selection Criteria for Web-based Resources in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Collection[EB/OL].[2014-11-19].http://www.istl.org/98-spring/article2.html.

[21]Shema H,Bar-l lan J,Thelwall M.Do Blog Citations Correlate with a Higher Number of Future Citations? Research Blogs a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Alternative Metric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65(5):1018-1027.

[22]Frandsen T F,Rousseau R,Rowlands l.Diffusion Factor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6(1):58-72.

[23]请教:有没有单参数的概率分布,可以描述双峰?[EB/OL].[2014-11-0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04547.html.

[24]玩儿出一篇论文来?[EB/OL].[2016-11-0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08187.html.

[25]Editorial.Perfecting Peer Review?[J].Nature Medicine,2011,17(1):1-2.

[26]Luzón M J.Scholarly Hyperwriting:The Function of Links in Academic Weblog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1):75-89.

[27]Rokack L,Mitra P.Parsimonious Citer-Based Measures: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omain as a Case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64(9):1951-1959.

[28]Luzón M J.“This is an Erroneous Argument”:Conflict in Academic Blog Discussions[J].Discourse,Context and Media,2013(2):111-119.

[29]Broadus R N.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Bibliographic Cita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83,34(2):132-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