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化的标配:鼻子与人类对话

进化的标配:鼻子与人类对话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学者断言,人类是从非洲走出来到世界各地繁衍开的,不同的大陆气候和条件,使古人们进化出了差异明显的鼻子。可见西方文化中鼻子的地位亦是难与其他器官相提并论。鼻子在东西方文化中均不受待见,的确憋屈、窝囊。不过,这仅仅是个传说,有可能是那些被处以“劓”刑的人,聊以自慰的。现代生活中,鼻子嗅到的气味,不是香就是臭,而我们常提到的“臭”,跟鼻子有着紧密的关系。考古人员认定,这只鼻子的主人是神庙里的至尊之神。

进化的标配:鼻子与人类对话

有学者断言,人类是从非洲走出来到世界各地繁衍开的,不同的大陆气候和条件,使古人们进化出了差异明显的鼻子。例如欧洲地区气温低,繁衍于这里的古人们进化出了直挺的高鼻梁;留在非洲的古人们因为当地气候炎热,便进化出了塌塌的扁平鼻子;生息于亚洲的古人呢?因为温度适中,他们进化出的鼻子介于欧洲人与非洲人之间,不大不小,正合适。

关于咱脸上的器官,眼、口、眉、耳,在古籍、野史中多见赞誉之词,可关于鼻子的,少有提及。

在西方,有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匹诺曹的小男孩,有一天匹诺曹说了谎话,鼻子突然变得长长的。说谎,嘴没遭殃,鼻子却受到惩处?可见西方文化中鼻子的地位亦是难与其他器官相提并论。鼻子在东西方文化中均不受待见,的确憋屈、窝囊。

西周青铜象尊。所有动物中,鼻子长得最夸张的就属大象了。

中国人不愿意赞美鼻子的习惯,历史早已有之,比如中国古代有一种刑罚叫作“劓”(yì),“鼻”字旁边一把“刀”,这种刑罚就是割掉受刑人的鼻子。被割掉鼻子的人,大脸盘子上直直的两个黑洞,这等相貌足以吓死人。被处以“劓”刑的人,因丑陋至极,要么悲悲切切自我了断,要么南下荒芜躲进深山苟延残喘。没承想,躲进深山亦不得安生,向来倾慕中原文明的当地土著竟纷纷效仿,割掉了鼻子。这倒好了,大家都没了鼻子,反倒觉得“黑洞”美了。于是,“劓”引领了时尚。不过,这仅仅是个传说,有可能是那些被处以“劓”刑的人,聊以自慰的。

上帝造人,眼是用来看的,耳是用作听的,鼻子的功用是来嗅的,它们都是接收外来信息的器官。远古时期,狩猎密林,古人看不见、听不着,只能以鼻探查周遭。后来,人类晋升为食物链的主宰,鼻子的功能却退化了,不受待见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没鼻子啥事,甚而连文字记述也被忽略了。

虽然古代著述和乡野文学中均少见提及鼻子,但鼻子并非一无是处,比如说《水浒传》里,李鬼劫道李逵,大拇哥戳着自家鼻子,恶声道:“你知道老子是谁吗?”杀人从来不眨眼的李逵一下子被唬蒙了,李鬼再言:“老子便是黑旋风李逵!”李鬼假借李逵的名号吓唬人时,为啥不指着嘴、不指着眼睛,偏要指着鼻子呢?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举着筷子,指着刘备的鼻尖,说:“天下英雄,非尔莫属!”闻听此言,刘备顿时惊呆了,鼻尖上冒出了点点冷汗。

小篆“劓”,鼻子旁边一把刀。考古人员根据史料,推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或者更早一些的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有这样的酷刑了。

甲骨文“自”,鼻子的象形。

甲骨文“臭”,鼻子下边一只狗。

现代生活中,鼻子嗅到的气味,不是香就是臭,而我们常提到的“臭”,跟鼻子有着紧密的关系。

甲骨文的“臭”字是鼻子下边拴一条狗,那么这种组合咋就成了“臭”字呢?这要从“臭”的本意说起。“臭”从犬,这是一个会意字,本意应该是闻气味。对此,《说文解字》认为:“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尚书·盘庚》说:“无起秽以自臭。”古时候,香气、秽气都被称为臭。举个典型的例子,《周易·系辞传》说:“其臭如兰。”意思是味道如同兰花。后来,臭的意思变异成了难闻的气味,《国语·晋语》说:“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葬之,臭达于外。”后来,臭仅有贬义的概念了。比如《尚书·盘庚》中“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再后来,臭的贬义概念有了程度的意味,臭虫、臭豆腐、臭架子、臭美、臭皮囊、臭钱以及臭不可闻、遗臭万年、臭名昭著,等等。鼻子虽是占据着脸的突出部位,却也因此常遭贬斥,比如说,大鼻子、爬鼻子、鹰钩鼻子、蒜头鼻子、酒糟鼻子等。不过,典籍中也能找出一些赞美之词,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赞美秦始皇是“蜂目长准”,他将鼻称为“准”。

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偶有对鼻子的夸誉,比如说迎春“鼻凝鹅脂”,宝玉“鼻如悬胆”,鹅的脂肪,悬着的胆囊,这般“比喻”巧则巧矣,至于该怎么品味曹雪芹笔下迎春和宝玉的美鼻呢?本人是无以评说了。(www.xing528.com)

鼻子除了与“臭”的关系紧密外,还有一个字与鼻子息息相关,那就是“息”,其金文写作上边一个鼻,下边一个心,《说文解字》说:“息,喘也。”《说文解字》将“息”解释为“喘”似有不妥,为此,清代大文学家段玉裁认为:“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也就是说,呼吸急促为喘,呼吸平稳为息。

或许是因为鼻子总在前边,所以被引申出了“始”的意念,比如说,鼻祖。

回过头来,再说说劓刑,这种割鼻酷刑始于何时?有人说,始于三千多年前的商,有说是更早一些的夏,不管这种刑罚起源于何时,有一点是可以被认定的,这种刑罚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上千年,及至汉初,劓刑仍旧盛行。直到汉文帝刘恒时,这种刑罚才被明文废除。汉之前,由于割鼻子的刑罚很常用,所以历史上有一段惨痛的史实,这就是秦灭六国将俘获的六国士兵和百姓大多处以劓刑,以至于在六国的旧都,一时间,没鼻子的人反倒比有鼻子的人还多。

红山女神像,距今五千多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这尊神像与真人大小相当,肉肉的鼻子愈显出女神的威严。图片上端右边的这只鼻子,要比真人的大三倍。考古人员认定,这只鼻子的主人是神庙里的至尊之神。

玛瑙鼻塞,大小如黄豆,出土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也就是当了27天西汉皇帝的刘贺的内棺。

鼻烟壶,在清代甚是得宠,鼻子享受到了高档的待遇。

四川三星堆青铜面具,当时出土的所有面具,鼻子的造型都十分夸张。

傩戏面具,鼻子虽被简化,但气势不在于烦琐,如此鼻子,几乎可以抢了眼睛的风头。

新中国成立前,出嫁的女人很在意从一而终,即使成了寡妇,也要固守贞节,不可再嫁。如果哪位贪恋姿色的男人想要娶一位寡妇,那么拒绝再嫁的寡妇就会割掉自己的鼻子以保贞节。面对如此烈女,再贪心的男人也唯有退避,可寡妇呢,虽然保住了贞节,却没了鼻子,丑陋终身。

之前在发掘海昏侯刘贺的内棺时,我们发现了刘贺的鼻塞,严格来说,这个发现实属偶然。

话说当我们在实验室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到刘贺裆部的时候(实际上,除了他满口的大牙,刘贺的尸骨早已荡然无存,认定是裆部的位置主要凭借人躺着的姿势推算的),在一块直径20多厘米的大玉璧下面出现了一枚肛塞,就是堵屁股眼儿的玉器。发现肛塞,考古队员不禁兴奋起来,既然刘贺死时被置以了肛塞,那么,其他孔洞(眼睛、鼻子、耳朵、嘴和生殖器)就应该也有玉塞。经过一番查找,我们找到了眼罩、口含和鼻塞。如前页图所示,两个鼻塞状如黄豆,与以往汉墓出土的鼻塞比起来,显得过于小巧、寒酸了些。考古人员断定,这对鼻塞其实是替代品,按理说刘贺下葬,随葬器物应极尽奢华,可为什么小小的鼻塞却要用替代品呢?这一点,在场的考古队员谁也没说清楚,待有结论时,咱再聊。

金文“息”,呼吸时,气自鼻入,自鼻出,关乎心,也就关乎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