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见鬼了,鬼是什么样?与古人对话,揭秘鬼貌

见鬼了,鬼是什么样?与古人对话,揭秘鬼貌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称“见鬼了”的人肯定会说“不知道”,见到了鬼却不知道鬼长什么样,做错了事干吗偏要往鬼身上推呢?说实话,在写本文之前,我也没谱,因为,我也不知道鬼长什么样。如果蒲大师没有见过鬼,怎么可能刻画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鬼呢?“殷人事鬼”就是祭奠鬼,殷人为什么要祭奠鬼?关于夔为什么会是一条腿?

见鬼了,鬼是什么样?与古人对话,揭秘鬼貌

问您件事儿:鬼长什么样?

平日里,许多人都会因做错了事而发出“见鬼了”的感慨,但是,真要是问他,见到的鬼是个啥模样?声称“见鬼了”的人肯定会说“不知道”,见到了鬼却不知道鬼长什么样,做错了事干吗偏要往鬼身上推呢?

说实话,在写本文之前,我也没谱,因为,我也不知道鬼长什么样。曾经有个学生问最善画马的大师徐悲鸿,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好画?徐大师未加思索:“鬼!”徐大师说:“因为你没有见过鬼,我也没有见过鬼,谁都没有见过鬼,所以,你大可尽情地发挥想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将鬼画成什么样全由你自己说了算。”

徐悲鸿没见过鬼,不过,比徐悲鸿早了好几百年的另一位大师却号称见过鬼,而且见过各式各样的鬼,这人就是蒲松龄!那部迷倒了无数读者的《聊斋志异》看过吧?如果蒲大师没有见过鬼,怎么可能刻画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鬼呢?实际上,蒲大师写鬼,是对前人的继承,因为早在蒲松龄之前,鬼就被定义上了五花八门的烙印。

金沙金面具。三千多年前,生活在现今成都金沙的古代先人将纯金的面具戴在偶人脸上,金沙古人相信,鬼就是这副模样的。

来看看这个甲骨文“鬼”字,大脑袋,小身子,既滑稽又憨厚。殷人造“鬼”的过程令今人生疑,商人当真见过鬼吗?至于说鬼从何而来?《说文解字》里讲得很透彻:“鬼,归也。”人死了,入土了,重归大地。“鬼”字下面的甲骨文“丑”字,从字形上看,也是令人忍俊不禁,将酒具放在鬼的身旁,就会意成了“丑”字!

古代中国,鬼观念是非常盛行的。孔夫子曾经说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殷人指的是三千多年前以今天的安阳为都城的商王朝的人,“殷人事鬼”是件既庄重又繁复、在今人看来十分恐怖的事情,就像书中前面章节中大家看到的那幅“殷墟祭祀坑图”一样。即便是到了宋代,民间仍旧有杀人“事鬼”的习俗。“尊神”而“事鬼”,说明商王朝时期神和鬼是同类,鬼是没有坏名声的。

从我们现在使用的“馈”字往前捋,其繁体字是“食”字旁加一个“鬼”——“餽”,对这个字,《说文解字》里说:“吴人谓祭曰餽。从食,从鬼,鬼亦声。”“祭”当为祭祀祖先,鬼就是祖先了,既然鬼为祖先,鬼的名声就不会是坏的,所以由“鬼”作为偏旁组成的字表示褒义的很多,比如“傀”,表义为魁梧;“瑰”,美石;“魁”,首领;“巍”,高大,等等。

中原人热衷“事鬼”,周边的少数民族更是将“鬼”推崇到了极致。比如景颇族信奉的鬼有天鬼、地鬼、日鬼、月鬼、山鬼、火鬼、水鬼、风鬼、雷鬼、房鬼、寨鬼等一百多种鬼,鬼在景颇人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

甲骨文“鬼”。“殷人事鬼”就是祭奠鬼,殷人为什么要祭奠鬼?原因很简单——企望得到鬼的护佑。

甲骨文“丑”。酒具+鬼=丑,或许,殷人在喝得半醉的时候造的这个丑字。

甲骨文“祀”。每逢祭祀,殷人几乎都要宰杀活人和牲畜,谓作“牺牲”,现代汉语里的“牺牲”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叫作《山鬼》的诗。诗中描绘的“山鬼”,面如桃花,含情脉脉,且带着微笑。对于屈原笔下的鬼,郭沫若先生推断:山鬼乃失恋之女神!女神也能失恋?可见,即便如屈原这样的伟人,心目中的鬼情节也是很浓重的。(www.xing528.com)

古时,人们一直信奉“人死后变成鬼”的说法,后来,统治者将这一信条标注上了阶级的烙印,只要这个人生前属于王公贵族,死后照样会被尊为鬼神的,至于说平民与奴隶,只要肯全心全意地效忠权贵,死后也会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嘉奖。阴曹地府的形制绝对是对阳间官府的克隆,穷苦的百姓被强加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因为惧怕死后再遭祸殃,老百姓便越发地温顺了。

鬼长什么样?甲骨文里的“鬼”太不着调,蒲松龄笔下的鬼,要么惊世骇俗,要么闭月羞花,再有就是相貌堂堂、辗转腾挪、无所不能,倘若鬼当真如蒲老爷子描写的那般能耐,世间恐怕再没人愿做人了——整日里尔虞我诈、油盐酱醋、含辛茹苦,倒不如做个风流倜傥、情场腾挪、专事恋爱的鬼来得潇洒,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鬼生活的另一个世界非得乱了章法了。

南越国大墓。这座冥宫是南越国第二代王阳间住宅的微缩,墓主人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咱们再来看个成语:魑魅魍魉,一个四字成语竟然招惹上了四个鬼。据说,魍魉也叫夔。三千多年前,商代青铜器上的夔纹,就是传说中的夔,您注意到了吧,夔只有一条腿。关于夔为什么会是一条腿?相传,这事儿跟大禹有关。夔原本是大禹的臣子,正直忠诚,精明强干,有一次,大禹感慨道:“夔一足矣。”大禹的意思是:有夔这样一个能干的臣子就足够了,可是,刽子手理解错了,立刻将夔拖出去砍掉了一条腿,从此以后,夔就只有一条腿了。

既然殷人造字大多采用临摹,那么,殷人会不会是在见到了鬼以后才造的鬼字呢?前面我们看过了甲骨文的“鬼”的样子,难道说殷人见到的就是那般大脑袋、小身子的鬼?我觉得经常接受殷人祭奠的鬼们似乎不应该是这等憨头憨脑的萌蠢笨样吧,或许,殷人也没有见过鬼,只是凭着想象臆造出来的“鬼”。

甲骨文及今文:马、牛、羊、猪、犬。甲骨文是汉字的先祖,甲骨文最重要的创制原则是象形。

咱们再从古代文献里找找线索。《淮南子》里说:“夫鬼神,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意思是说鬼看不见,听不着,这简直就是在故弄玄虚嘛,说了就跟没说一样。

南朝的《殷芸小说》中说:“颜渊、子路共坐于门,有鬼魅求见孔子,其目若日,其形甚伟。子路失魄口噤,颜渊乃纳履拔剑而前,握其腰,于是化为蛇,遂斩之。”像古籍中说的鬼可以是身材高大、目光炯炯,如此伟岸的鬼如果混迹在当今的人堆儿里,肯定会招致异性失魂落魄的,不过,这么标致的鬼却弱不禁风,只一剑,就化作了蛇,被颜渊给宰了。

充斥在华夏文化中的鬼,有善有恶。善鬼可以保人平安、确保阳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了确保鬼的归所——阴曹地府的长治久安,先人们编撰出了鬼界的最高行政长官——阎王爷。相传,阎王爷手里有一本账册,所有人的阳寿都事先被上天规划好了,在账册上写得清清楚楚,哪个人的阳寿到了,阎王爷大笔一挥,小鬼们就奉命跑到阳间,用大锁链子往阳寿到期的人的脖子上一套,不由分说,拽到阴曹地府,这个人就算活到头了。阴曹地府里还有一个在阳间的颇有知名度的鬼——钟馗。前文我们提到过,此人因长得丑陋,在阳间频遭讥讽,一怒之下持剑抹了脖子。下到阴间以后,阎王爷用鬼不疑,念钟馗忠厚秉直,便将他封作抓鬼的捕快。据说,钟馗这个鬼官疾恶如仇,哪个鬼干了坏事,(当然是跑到阳间做坏事),一旦被钟馗知道,钟馗便会严惩犯坏的鬼,不过,钟馗本事再大,对活在阳间的人却是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掌控着阳间话语权的人由不得钟馗插手阳间事,于是,钟馗的权限被划定了。如此,普通百姓企望借助钟馗整治贪官的念想被打消了,只能忍气吞声苟且地活着,就此,社会也就“安定”了。

前边说了,徐悲鸿大师断言天底下最好画的就是鬼,画鬼易,写鬼亦是如此,但凡有鬼加入,这部文学作品再怎么离奇也不为过,比如《西游记》,充斥着各种鬼话,鬼事连篇,可即便如此,读者并未觉得不妥。西南山地民族心目中的好鬼,就有会打铁的,会种庄稼的,会帮助女人生孩子的。恶鬼呢?呼风唤雨,祸害乡里,灾害民众,这其中最出名的就属祟了。据说,过年的时候,给孩子的压岁钱就是为了驱赶祟。鬼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于成语中便可略见:鬼使神差、鬼斧神工、神出鬼没、鬼哭狼嚎,鬼迷心窍等;成语里的“鬼”多,俗语里的“鬼”也不少,比如:鬼点子、鬼把戏、鬼门关、鬼剃头、穷鬼、恶鬼、老鬼等。

至于刚才提出的问题,鬼长什么样?刨了半天,说来说去,反倒更没着落了。实际上,没着落也是一种着落,如同徐悲鸿的那句“世上唯有鬼最好画”说的那样,鬼长什么样?您说了算!这就是本文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