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互联时代的因果结构与人物描写

移动互联时代的因果结构与人物描写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文学人物有“行为动机”的描写项,那文学人物的真实性和生命力,文学人物的感染力和启迪力将大大增强。这一切都是极为正常的人物行为内容的描写。小军接到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的恋人槐花却故意醉酒不见他。

移动互联时代的因果结构与人物描写

如果我们把“材料因”“材料果”代入文学人物描写的内容,即代入人物描写的具体的:行为内容、行为方式、行为代价、行为动机等材料时,会使我们的文学故事的叙述能够与人物的独特个性、传奇命运、感人力量、包含立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文学写作者对文学材料、文学人物的一种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一种艺术发现的行为内容,这就是文学人物具体在做什么事情,这是文学材料中最基本的内容。如果文学人物描写中有“方式”的材料了,那就会显示文学人物在采用什么方式来做这一件事了,人物个性的材料开始出现;如果文学材料中有关于文学人物“行为代价”,那就会使写人的文学材料带上感动人的情感因素,人物在事件中付出的代价越大就越具备大的感动人的力量。行为代价的最高限度就是“人物的死亡”,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感动人的文学故事,常常有文学人物以死亡为代价;当然,文学人物的“行为代价”描写项,特别是以死亡为代价的描写项,并不会在每一个文学故事,在每个文学人物命运描写都出现,不是必定需要的选项。一切要以生活故事和文学故事的实际,一切从写作者的构思意图的实际出发,不必囿于规定的文学写作教条。最后到“行为动机”选项,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行为代价”一样,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文学人物有“行为动机”的描写项,那文学人物的真实性和生命力,文学人物的感染力和启迪力将大大增强。当然,文学人物的“行为动机”描写项也要根据文学故事中文学人物材料实际和作家构思的实际来选择和确定。

把杜景礼的文学人物材料代入上述行为内容、行为方式、行为代价、行为动机等因素时,并通过因果关系揭示、点破或暗示人物命运、人物性格中的文学立意,我们发现:可以用某一个视角、视点来重读杜景礼的作品,整理他的人物描写材料,可以得到下列提炼、组合文学人物描写的两个方法:

反常的人物行为内容+正常的人物行为方式+暗示的人物行为动机

正常的人物行为内容+反常的人物行为方式+空白的人物行为动机(www.xing528.com)

《抉择》是二男一女的三角爱情故事。大林和方向同时暗恋着同班同学杏花,但反常的是:这一对好兄弟并没有成为情敌,而且,考上大学的大林在没有上大学的方向的撮合下准备对杏花做出明确的爱情表白时,反常的人物行为内容出现了,杏花婉拒了自己的初恋、并已考上大学的大林,而选择了方向。杏花如此反常的决定的最后动机是什么呢?作品通过杏花的言语做了暗示:爱情鸟不应被关笼子里,要让它在自己的天空里高飞,我爱你,大林——但原谅我不能让你迷失了“方向”。杏花的爱情价值观是:真正的爱情是自由平等的,是不能伤害朋友的。我们可以认同,或者不认同,或者半认同杏花的爱情价值观。而从作品中所透露的杏花的反常的抉择动机,作为一种答案和解读,足以激活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如果说《抉择》的文学故事和人物是“面对爱情的谦让”而再现出人物深层的内涵的话,那么《淡红瓷花瓶》的文学故事和人物则是“面对财富的谦让”而表现出人物意识深处的价值观了。大军小军的传家宝“变色的古瓷瓶”被专家鉴定出是天价的古宝物,两兄弟在护宝回家的路上就开始衍生出传奇故事了。小军觉得哥哥大军的一系列安排(要住宿、要喝酒、半夜起床)均有想独吞宝物的嫌疑。但到故事高潮,大军却表现出令小军、令读者觉得反常的行为方式——“我不要宝物,全给你”。大军的行为动机在他朴素言语里却是极为简单的——我们不是亲兄弟,“我是五叔捡来的,之所以这次陪你去鉴定,是不放心,怕你出事”。在小军看来大军的反常行为方式其实是最正常不过了,大军如此平常、正常的人物动机便把大军那种正直、善良、谦让、不贪的美德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了。这两篇作品先是突出人物反常行为方式的描写,通过“反常”快速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读者迅速回读故事,捕捉、体味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逻辑,准确地获得写作者在文学人物的传奇故事或独特命运里的精深立意。

杜景礼的《少女嫣然》《八月槐花黄》的故事则把人物行为动机省略了,空白化了。《少女嫣然》里的男主角大黑与老婆娟子的婚姻经过七年之痒时已产生了深深的裂痕。这一天他们大吵了一架后,大黑出走来到一家叫“嫣然”的发廊。发廊少女嫣然非常了解和理解大黑的苦恼,她此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对大黑表现出善解人意的“温柔”。这一切都是极为正常的人物行为内容的描写。反常的人物行为方式是从这里开始的,大黑第二天在上班的路上怅怅然回首“嫣然美发厅”时,却发现“嫣然美发厅”的招牌搞掉了,嫣然忽然不辞而别。令大黑和我们读者大吃一惊的是,眼看大黑和嫣然的故事就要开始了,嫣然怎么突然失踪玩人间蒸发了呢?人物的行为动机在这里以“空白”的形式出现。这个“空白”让读者陷入了猜测和思索:是不是善解人意的嫣然不愿当大黑和娟子间的第三者,才突然采取了一种“不辞而别”的“撤退”和“远离”?如果理解、想象的是这种版本的“三角爱情故事”,嫣然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统一认识的形象就悄然活在我们的眼前,嫣然的爱情价值观和杜景礼在这个文学故事中的立意我们把握住了。到了《八月槐花黄》里,女主角槐花的人物动机的空白更让我们放飞想象了。小军接到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的恋人槐花却故意醉酒不见他。小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槐花表白并用行动证明,他不会变心。但小军在校三年留下的笔友的信,却导致了槐花一个反常行为方式,槐花只给小军留了一封信,在当天夜里就和村里头槐林里的养蜂人私奔了。这个人物反常行为方式的人物动机是什么?那个小军和笔友的信究竟是不是他违背誓言的行为呢?是不是槐花早就判断出了他们之间生活、职业的不对等而迟早没有好的爱情结局,而有意与养蜂人发生了故事?如果我们认同这个版本故事的可能性,那么就能深刻地理解槐花与人私奔的行为动机了,深刻地理解槐花的个性和命运了。这也就是“空白式人物动机”的写法而出现特定的文学效果。微文学故事里人物描写,通过人物反常的行为方式的描写,迅速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通过“空白”人物的行为动机,激发读者的艺术想象,实现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文学创作的艺术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