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类型电影:文化逻辑与美学特征

中国类型电影:文化逻辑与美学特征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影进入21世纪,一种被称为“新主流电影”的电影类型给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空气。为了有良好票房回报,新主流电影充分调动了类型电影的元素。在“新主流电影”出现之后,这种情况稍有好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开始在影片中得到展示。

中国类型电影:文化逻辑与美学特征

中国电影进入21世纪,一种被称为“新主流电影”的电影类型给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空气。其最大特点是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包装和市场化运作。虽然在“新主流电影”出现之前,主旋律电影已经学会了用一些类型化的方法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但并不难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的主题电影创作中,类型化方法始终不是一种自觉的方法,而是一种半自觉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电影生存方式,掩盖了其过于明显的教育目的策略。

“新主流电影”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但在表达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而不是简单的图解和说教。(2)按照建立社会主义电影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投入或产出规律运作。(3)我们要体现和展示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最基本的艺术定位是面向国内市场和国内观众。为了有良好票房回报,新主流电影充分调动了类型电影的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调动类型元素

首先是采用主旋律内容和某种类型片模式相结合的叙事策略。

这一时期的许多商业电影都为政治介入进行了主旋律改造,最初是《龙年警官》试图完成侦破类型片与警察颂歌的统一;接着是《烈火金刚》试图完成革命英雄传奇与枪战类型片的统一;《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等试图完成民族团结寓言与马上动作类型片的统一;《红河谷》试图完成西部类型片与爱国主义理念的统一;《红色恋人》试图完成革命记忆与言情类型片的统一;而在1999年,《黄河绝恋》则试图完成战争类型片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的统一;《紧急迫降》试图完成灾难类型片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题的统一。

其次是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运用现代视听语言创造影像奇观效果。(www.xing528.com)

近年来,许多票房收入不错的主旋律电影在叙事模式、视听结构、场景造型、细节设计等方面明显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经验。一些电影自觉地适应了国际电影的发展趋势,通过计算机合成、三维动画等高科技手段,提高了电影的观赏性。《紧急迫降》采用多种摄影手段和大量特技、三维电脑动画等,在空中营造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虽然这种视听语言的使用无法与好莱坞相提并论,也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使用,但这毕竟是中国电影在这方面首次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关注大众心理,与市场接轨

自1993年中国电影公司取消国有电影购销以来,中国电影已经适应了市场体制。虽然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行政区域层级分配模式,但中国电影仍在尝试与市场接轨,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仔细的市场调研、合理的档期安排、电影市场定位、票房报道和预测等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离开雷锋的日子》,剧本创作和拍摄计划都是严格按照市场运作的。3月5日,在雷锋日上映,取得了巨大成功。仅在北京,票房收入就超过500万元,观众人数更是达到155万。

中国主旋律电影要想真正占有市场、赢得观众,仅仅增加娱乐性和观赏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关注到大众的心理和社会情绪。特别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转型期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素材,然而遗憾的是这一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没有激起创作者足够的热情。

在“新主流电影”出现之后,这种情况稍有好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开始在影片中得到展示。《没事偷着乐》关注到了平民生活和住房难的问题,《一声叹息》表现了都市中年男女的感情困惑,《洗澡》则讲述了父子两代人的隔阂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这些影片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其中,影片《生死抉择》最为突出,创下1亿元以上的票房纪录,在2000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中排名第一。该片以强烈的政治属性,大胆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老干部的腐败问题,完成了思想力量与审美效果的统一。2019年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普通人与祖国的动人故事。七部风格迥异角度不同的短片,描绘出大时代大事件下,个体和国家之间的情感连接,唤醒了全球华人对祖国的共同回忆,累计票房达到31.02亿;《中国机长》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票房超过25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