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访苏,共商合作

毛泽东访苏,共商合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主席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往祝寿,并就两党之间所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谈和签订有关条约、协定等。前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和负责中长铁路恢复工作的柯瓦廖夫也同行。斯大林的愿望是:不管中苏签订什么条约或协定,都应由他代表二亿人民的前苏联和毛泽东代表五亿人民的中国来签署。12月21日,斯大林七十大寿,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庆祝大会。“毛泽东!斯大林!”

毛泽东访苏,共商合作

师 哲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七十寿辰。毛主席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往祝寿,并就两党之间所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谈和签订有关条约、协定等。中央政治局对毛主席此行的决定是:给斯大林祝寿之后,毛主席就在前苏联休息,条约的谈判则由周总理随后去办。

毛主席的随行人员很少,只有陈伯达叶子龙、汪东兴和我。我的名义是顾问。前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和负责中长铁路恢复工作的柯瓦廖夫也同行。罗瑞卿、李克农毛岸英负责送行。

12月6日,毛主席一行从北京乘火车出发。经过天津时,发现铁路上有一颗手榴弹,罗瑞卿下去调查处理。李克农、毛岸英继续送到边境。

12月9日到达满洲里,换乘前苏联的宽轨火车。所乘火车是前苏联领导人用的专列,配备了专为毛主席配餐的大夫,车厢内有浴室。到边境迎接毛主席的有前苏联副外长拉夫伦捷夫、赤塔州苏维埃主席乌若夫、外贝加尔军区司令部代表及外交部交际司副司长马特维耶夫。过境后的第一站是奥特波尔,有仪仗队迎接。

沿途毛主席大多时间是自己看书,有时我也陪毛主席聊天,给毛主席介绍沿线的景致、史迹和风土人情。当火车到达新西比尔斯克时,苏方预先将电话挂在车站上,前苏联外交部一位司长打来电话,询问毛主席的健康状况,一路是否顺利,还需要什么帮助等。我们回答一切都好。到达斯维德洛夫斯克时,毛主席感到身体不适。火车停下来,我陪毛主席到站台散步天气十分寒冷。毛主席感到头晕,接着冷汗淋漓。我赶紧扶他进车厢休息,用凉毛巾敷头。过了一会,毛主席身体复原。火车行至雅罗斯拉夫时,我驻苏大使王稼祥登车迎接,陪同至莫斯科

12月16日火车正点开进莫斯科北站(也叫雅罗斯拉夫车站),大钟正打12点,这是苏方精心安排的。到站迎接毛主席的有前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元帅布尔加宁、外贸部长孟希科夫、副外长葛罗米柯、莫斯科卫戍司令西尼洛夫中将等。由于天气寒冷,怕毛主席吃不消,欢迎仪式进行得很快,匆匆检阅了仪仗队,便乘车前往下榻之处——莫斯科郊外斯大林战时的住所。

罗申把我们送到住处,只说“你们好好休息”便离去。莫洛托夫招呼毛主席休息,并告诉我们下午6时斯大林约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会面。我们休息以后,警卫人员按时将毛主席送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会客室,比约定时间早到了3分钟。斯大林的秘书请毛主席到他的房间坐一下,他去通报。前苏联其他领导人到斯大林那里集中是一分钟也不能差的。6时整,斯大林的门开了,请客人进去。以斯大林为首,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维辛斯基等在斯大林身后排成一字行列。斯大林双手紧握毛主席的手,注视端详了一阵,说:“你还很年轻嘛!很健康嘛!”回过头来,又把莫洛托夫等一一介绍给毛主席。大家在大厅站成一圈,相互问好、祝愿。斯大林非常激动,对毛主席赞不绝口,说:“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祝愿你健康!”毛主席回答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毛主席言犹未竟,斯大林却把话接了过去;“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然后开始了会淡。一边是前苏联人,坐了一长串;一边是毛主席和我。斯大林坐在中间。斯大林还是关心并询问毛主席的健康,希望毛主席多加注意。他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将会改变世界天平,国际革命中加重了砝码,我们全心全意祝贺你们的胜利!希望你们进一步取得更多更大的胜利!”接着,斯大林问:“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或愿望?”毛主席是这样表达他的意思的:“这次来是要完成某项事情的,应该搞出个什么东西的,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如果我直接译出,前苏联同志肯定不会明白,所以我在翻译时作了解释:“好看就是形式好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说内容有味,实实在在。”然而前苏联同志仍然不能理解那是何物,全都目瞪口呆,贝利亚竟笑出声来。斯大林沉着冷静,仍婉转地继续询问。毛主席说他打算邀周恩来来莫斯科一趟。斯大林还是不能明白毛主席的意思,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个什么事情,请周恩来来干什么?”毛主席没有再回答。

斯大林的愿望是:不管中苏签订什么条约或协定,都应由他代表二亿人民的前苏联和毛泽东代表五亿人民的中国来签署。至于签订什么样的条约和协定,斯大林也不愿意先提出,以避“强加于人”之嫌,因为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所以表现得尤其谨慎小心。然而毛主席却不了解斯大林的愿望,或者根本就不想由自己签约。所以尽管斯大林一再询问,他却不做更明确的回答。

斯大林为了摸清毛主席的想法和愿望,这次会谈后,在休息的当中,又两次打电话给毛主席,仍是问他有什么打算?有什么要求?毛主席总不说。

12月21日,斯大林七十大寿,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庆祝大会。到会的都是前苏联的高级干部。斯大林和各兄弟党的代表都在主席台就座。毛主席挨着斯大林,我在毛主席身边翻译。毛主席的祝词是费德林代读的,高度评价了斯大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反响很大。在大会进行过程中,斯大林一再侧过脸来同毛主席说话。

大会以后。宴请并观看了文艺演出。斯大林和毛主席坐在一个包厢,这是旧时沙皇的专用包厢。演出结束后,观众全都回过头来欢呼:“斯大林!毛泽东!”“毛泽东!斯大林!”毛主席举手向群众致意,并呼口号:“斯大林万岁!”“光荣归于斯大林!”全场口号声、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持续了很长时间。

在莫斯科期间,为了调节毛主席的生活,我找了几十部俄国和欧洲的历史人物传记影片给他放映,例如《彼得大帝》、《拿破仑》、《库图佐夫》、《涅夫斯基》、《加斯豆斯·加林诺夫》等等。在一次毛主席拜会斯大林时,斯大林对我说:“毛泽东真聪明,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了解历史的最简捷的办法。”我把这话告诉了毛主席。(www.xing528.com)

在给斯大林祝寿之前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对毛主席的行止很少报道,英国一家报纸造谣说“毛主席被斯大林软禁起来了。”于是苏方安排毛主席参观列宁格勒,同时等候周总理的到来。列宁格勒当地领导隆重迎接,并安排毛主席到斯莫尔尼宫休息。但是毛主席要直接去波罗的海。遵照毛主席的愿望,汽车直奔波罗的海芬兰湾。大海和陆地已被冰连在一起分不出界线了,冰层在1—1.5米的厚度。这里可以看到十月革命时工人暴动的地方——喀琅施达特要塞。毛主席下车后在冰上踱步,举目眺望,激情地说:“这真是千里冰封啊!”又说:“我的愿望是从海参崴——太平洋的西岸到波罗的海——大西洋的东岸;然后从黑海边到北极圈,把前苏联的东西南北都走遍!”前苏联同志顿时活跃起来,欢腾,鼓掌,被毛主席的激情和广阔胸怀所感动。估计周总理快到莫斯科了,毛主席返回莫斯科。在乌拉尔山的斯维德洛夫斯克,毛主席同周总理在电话里讲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把自己的活动、愿望及将要签订的条约内容都讲了,也征求了周总理的意见。

周总理一到莫斯科就来见毛主席,商量如何开展工作。过了一天,周总理索性住到毛主席楼上的一间屋子,便于同毛主席商量问题。

斯大林直接给毛主席打电话共三次。前两次是我接的,第三次是我正在克里姆林宫帮周总理工作之时,孙维世接的。因意思表达不够明白,斯大林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要我把他的话翻译给毛主席,还是问毛主席的打算和愿望。此时,条约虽在拟定,但是斯大林对谁来签约,仍不知毛主席的想法,所以又来一次试探。毛主席的回答是:“我没有意见,有意见都在周恩来那里,周恩来不是正在克里姆林宫谈吗?!”我把原话译给了斯大林。在工作人员拟订条约和协定时,毛主席和周总理一同到克里姆林宫拜访斯大林。在这次会见中,斯大林提出,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建议毛主席把自己写的文章、文件等编辑出版。毛主席说他也有此意。毛主席还提出希望斯大林派一位理论上强的同志帮助完成这项工作。斯大林立即答应派尤金来华。后来尤金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的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由我随时译成俄文,邮寄斯大林阅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单独抽出提前编译的。斯大林阅后指示在前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签字仪式于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前苏联外长维辛斯基代表前苏联,周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签字。维辛斯基和周总理都发表了讲话。

斯大林原打算在签约的同时,签订贸易协定。可是到了举行签字仪式时,由于苏方工作人员的粗心,出了差错,修改纠正耽误了时间,所以没能将贸易协定按时拿出来。斯大林问及,他的下属竟说“中文没有准备好。”斯大林让我把这话译给毛主席,我译了。毛主席说:“总而言之,一切错误都在中国人身上!”斯大林感觉到了,再三追问我毛主席说了什么。我说:“是我们私下的话。”他就不便再问了。

在签字仪式上灯光很亮,眼睛很难受。斯大林和毛主席站在一起,比毛主席矮些,照相时,他向前移动了一下。在照片上就显得和毛主席一样高了。签字仪式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宴会时间很短,中午12时过后,我们就回到了住处,王稼祥立即着手告别宴会的准备工作。

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大旅社的第一层,2月14日这天,全部由中国大使馆租用。

下午6时半,来宾陆续来到,包括前苏联的高级干部和各国驻苏使节约五百人。他们都不知道斯大林今天会来。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门口迎接。一会儿,在严密的保卫下,斯大林率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来到。毛主席和斯大林握手后,陪斯大林向餐厅的正席走去。许多前苏联高级干部都没有这么近看过斯大林,客人们全惊呆了,接着便是热烈的掌声,直到毛主席和斯大林穿过大厅就座之后才停息。

宴会厅是用玻璃板壁隔成的一大一小两厅。毛主席、周总理、斯大林及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在小厅,其他来宾均在大厅。到祝酒讲话时,因玻璃板壁隔音,大厅里的人听不清讲话,都拥向小厅。眼看玻璃快要挤碎了,周总理见势不妙,忙叫人把活动板壁拆去,两厅成一厅,才使大家安定下来。席间,毛主席曾举杯祝斯大林健康并祝中苏友好万岁!斯大林也数次举杯,祝毛主席、周总理健康。宴会持续至午夜,尽欢而散。

2月17日离开莫斯科。

临上汽车时,为毛主席和中国代表团服务的斯大林身边的和克里姆林宫的服务人员都哭了。除了个别人尚能到车前握手送别外,全都哭得出不了门,给毛主席端饭的就是平时给斯大林端饭的二十多岁的姑娘瓦丽雅哭得尤其厉害。我同一位送行的上校说起此情,他说那些服务人员觉得毛主席比斯大林更亲。管理食堂卫生的老太太说毛主席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不浪费电,毛主席自己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出出进进很有规矩。他们感动得不得了,所以有感情。

莫洛托夫到毛主席住处把毛主席送上汽车,又先于毛主席赶到火车站,在那里迎接毛主席并送上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中苏双方的保卫人员,莫洛托夫想同毛主席说几句话,我好不容易才挤过去。莫洛托夫对毛主席说的是:要保护身体,在路上,到国内,都要保重,这是斯大林再三让我告诉你的。另外,保卫工作要做好,千万不要大意,这是临别赠言。说完握手告别下车。1950年3月4日晚毛主席一行回到北京。

(师哲,1940年起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建国后曾任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局长和外文出版社社长。本文摘编自《陪同毛主席访苏》一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