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春新区年鉴: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长春新区年鉴: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着力打造以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主导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50户。

长春新区年鉴: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也是长春新区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大有作为的关键5年。放眼全国,我们要观大势、识大局。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十四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科技自立自强、优化体制机制等重大战略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为国家级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前不久召开的第六次国家级新区工作会,对新区更好承担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提出明确要求。综合研判中央宏观政策导向和战略考量,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战略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我们要以正确的未来观、战略观、大局观来谋划新区发展,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立足省市,我们要当尖兵、作表率。吉林省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支持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高质量推进长春新区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长春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意见》,明确了包括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创新平台建设、扩权赋能、财政扶持、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共24条高含金量政策,赋予长春新区未来发展更大空间、更大动力、更大使命。我们要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努力在发展上挑大梁、在创新上担重任、在改革上探新路,更好发挥长春新区在“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着眼自身,我们要求突破、谋跨越。长春新区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经济增速持续领跑东北国家级新区。但区域经济发展不进则退,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保持恒心、提振信心、树立雄心、上下一心,加快推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争先进位,经济总量进入国家级新区前十。

基于以上分析,长春新区未来5年要做到:坚持一个方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五”发展战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部署,坚定不移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握一个关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聚焦一个重点,加快推动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新兴产业先导区、改革开放试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坚决扛起在省市振兴发展进程中“当尖兵、作表率”的责任担当。

(一)创新驱动引领区。“十四五”时期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0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5%,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推进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嘉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20户企业5年内上市。

(二)新兴产业先导区。着力打造以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主导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50户。

(三)改革开放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推出一批示范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打造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力争营商环境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陆港及国际空港,打造一批国际合作园区,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www.xing528.com)

(四)高端人才集聚区。深入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举措,着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及本地高校毕业人才,“十四五”时期新引进各类人才5万人以上。

(五)产城融合示范区。统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城市风貌、生态环境,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实现产业发展、城市生活和生态环境良性互动。

力争通过5年努力,经济总量达1200亿元、工业产值实现3000亿元、集聚常住人口80万人,建成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开放包容、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