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5年以来陕西电商扶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

2015年以来陕西电商扶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先后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和措施,加大电商扶贫力度。2015年,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陕西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做好电商扶贫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周至等10县区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2016年,《陕西省“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出台,提出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2015年以来陕西电商扶贫发展:社会治理创新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日益承担着“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跨境贸易”的重要职能,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十三五”以来,陕西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在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环境、带领贫困人口脱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农村电商,将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大发展,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富,加快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这不仅会改变陕西农村的经济结构,还会引领陕西农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自 2004 年起,中央 “一号文件” 已连续 14年聚焦 “三农” 问题。2015年,财政部联合商务部扶贫办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工程,标志着电商下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精准扶贫工程,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等16个部门一起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将电商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及“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调“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以上文件和政策的出台,表明顶层设计明确发出信号:发展农村电商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响应中央号召,先后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和措施,加大电商扶贫力度。2015年,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陕西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做好电商扶贫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周至等10县区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2016年,《陕西省“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出台,提出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2017年6月,陕西省商务厅会同省扶贫办、省残联制定印发了《陕西省电子商务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贫困县产品网上推广等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到2020年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全省56个国家贫困县和16个欠发达革命老区县的全覆盖,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1]

陕西素有“三秦大地”之称,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特色产品,产品品类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目前,陕西省发展农村电商的机遇众多,除了政府和多个部门的大力推进,电商平台、现代物流、第三方支付、信用体系等也为农民网购提供了基础工具。

随着互联网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进一步激发创新力,传统商业模式逐渐变革,中国果汁网、丝路商旅、利安电超市、西域美农、熊猫伯伯、土豆姐姐等一大批电商品牌异军突起,涌现出陕西森弗等一批电商扶贫先进企业和付凡平等一批贫困残疾人电商创业典型。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临潼石榴、凤县大红袍、紫阳富硒茶、榆林红枣、汉中仙毫、铜川大樱桃等陕西品牌在网络走红,陕西省自建电子商务平台“逛集网”也已成为佼佼者。

46个国家级贫困县建成电商服务中心,35%的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站,27%的贫困村有物流配送站点。482个深度贫困村中,118个建成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到24.48%。京东、阿里巴巴邮政、乐村淘等电商企业在陕西省建设运营的区域型仓储物流中心21个,业务覆盖陕西省46个贫困县,县、镇、村三级电商和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培训、孵化、产品包装和营销服务陆续展开。[2]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在全国22个省中,陕西省贫困县网络交易综合指数排列第10位;在832个国贫县中,周至县网销商户数量排第8位,平利绞股蓝草药类网销排名中列第6位,富平县柿饼在水果网销排名中列第9位,紫阳茶网销量排第14位。[3]电商扶贫工程启动以来,陕西各级地市积极探索“电商+贫困村”“电商+企业+贫困户”“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山阳模式

位于陕西商洛南部的山阳县以“互联网+农业旅游”为核心主导,自建平台逛集网,发展以漫川古镇、天竺山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以核桃香菇木耳为代表的农业电子商务,形成了“自建平台政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农村电商模式。山阳模式脱颖而出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电商发展的大力支持,80后县委副书记亲自带领班底设计执行电商模式方案;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发展山阳电商;免除外地电商企业在山阳投资营业的各种前期投入费用。此外,山阳县仿照浙江遂昌的“赶街”模式,开发了农产品电商平台“逛集网”,帮助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目前西安有5%的市民每天通过逛集网吃上了山阳的鸡蛋。

(二)武功模式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区东出的重要通道。基于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武功县提出了通过电子商务“买西北、卖全国”的战略规划,突破本地物产有限的局限,在互联网上把武功建成“西货东进的集散地”。

武功以园区做载体,大力吸纳外地电商到本地注册经营。园区不仅聚集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等各类企业,还聚集了西北五省三十多类三百多种特色农产品。以人才为支撑,搭建电商孵化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数据保障中心、农产品健康指导实验室四大平台;实施免费注册、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免费提供货源信息及个体网店免费上传产品、免费培训人员、在县城免费提供WiFi等五免政策。“集散地”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了武功交通便利,仓储和物流业发达的优势。 (www.xing528.com)

(三)照金模式

铜川照金,积极推行“政府+农产基地+互联网+贫困户”模式:政府坚持市场导向,支持农产基地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市场名牌;依托“逛集网·照金商城”的线上渠道和京东、淘宝、供销等多种渠道,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交易通道;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将农产品嵌入电商产业发展链条,实现“把家乡放到网上,把特产卖向全国”。

虽然,陕西电商扶贫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不容回避的现状是,陕西农村电商仍处在简单、粗放发展的“初级阶段”。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缺乏统筹引导,电商人才稀缺,市场化程度较低,缺少标准化产品,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商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陕西省有56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有11个是深度贫困县,还有482个深度贫困村,电商扶贫任务艰巨。

目前陕西电商扶贫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电商扶贫模式较为单一,因地制宜、开发适合各地区各乡镇电商扶贫模式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在贫困乡村产业基础较差的情况下,精准化扶贫模式还在探索中。“新电商”时代,定制化、细分化、精细化才是行业的未来。建议借鉴贵州省贵定县昌明电商平台和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商南帮帮手”的做法,积极探索利用二维码技术提高电商扶贫精准性,借助二维码的传播与体验优势,以“一户一码”模式快速精准地发布贫困户产品信息,促进产品销售。积极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利用政府公益平台展销各地农特产品。

第二,产品在包装、网络营销方面的创意策划匮乏,未能凸显品牌优势。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助益陕西农特产品获得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但包装策划能力的匮乏使得陕西农特产品在网络营销过程千篇一律,难以抢占优势。加强产品建设,树立区域特色品牌势在必行:建议对陕西省农特产资源全面开展摸底调查,按照其市场需求分类梳理,统筹纳入电商销售体系。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策划团队,统一制定网上供货质量、包装标准,强化农产品品牌,建立具有标示性的品牌,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网上销售农特产品。

[1]《陕西启动电商扶贫工程 多方式助力精准扶贫》,http://sn.people.com.cn/ n2/2017/ 0722/c378288-30511938.html。

[2]《 陕西启动电商扶贫工程 多方式助力精准扶贫》,http://sn.people.com.cn/ n2/2017/0722/c378288-30511938.html。

[3]《 陕西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http://www.cac.gov.cn/2018- 03/12/c_1122523669.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