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系型信贷技术胜出风控

关系型信贷技术胜出风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系型贷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有效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状况,增加互信,增加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配给。关系型贷款技术以银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非公开的“软信息”的生产,增进了双方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双方之间具有帕累托改进的信息交换。(二)跨期平滑关系型贷款技术可以通过跨期的合约条款平滑。长期“隐性”合约对于关系型信贷技术的重要性有哪些?

关系型信贷技术胜出风控

信贷配给理论最早可追溯到Adam Smith(1776)的《国富论》。一般来讲,小微企业自身存在诸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等级低、抵质押物品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而银行是追求盈利的,面对小微企业信贷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定价水平来作为风险补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银行在提高贷款利率的同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实际情况往往是,银行提高利率可能降低而不是提高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宁愿选择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满足部分借款人的要求,也不愿进一步提高利率以满足所有借款人的需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现象。1998年Berlin和Mester对“关系型贷款”进行了如下界定,即“建立全面、细致的银企关系,利用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小微企业借贷风险的一种贷款协议”。关系型贷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有效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状况,增加互信,增加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配给。具体而言,如图所示,关系型信贷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银企之间信息交换的“帕累托改进”

关系型贷款的核心技术是“软信息”的采集。关系型贷款技术的决策依据是“软信息”,即非财务信息——除财务信息、抵押品状况、信用评级等定量信息以外,同借款企业及时还款有关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软信息”。关系型贷款技术以银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非公开的“软信息”的生产,增进了双方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双方之间具有帕累托改进的信息交换。在关系型信贷技术下,商业银行在与企业长期的业务往来过程中,可以逐步获取小企业的软信息,这些信息很大一部分是从信贷人员与借款人的直接接触中获得的,例如经营者品质企业管理平和经营状况等,进而商业银行结合所获取的“硬信息”和“软信息”进行决策,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信贷决策的科学性,扩大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跨期平滑

关系型贷款技术可以通过跨期的合约条款平滑。银行如果在关系建立初期给予企业一定的信贷补贴,例如制定比“均衡”利率更低的利率,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得原来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成为可能。而银企的长期关系使银行通过在比均衡利率稍高的贷款利率或享有信息租金来弥补前期损失成为可能,因此,银行也愿意向那些原本无利可图的小微企业贷款。换言之,关系型贷款技术既允许银行在关系初期以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或抵押要求对企业提供一定补贴,而在未来通过相对较高的利率或抵押要求获得补偿,也允许银行随关系的延续以及对企业了解的增加而降低贷款利率或抵押要求。跨期平滑不仅有助于增强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使其避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信息摩擦问题,而且还有利于银行对其成本和利润进行跨期平滑,从而提高关系双方的平均预期效用。

(三)长期隐性合约(www.xing528.com)

关系型贷款便利了银企之间隐性长期契约的形成。现实中,由于借贷双方不可能预期到未来所有可能的情形,文字性、显性的贷款合约因而具有不完备性。以软信息为基础的关系型贷款技术能够使得银行利用细微的、不易量化、不便写入贷款合约中的信息与小微企业订立灵活、长期的“隐性合约”,从而提升贷款合约的有效性,改善借贷双方的福利。银企双方在受到未预期到的冲击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进行重新谈判或相机抉择,这便利了银企之间隐性长期合约的形成。由于这种隐性长期合约是建立在银企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因而可以较好地控制银企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

(四)危机救助

关系型贷款技术不仅有助于灵活解决小微企业的初次融资以及再融资问题,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一定的资金保证机制,而且尤其能够在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体现出其价值。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银行能够提供流动性保险或更好的援助方案,以降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这与市场交易型贷款有着明显的不同,市场交易型贷款技术更多地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更换投资目标和对象。

【信贷反思录】为什么说“软信息”是关系型信贷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长期“隐性”合约对于关系型信贷技术的重要性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