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学科实践研究成果

小学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学科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有意记忆逐年得到发展,其中,小学低年级阶段擅长具体的形象记忆,高年级阶段逻辑记忆得到发展,但仍旧主要是以短时记忆为主,即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教师要经常运用音乐会、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或永久记忆。

小学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学科实践研究成果

小学生一般是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音乐感觉与知觉迅速发展

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在论述小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特点时指出:7~8岁,儿童有鉴赏谐和音与不谐和音的能力;8~9岁,儿童在歌唱及演奏乐器时,节奏感觉较过去好;9~10岁,儿童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韵律感,能感知两声部旋律;10~11岁,儿童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从幼稚期的凭兴趣和不随意性、短暂不稳定性、被动性,向随意选择性、较持久稳定性、主动性方向发展,并能较为准确地形成音乐形状知觉、音乐大小知觉、音乐距离知觉、音乐立体知觉、音乐方位知觉等。但小学生的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感知觉及观察能力仍是有限的,且难以较完整、较深刻地把握音乐的整体性与意义。曹理、何工先生在《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写道:“小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每年都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这个时期是他们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他们凭感觉把握音乐,用耳朵去感觉记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

(二)无意注意开始向有意注意发展

音乐注意不仅仅指向音乐学习、音乐表演,而且也常常指向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注意在音乐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尽力去捕捉注意指向的音乐信息),不但能使音乐活动指向集中,音乐思维及肢体反应及时而准确,而且能使音乐活动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般来说,5~7岁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约10~15分钟;7~10岁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约20分钟;10~12岁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约25分钟;12岁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约30分钟。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音乐注意逐步明确,注意时间越来越长。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开始向有意注意发展,但持续时间不长。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等,来引起儿童的有意注意,使他们有效地学习音乐,同时不断地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有意注意。

(三)音乐记忆逐年得到发展(www.xing528.com)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虽然伴随音乐的视觉、运动觉可同时进入记忆,但是对音响的识记仍是实现记忆的基本前提。对音乐的记忆,根据聆听者的参与情况,可以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与永久记忆;根据记忆的具体方式,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

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有意记忆逐年得到发展,其中,小学低年级阶段擅长具体的形象记忆,高年级阶段逻辑记忆得到发展,但仍旧主要是以短时记忆为主,即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教师要经常运用音乐会、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或永久记忆。在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觉、想象思维等特点,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训练。例如,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想象思维具有直观性和模仿性,往往是和某一具体的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相联系,所以,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适当利用挂图和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再现出乐曲所表现的音乐意境与形象,使学生从听觉感官中得到视觉的享受,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将学生对音乐的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随着年龄的增大,高年级学生的抽象记忆、逻辑记忆得到较大发展。他们在记忆一段音乐时,不再局限于其直观的形象。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的风格、音乐的各种元素、音乐所塑造的精神等将其融入记忆,引导其形成永久记忆。对于学龄期阶段学生的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听觉记忆的高峰约在9岁,以后的优势便让位于视觉记忆。儿童的这种优势的转移点又正好处在小学阶段,因此,正确地根据儿童各个年龄段的视听优势进行音乐教学,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要把抽象的音乐旋律变成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使音乐形象更富有生命力。

(四)音乐联想力、想象力随年龄增长而丰富

小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意向性想象力开始提高,创造性想象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学习阶段,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主要建立在音乐思维上,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他们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除了来自音乐本身的经验外,还必须依靠音乐本身的结构等方面。由于他们具有活泼、有趣、积极的生活特点,所以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行动来表达。因此,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根据儿童好动和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以及基于直观形象的思维和想象的特点,将音乐教学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

(五)音乐个性的主要特点是偏爱流行音乐,喜爱音乐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音乐审美偏爱,偏爱优美的歌曲、音乐和舞蹈。但由于感知音乐能力的局限,他们的音乐审美倾向于对“写实主义”音乐的爱好,而对抽象的音乐作品缺乏敏感性。在音乐活动中,此阶段的儿童明显偏爱音乐游戏。在笔者进行的相关调查问卷中,关于唱歌、音乐欣赏、器乐演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游戏等几项教学内容,音乐游戏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