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宁花灯—璀璨奇葩展示

兴宁花灯—璀璨奇葩展示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专家考证,兴宁花灯起于宋元,盛于明清,至今已有近六百年历史。同时,在兴宁有因制作花灯闻名而被命名的“花灯张”和“花灯屋”。明、清《兴宁县志》中有多处记述了兴宁花灯和赏灯的盛况。然而,兴宁花灯的命运也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和2013年,兴宁花灯在广东省花灯节的展览中,共荣获四金、四银八项奖牌。日前,笔者还获悉兴宁熙和湾景区兴建的“花灯楼”已成功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荣获“最大灯笼型建筑”的称号。

兴宁花灯—璀璨奇葩展示

刘思明

兴宁花灯是中华千年花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它与北京六格花灯(宫灯一脉相承,是兴宁主要民俗——赏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浓厚的客家民俗文化,是中华花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专家考证,兴宁花灯起于宋元,盛于明清,至今已有近六百年历史。在兴宁,不但有很多有关花灯的传说,而且明清《兴宁县志》也多处记述了兴宁花灯、赏灯的盛况。其中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修撰的《兴宁县志·天文部·节序》中记载:“上元采松竹结棚通衢缀华灯彻夜萧鼓喧闹……谓之赏灯。”清咸丰《兴宁县志·风俗》中记载:“元夜结彩张灯,有鱼龙走马牡丹莲花诸灯……自十一夜至十七夜,郭门弛禁。”同时,在兴宁有因制作花灯闻名而被命名的“花灯张”和“花灯屋”。据调查,兴宁至今仍有兴田街道的“花灯张”、龙田镇的磐石围、罗岗镇甘村的“花灯屋”、刁坊镇吴屋等二十多个专业制作花灯的村屋;他们制作花灯的历史都在两百年以上,有好些村屋延续至今达五百多年。清康乾时期,兴宁花灯随着客家人第四、第五次大迁徙而流传至广东省的惠阳、淡水、河源、龙门、连平、翁源等地和广西、四川等省。

兴宁花灯品种多样,风格迥异,地方特色明显。按形态分有龙凤灯、金柱灯、百子灯、围龙灯、状元灯、宫灯、宝盖灯、伯公灯、观音灯、摇钱灯、廊灯、圆灯、莲花灯等。按使用范围分有赏灯专用灯、敬神祭祀灯、演戏专用灯、装饰灯、照明灯、堂号灯等。在众多品种中,供赏灯使用的十二门龙凤灯、六门金柱灯、十二门百子灯、十二门围龙灯、八门状元灯和马灯等是兴宁传统花灯的主要产品,它们集各种花灯艺术文化于一体,是兴宁花灯的杰出代表。

在兴宁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宋代期间(另一说元代),兴宁刁坊(另一说龙田)有黄氏兄弟是能工巧匠,声名远播,后被当朝政府调往宫廷专事宫廷六角宫灯的制作,并深受皇帝和宫中妃嫔们的喜爱。后来,随着年事渐高,黄氏兄弟被恩准返回兴宁故乡养老。于是,黄氏兄弟把制作六角宫灯的技艺传授给了他们的子孙,一直在兴宁流传至今。龙田盘石围花灯传承人袁秀炎师傅说:“明代时,龙田圩有一大富人家娶儿媳妇多年仍没有生孩子,有好心人就对他说,明年到盘石围袁屋先请(买)回一盏花灯回来,保证你儿媳妇第二年添新丁。他按好心人的话做了,家中果然在第二年添了新丁。因而,兴宁自古至今都流行着期盼儿子娶媳妇或希望儿媳妇怀孕添丁时,都会在祖屋赏灯时主动添条灯带(绳),多买些爆竹在祠堂燃放。”从上述传说可以看出,兴宁花灯起于宋元时代,在明代时已很盛行了,同时也说明龙田盘石围袁氏制作花灯在明代已很兴盛了。

明、清《兴宁县志》中有多处记述了兴宁花灯和赏灯的盛况。清咸丰《兴宁县志·风俗志》记载:“元夜结彩张灯,有鱼龙、走马、牡丹、莲花诸灯。”1992年版《兴宁县志》,对兴宁花灯有专门的记述:“自明代起,本县即有在元宵赏灯的风俗。古时的花灯有两种,一种叫圆形灯,花灯上的人物皆为绢布所制的立体;另一种花灯至今流传于民间,灯形八角,人物用剪纸、彩绘而成,其中一面‘仙君送子’预兆人丁兴旺,最受人喜爱。县内有一些花灯制作专业村落,如龙田磐石围、城北‘花灯张’即是其中一二。”

兴宁,是在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中兴盛起来的千年客邑。兴宁先民在南迁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为了生存发展、开创家业,他们利用农耕空闲时间从事各项手工艺生产,后来发展成自有产业而名声远播,以致今天许多村落或屋名还带有民间传统工艺品的名字。如通书罗、黑烟张、打银王、花灯张、花灯屋等。“花灯张”张屋位于兴田街道办,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民国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花灯。“花灯屋”是罗岗镇富强村的杨屋,始建于明代中期,由兴宁杨氏第八世祖迁入兴建,世代制作花灯,现有花灯制作传承人杨金星等。龙田镇的磐石围建于明万历年间,世代制作花灯,其花灯制作技术闻名兴宁全县,现有传承人袁耀模、袁秀炎等。(www.xing528.com)

赏灯,是兴宁历史悠久、最为热闹的独特民俗,而花灯又是赏灯民俗活动中的主要载体,凡赏灯必定有花灯,因而兴宁花灯随着兴宁赏灯民俗活动的兴衰而兴衰。

从明代起,兴宁赏灯就已经很盛行,花灯的制作也遍布全县各地。据调查,兴宁西厢(即现刁坊镇罗坝村)有黎屋、董屋(现新陂镇)制作花灯;北厢有龙田磐石围、叶塘洋陂钟屋,罗浮练优村曾屋,罗岗蕉坑雷公甲、甘村花灯屋(即杨屋),以及大坪朱坑、朱屋等制作花灯;东厢和附城有花灯张屋、吴屋,石马何屋等制作花灯;南厢有水口圩刘屋、坭陂罗屋等制作花灯的村屋。清康熙、乾隆时期,兴宁花灯随客家人第四、五次大迁徙而流传到广东省的惠阳、淡水、河源、龙川、龙门、连平、翁源、韶关等地,以及广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客家人居住地,闻名全国的忠信花灯就是清中期从兴宁流传出去的。

至清末民国时期,兴宁花灯的种类已很多,有为赏灯用的龙凤灯、状元灯、围龙灯、金柱灯、百子灯、走马灯等,有为敬神祭祀用的堂号灯、伯公灯、观音灯、摇钱灯;有为演戏用的马灯、龙灯、狮灯;有为装饰用的宫灯、红灯、丝灯等;有为照明用的引路灯、厅堂灯、桌灯、吊灯等。花灯的图案内容也很丰富。一盏花灯中,不但有100多个彩绘图案和60多朵红白花及彩带等,而且每个图案都栩栩如生,色彩亮丽,寓意深刻。

然而,兴宁花灯的命运也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期间,花灯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产物,随兴宁赏灯民俗的禁止和所谓破除迷信而衰退,几乎没有生产制作。由此,花灯制作传承人稀少,花灯产量骤减。改革开放后,兴宁花灯又随兴宁赏灯民俗的复活而兴盛起来。现在几乎全市各地、各屋、各姓都会在传统赏灯日举行盛大的赏灯活动,因而花灯制作又盛行开来。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花灯制作点五十六个,懂得花灯制作技术的师傅一百多人,每年制作产出大小花灯两万多盏。2012年和2013年,兴宁花灯在广东省花灯节的展览中,共荣获四金、四银八项奖牌。2012年,兴宁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花灯之乡”。

日前,笔者还获悉兴宁熙和湾景区兴建的“花灯楼”已成功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荣获“最大灯笼建筑”的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