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索引研究作者队伍分析

中国索引研究作者队伍分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978篇索引研究论文中,作者独著的比例为67.6%,合著比例为32.4%。在1993—2017年我国索引研究核心作者中,排名前五的作者分别为张琪玉、邱均平、侯汉清、王彦祥、袁培国。总体看来,我国索引研究核心作者队伍实力很强,每位作者在其关注的研究领域都很有作为。

中国索引研究作者队伍分析

某特定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承担着记载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责任,优质的论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者既是论文的产出者,也是学科发展的推动者。优质文献的作者是影响研究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每个研究领域都聚集着不同的作者群体,而核心作者群才是作者群体当中的主力军。

1.核心作者统计

经过统计,1993—2017年索引研究论文的作者总数为1 144人,1 406人次。在978篇索引研究论文中,作者独著的比例为67.6%,合著比例为32.4%。对于作者总体发文量的情况可以用作者平均发文量来表示,人均发文量为论文总数与作者数的比值,约为0.9篇/人,意味着每个人写了不到一篇文章。而合作度为作者人次与论文总数的比值,即1.4人/篇。合作率为合作论文数与论文总数的比值,即0.3。

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普莱斯指出: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的量,等于全部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即科学家总人数开平方,所得到的人数撰写了全部科学论文的50%。[13]如果设最高产的那位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为nmax,将科学家们发表论文的总数记为x(1,nmax),则普莱斯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m为普莱斯假定的一个数,即个人的论文数大于m的科学家们所发表的论文总数恰好等于全部论文总数的一半,而式中x(m,nmax)的意义恰好表征了这一半论文。借用数学结论,经推导得出:m≈ 。这说明,发表了篇以上论文的科学家们所发表的论文总数等于全部论文总数的一半;杰出科学家中最低产的那位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等于最高产科学家发表论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

在所有的发文作者中,张琪玉教授的发文量最多,为20篇,即nmax为20,则m≈4。因此,核心作者总发文量必须大于等于4篇。最终确定核心作者18人,如表10所示。

表10 1993—2017年我国索引研究核心作者(www.xing528.com)

2.作者队伍分析

1993—2017年我国索引研究核心作者共18人,发文量共计139篇,占论文总量的14.2%,远远小于论文总量的一半,因此不符合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群也尚未形成。这说明核心作者没有在索引研究领域起到关键的带头作用,整体来看索引领域研究力量不足,核心作者仍需继续发挥其核心带头作用。

在1993—2017年我国索引研究核心作者中,排名前五的作者分别为张琪玉、邱均平、侯汉清、王彦祥、袁培国。张琪玉教授是我国当代索引学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并在索引学领域提出了大量的深刻见解,为中国当代索引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其最重要的代表性观点就是“现代的索引就是数据库”。张琪玉教授认为,当前索引事业发展的重点是数据库建设,现代的索引就是数据库,现代的索引工作者就是数据库建造者。

邱均平教授对我国情报学研究贡献颇多,不仅对二十年来索引学发展的演进与研究热点进行探析,并且研究了五年来国内外索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同时发表多篇梳理我国索引学研究历程的文献,为后来的索引研究者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指导。

侯汉清教授是我国信息检索领域的学者,一直致力于索引技术、索引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众多优秀研究成果。二十年来,侯汉清教授发表了多篇学术性文章,编著出版《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索引编制手册》《分类目录主题索引编制法》《索引法教程》等具有重要价值的图书,并参与编制《地方志索引编制规则》,主持起草《索引编制规则(总则)》。[14]候汉清教授还陆续撰写和翻译了一批有关主题法和索引法的论文和评介,其中包括叙词表编制技术,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计算机辅助编制词表、计算机辅助标引系统等,总数约30篇。候汉清教授在索引研究领域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真正用实践证明了索引研究的重要意义。

王彦祥教授是索引编制领域的学者,编制了众多高质量的图书内容索引,参与起草了《地方志索引编制规则》国家标准,并且研制了国内编制索引的软件——“索引之星”,突破了制约我国索引事业发展的瓶颈,推动了我国索引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王彦祥教授的代表性观点是“选取有实质检索意义的索引词”,王彦祥教授认为,无论是人名、地名还是主题词等,所选择的标引词也就是索引标目,必须要有实质检索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标引的好坏决定着整个索引的质量,王彦祥教授秉持选择高质量标引词的原则,编制了许多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索引,也真正为众多索引编制研究者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总体看来,我国索引研究核心作者队伍实力很强,每位作者在其关注的研究领域都很有作为。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核心作者相对显著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在早期,且排名位于前列的核心作者也多为很早就投入索引研究领域的学者,后来居上的新人较少,这说明我国索引学的发展续航能力较弱,需要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