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学中战略管理理论演进简要回顾

管理学中战略管理理论演进简要回顾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1965年,安索夫发表《企业战略论》,对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争鸣与反思期。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见表3-1。表3-1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续表3-1管理透视战略研究新论研讨广义地说,战略研究要围绕寻求与维持竞争优势这一核心概念。

管理学中战略管理理论演进简要回顾

现代意义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他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

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1965年,安索夫发表《企业战略论》,对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管理。安索夫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1976年)和《战略管理论》(1979年)突出地反映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霍弗的《战略制定》(1978年)和W.R.金与克里兰的《战略规划与政策》(1978年)则代表着战略管理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研究的新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争鸣与反思期。随着8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战略管理研究学者认识到必须更新7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从过分重视企业中物的要素和过分理性化的研究方法转变为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重视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进而导致非主流学派的迅速崛起。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是战略管理研究的转折期,战略研究围绕企业竞争优势展开,提出了基于资源、基于能力、基于知识等战略管理的崭新观点,并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见表3-1。

表3-1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

续表3-1

管理透视

战略研究新论研讨

广义地说,战略研究要围绕寻求与维持竞争优势这一核心概念。竞争意味着获取超常的回报并解释组织绩效的差异。竞争优势的产生问题与企业内在成长论有关,而如何维持竞争的问题则与产业竞争经济理论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论是什么学派,对战略管理的研究渐趋一致,基于能力的战略研究和战略联盟的研究基本上是当前的两股主要研究潮流。(www.xing528.com)

(1)基于能力的战略研究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中,除波特运用产业分析提出竞争战略以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马歇尔(Marshall)、潘罗斯(Penrose)和理查德森(Richardson)等人共同倡导的“企业内在成长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战略管理领域十分盛行。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基于企业能力的战略理论。这是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保持和更新的理论,它构成了当今企业战略研究的一种全新范式

直至今日,战略管理学者仍然热衷于把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作为影响企业长期竞争的关键因素,因而,企业能力理论一跃而成为当今战略理论研究的主流。

企业能力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流派。

一派是基于资源的理论(Wernerfclt,1984),把管理理论明确建立在潘罗斯的企业成长极限理论基础之上,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开发和保护是取得最佳绩效的必由之路。因此,租金的概念在企业资源论中受到高度重视。

另一派是动力能力理论,侧重于发展理查德森关于组织间协调和蒂斯(Teece)的“协调专门化活动”与“互补性资产”的理论。

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论”基础上的这两个流派都试图构建一种解释多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在关联性多角化经营战略和非关联性多角化经营战略之间进行抉择的理论模式。此外,还有德姆赛茨(Demsetz,1988)、格兰特(Grant,1996)的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强调了知识在创造、竞争中的作用。

概括地说,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与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概念。

因此,企业能力理论不仅是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的替代,而且是对波特产业分析模型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分析方法的替代。

(2)战略联盟的研究

20 世纪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提出了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的思想。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通过某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组织松散结合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

战略联盟与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密不可分,因为它被看做是组织学习和企业之间(interfirrn)知识转移的有效方式。大量的文献探讨了战略联盟中企业知识转移对伙伴企业技术能力和竞争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