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0年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

2020年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是年金保险产品处于风口浪尖的一年。受P2P全行业爆雷、银行打破刚性兑付、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年金保险产品凭借其安全稳健且锁定高收益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格外青睐,其中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备受瞩目。同年11月,银保监会约谈了13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精算师,并要求于2019年底停售所有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关于年金保险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计算详见本分报告第三部分。

2020年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

2019年是年金保险产品处于风口浪尖的一年。受P2P全行业爆雷、银行打破刚性兑付、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年金保险产品凭借其安全稳健且锁定高收益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格外青睐,其中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备受瞩目。但好景不长,2019年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同年11月,银保监会约谈了13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精算师,并要求于2019年底停售所有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类产品隐藏着巨大的利差损风险。由于当前国内以银行利率为代表的全行业投资收益率呈现不断下行的趋势,银保监会采取严监管的措施以管理利率风险,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图1 1996—2019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存款利率及寿险预定利率对比[1]

2019年险企对于年金保险产品主要有两种开门红方案:一是将年金期限缩短,并搭配万能主险销售;二是炒作4.025%高预定利率年金险。通过我们的分析,上述两种方案均不具有可持续性,具体表现在:方案一对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方案二中预定利率并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炒作高预定利率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自2000年始,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至少占总人口的7%。老龄化趋势随着时间一直在加剧,至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2.57%。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认为,养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势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与政治稳定。当前,我国已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以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雇主举办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举办的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投资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为基础的三层次养老保障网络。可是,三大支柱发展并不平衡,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企业年金覆盖面较窄,难以覆盖到大量中小企业职工以及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新型就业人员;商业年金作为第三支柱主要供给端,基本处于缺位状态。(www.xing528.com)

图2 2015—201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2]

我国多位经济学者对第一支柱做出了审慎的测算和研究:在基准情景假设下,基本养老保险将在2037年首次出现收支负值,2048年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枯竭。与此同时,尽管国家使用财政补贴、借支个人账户资金等一系列措施填补历史缴费缺口,养老金替代率仍然在逐年降低,已由2001年的73.2%降至50%左右。世界银行指出,养老金替代率应至少达到70%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那么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必须提供不少于30%的替代率。然而,2019年热卖的中长期定期型年金与万能账户组成的储蓄型保单拥有更强的储蓄性质而非保障性质,无法保障被保险人的终身养老金领取,因此这种产品组合不能为个人提供完备的养老保障。

第二种方案炒作4.025%高利率来吸引消费者,以增加销量。但实际上,年金的定价还包含着保险公司的附加费用(如佣金、管理费等其他费用),4.025%的高收益一般无法兑现。关于年金保险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计算详见本分报告第三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