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花梨:源头与产地信息

黄花梨:源头与产地信息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中国海南岛。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现今海南岛居民普遍称这类品质的花梨木为油梨。至今当地海南人认为这类花梨木是本岛所有出产的花梨木中最好的,也是目前海南岛花梨木中产量最少而价值最高的。

黄花梨:源头与产地信息

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中国海南岛。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两广沿海,越南部分地区也有出产,海南产量曾几度远超其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由于过度开采,产量大不如前。

海南岛产的花梨木,在直观和品质上都明显存在三个不同的品种。海南岛有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这三条河流,恰恰将三种品质各异的花梨木品种,分属在各自的流域里。

黄花梨 明式笔洗一木三作(作者:徐元宝)

海楠黄花梨 明式圈椅

一、南渡江

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的南丰山,流经白沙、儋州、定安、澄迈、琼山,至海口新港和沙上港入海,是海南岛的第一大河流。南渡江流域所产花梨木,以木材纹理的丰富、美丽、富有层次感为最显著的特征。以黄颜色为主基色,金黄色或橙黄色居多,还有其他颜色,如紫褐、红褐、橙红、黄红、黄、黄白。呈紫褐色、红褐色、橙红色的花梨木,多生长在带石头的土壤里或干旱、土地贫瘠的地方;橙黄色、金黄色的花梨木,多生长在红壤土或黑土壤里;黄白色、灰白色的花梨木,多生长在夹带小石的黏土里,这个品种极少,不具代表性。南渡江流域所出产的花梨木是海南岛出产的所有花梨木中,木材纹理最丰富、最美丽的一种。人们所喜爱的“鬼脸”、“狸猫纹”、“行云流水纹”、“烟雨纹”,在该品种里出现的概率是最高的。其木材纹理分大花、细花和色块状三种。

海南黄花梨 民国款脸盆架

大花:构成花梨木花纹的黑色或褐色的纹理线条较粗,形成的图案也大,颇有粗犷、奔放感。

细花:构成花梨木花纹图案的木纹线较细且密,构成的图案精巧、细腻、雅致。

色块花:顾名思义,就是以不同颜色的块状构成,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花梨木的木材表面是由大块没有层次的灰白、象牙黄的色块与黄色、褐红色的色底构成。这种灰白、象牙黄的色块并非是花梨木的边材,它材质密度、硬度、耐腐性、抗蚁食性等各种性能与其他心材是一致的。

大花醒目、生动、奔放、极富动感;细花精美、雅致、有趣、迷人;色块花纹理差,缺乏美感。

通常直径小于10厘米的小径心材,花纹最为丰富。人们喜爱的手串“狸猫纹”多,而树干部位的大径材和树根部位,则多为“行云流水”的纹理,且显得丰富老到。

京城人常说:“颜色为黄,纹理美丽、生动,乃黄花梨木也。”这种材质的花梨木,从制作家具用材角度取名,以木材颜色划分,同时也为今后花梨木家具价值的细分做铺垫,应称该流域出产的花梨木为海南黄花梨木。

海南黄花梨 明式条案

二、昌化江

昌化江为海南岛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五指山林背村南岭,横贯本岛西部,流经琼中、保亭、乐东、东方至昌江县昌化港入海。昌化江虽未流经三亚市,但由于三亚地区所出产花梨木与该流域所流经地区出产花梨木的品质相同,因此,将三亚地区所产花梨木归入该类。

“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清 皆子瞻《粤东笔记》)这句话十分形象完美地勾勒出该流域出产花梨木的品质。紫黑色的木材,坚硬而柔韧,打磨过后,显露出玉质般的温润、极具亲和力的质感。同时,它的质感充满着神秘莫测的变化。

海南黄花梨 明式二联橱

清《崖州志》中,对海南花梨木的区分是这样描述的:“花梨,紫红色……气最辛香。质坚致,有油格、糠格两种。油格者,不可多得。”书里所描述的“油格”,或许就是指该流域所出产的花梨木。现今海南岛居民普遍称这类品质的花梨木为油梨。油梨,顾名思义就是木材含油量高。这种品质的花梨木不仅含油量高,而且心材密度大,普遍比重都大于水。锯开的木料,木油连同木糠厚厚地贴在木材的断面上,用手去摸,还会有油腻腻的感觉。这种质地的花梨木,稍加打磨就会显得明亮、光润。烫蜡后,多数木材还会呈现若隐若现半透明的琥珀质感。木油的丰富,或许就是造成木材呈半透明琥珀状的原因。这种品质的花梨木,在当地刚伐下来不需要等风干,即可用来制作家具。做成后的家具在当地的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变形、收缩的情况。该类花梨木即使是新料,由于颜色较深,制成后的家具与用存放多年的老花梨木制成的家具相比,在视觉上相差无几,若无经验者,一般不易分辨出来。至今当地海南人认为这类花梨木是本岛所有出产的花梨木中最好的,也是目前海南岛花梨木中产量最少而价值最高的。

昌化江流域出产的花梨木,木材颜色较为深沉。以褐颜色为其主色调,褐红色和褐灰色居多,还有紫黑色、紫褐色、红褐色、橙黄色。以黎母山脉的白沙县青松镇至昌江县王下镇由东北向西南的这一段地方出产的木材颜色最深,呈墨黑、紫黑色。昌化江流域的木材颜色,随着黎母山逐渐向四周放射,而木材颜色也随着不同方向发生颜色的改变和由深至浅的渐变。向北至白沙县的邦溪、打安,昌江的十月田,颜色由紫黑色向橙黄色渐变;向西至乐东的尖峰,东方市的大田,颜色由紫黑色向灰褐色渐变;向南至乐东的千家,三亚的崖城,颜色由紫黑色向红褐色渐变;向东至琼中境内,屯昌的南坤,颜色由紫黑色向红黄色渐变。

刚伐下来的花梨木削去边材时,心木表面余留下的边材颜色是淡黄色的,随着木材逐渐地干燥,余留下边材的颜色,也由淡黄色渐变成白色。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当超过20年后,木材外表遗留下的边材全无,心材外表的颜色呈现紫褐色。该类花梨木心材的失水率低,从伐下至存放10年左右彻底干透后,木材失水率约为10%—15%。放置的时间越长,木材就显得越重且坚硬。相对于海南岛其他产地的花梨木,它的出材率是最高的,心材生长较为均匀,边材侵入心材的现象较少。但是,2米以上的直料和直径超过30厘米的大料极少。

木材纹理并非该流域出产花梨木的主要优势,“行云流水”纹、“狸猫”纹,也偶有出现,多见的是“山水纹”、“竹丝纹”。材径越大的木料,纹理越简单,多是直顺的纹理。构成木纹的纹理线,一般是由黑色、褐色的线条构成。以紫褐色或红褐色为底色,由象牙黄般呈螺旋或放射状的线条组成的纹理最为美丽,也是最稀有的。

该流域出产的花梨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木材的质感:晶莹剔透,如琥珀一般;温润如玉,显露出绸缎般的光泽,变化莫测,若隐若现,十分神奇。

海南黄花梨 小底座(图片提供明红雅集

黄花梨 茶壶(图片提供:徐元宝)(www.xing528.com)

自古以来,昌化江流域是黎族同胞世代居住的地区。不论什么木材,黎族同胞砍伐木材后,都是将其运回家,随意堆放在空旷的露天场地。普通的木材堆放在露天,绝大多数易腐、易虫蚀,开裂在所难免。而花梨木堆放在露天,除边材极易被虫食腐烂外,心材却不会发生腐烂、虫蚀、开裂和变形的现象。而且,花梨木堆放在露天场地,任凭风吹、日晒、雨淋,经历岁月反复的潮化过程,变得更加坚硬、沉重,丢在地下会发出金属般当当响清脆的声音;锯开后,木材颜色显得更加艳丽,纹理的层次也越加明显,立体感更强。这是花梨木有别于其他木材的优点之一。

有别于其他木材的优点之二:绝大多数木材在夏天,触摸表面的感觉是温暖的;该流域出产的花梨木,感觉却是清凉的。昌化江流域所出产的花梨木,以昌江王下镇的品质最为突出。王下镇位于黎母山脉的霸王岭腹地,四周大山,处在大山当中相对的盆地里,属海南岛为数不多的几个绝对贫困地区之一,环境十分封闭,20世纪末才通电,21世纪初才通路,是黎族同胞世代居住的地方。就是这样的地方,上天却降生出举世无双、无比神奇的花梨木。

黄花梨 明式翅头案

王下地区出产的花梨木,木油含量特别丰富,木材乌黑发亮,材质最坚重,木材密度特别高,比重大于水,放入水中即沉。敲击其声音清脆,原木抛在地上,会发出如金属般清脆的声音。存放的时间越长,木材显得越重。而且,木纤维长呈交错扭旋状,使木材更加坚韧。该地出产的花梨木里能见到呈象牙黄般纹理线的木纹。这种象牙黄般的纹理,在深褐色的衬托下,更显得绚丽多彩。而它的美十分含蓄,深深地打动人们爱美之心。这种美材不知是否因该镇地下蕴藏丰富的铁矿所致。

东方市是海南岛出产花梨木最多的地区。出产的花梨木以灰褐色的木材居多,也有紫褐色、褐色、红褐色的。大广坝水库东岸的南浪至西岸的江边乡与昌江县王下地区为邻的地方出产的花梨木,其颜色多为紫黑色、紫褐色;往西至四更、感城、板桥等地方出产的花梨木,颜色由紫褐色向灰褐色渐变。木材的纹路多属直顺的纹理,兼有“狸猫”、“烟雨”纹。

乐东地区所出产的花梨木和三亚地区所出产的花梨木,由于稍离黎母山脉的缘故,颜色已由紫黑渐变至红褐色和灰褐色,但材质与昌化江黎母山脉产的如出一辙。除颜色变外,木纹的纹理也变,而且变得愈加美丽,“狸猫纹”的螺旋斑纹较大,“行云流水纹”相对多了。但顺直的“竹丝纹”依然居多。

白沙地区境内所产的花梨木最为奇特。白沙县境内有条珠碧江,珠碧江发源于该县中部南高岭,流经该县西北部,由儋州市的海头镇注入北部湾,全长85.5公里,呈东西走向。珠碧江是昌化江流域花梨木和南渡江流域花梨木的“分界岭”。北岸出产的花梨木,绝大多数属海南黄花梨木的品质,颜色金黄,木质柔和细润,属南渡江流域系的品质;南岸出产的花梨木,颜色深,为褐色,较北岸出产的材质坚硬许多,含油量也多;比重多大于水,故置入水中必沉,属昌化江流域系的品质。虽一江之隔,品质却截然不同。

称之为油黎的这种花梨木,在东方、乐东的局部地区里,由于地表土壤薄、地下布满岩石,它的根部是呈横向生长的板根状。它是降香中药里的一味药材,据云:“降香木过去来自印度黄檀心材,但本种不亚于舶来品。”

在潮湿的海南岛,即使是油梨这种坚硬而耐腐的木材,也较容易受到风化,特别是将制成的器物或家具置放在阳光直射或阴暗潮湿的地方,风化的程度会加剧。一件家具,若置放在上述的环境里50年,就会如同已用过百年的一样,风化后的木器表面会随木材纹理,形成不规则细小的沟状,颜色发白或发黑,家具四根脚的底部出现霉烂的现象。但是,这种情况在长江以北干燥的地区,则绝少出现。

昌化江流域出产的花梨木,木材的髓心常伴有裂心的现象。当锯开圆木时,你会发现:木材髓心位置有条从头到尾,如牙签般大小的裂痕,这种裂心,通常称为木材的水心痕。根部空(腐)心现象较多。锯解这类花梨木时,锯片与木材摩擦产生的热燃烧了木油,冒出缕缕蓝烟,辛香味特浓。工人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渐渐会对其香味失去嗅觉,而离开此工作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锯开木材断面有一层油,如同刷上去的一样,油腻腻的。木材的硬度、韧性和木质的密度也是最高的,它的稳定性(主要指收缩性)也是已知花梨木中最好的。

海南黄花梨 清式多宝格

海南黄花梨 明式平头案

三、万泉河

万泉河发源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的和风门岭,流经琼中、万宁、屯昌至琼海市的博鳌入海。万泉河虽未流经文昌市,但该市出产的花梨木与该流域出产的花梨木品质相同,因此,也将文昌地区所产的花梨木纳入该类。

该流域出产的花梨木主要产地多集中在文昌、琼海这两个地区。据考察,现今生长在这两个地区的花梨,树径一般都在26~39厘米之间;树龄约30~50年,多生长在院落、村旁,房前屋后,多株密集,相对挺拔,不具有野生林的特征。各乡村过百年的老宅里,很少发现用本地产的花梨木制造的房梁、柱、门、窗和农具、家具、杂具等,村民家里也极少有存放超过30年的本地产花梨木老料。调查结果显示:现今在该地区生长的花梨木,多为20世纪50年代前后,由外出工作的村民,从海南岛各地采集种苗回家种植的;一些村民家里使用的花梨木家具,也多是用从海南岛各地买回来的花梨木打造的,或购置后搬回家的。

琼海、文昌地区所产花梨木多属人工种植,品质也呈多样性。这两个地区的西部与定安、屯昌、琼山相邻地方出产的花梨木,其品质几乎与南渡江流域出产的花梨木品质没有区别。但文昌局部地区带小石粒黏土的地里生长的花梨木最为特殊,其特点:心材颜色以白色为主基调,灰白、略带浅粉红;木材的含油量极少,材质疏松,密度低;纹理虽算丰富,但不够清晰,层次感差。它应称白花梨木。这种花梨木的产量极少,在海南岛的花梨木老家具里,也未曾发现。

生长在与琼山地区接壤的红壤土地区出产的花梨木和南渡江系的花梨木同属一种品质。但是,生长在海边沙质土或内陆沙质土的海南花梨,其木材品质就大不一样了。其特点:颜色为灰白色、淡黄色;纹理层次不明显,底色为灰白色;淡淡的粉红色条纹构成木纹纹理,也有“狸猫纹”、“烟雨纹”、“山水纹”;含油量少、香味淡;木质纤维稍松。

不论是什么品质的花梨木,最佳的干燥方法,只能用传统的自然风干法。绝对不能用水蒸、煮或用热炉烘干。否则,海南花梨木中最珍贵的花梨油将荡然无存。失去油性后的花梨木,如同人失去了灵魂一般,不但外表干涩,失去圆润的光泽,而且也没有了花梨木应有的高贵木香

用“油梨”、“坡梨”来称呼花梨木,既土气,又不直接,也不全面,更不文雅,与其尊贵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也无法科学、系统、详细、清晰地表述它。根据多年的观察,从家具制作用材的角度,科学地划分海南花梨木,应该本着“简单、明了、直观、全面、清晰、容易”的表述原则。按此原则,根据海南岛产花梨木的品质,将海南岛昌化江流域出产的、以褐色为主色调的花梨木,称为紫花梨木;将海南岛南渡江流域所出产的、以黄色为主色调的花梨木,称为黄花梨木。因白色花梨木不具普遍意义,所以不作重点划分。

黄花梨 纳福盘(作者:徐元宝)

不论黄花梨木,还是紫花梨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木材颜色越深,木质的密度就越大,木材的含油量就越高,木材的比重也越大,木材的坚硬度也越高;木材的材径愈大,木材的纹理相对就越简单。

海南岛五指山市(原称通什市)因海拔高、超出适合花梨生长的环境,不生长花梨。而陵水、万宁这两个地区,却有一个罕见的现象:该地区地处沿海,海拔不高,地形、地貌、环境、气象、土壤、温度等诸多方面与相邻地区相差无几,但从有关资料的记载和现今多方调查,至今暂无迹象表明这两个地区有野生花梨生长。

古往今来,海南花梨木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有许多描述和介绍海南花梨木的书或文字片段。这些描述和介绍,由于受到许多局限,不是过于简单、就是不够全面和详细。读者们甚至也会发现,某些描述、介绍,与本文所描述和介绍相比较,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本文力图完整、详实地将海南花梨木介绍给读者,若有与他人介绍不同之处,不妨留给广大花梨木爱好者自己去思考、辨析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