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聊城杨氏海源阁:中国私家藏书史

聊城杨氏海源阁:中国私家藏书史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也是清代北方最大的藏书家。这大约是纪实写照,以增所收已达二十万卷,庋海源阁藏之。梅曾亮为作《海源阁记》。于是海源阁插架之富,蔚为北方图书之府,足与南方瞿氏铁琴铜剑楼对峙,被誉为“南瞿北杨”。曾将海源阁部分宋元精本携往天津。藏书楼门楣上悬杨以增亲题“海源阁”匾额一方。海源阁还藏有金石书画等大宗文物,其中仅商代铜器就有十多箱,历代碑刻拓片二十多箱。

聊城杨氏海源阁:中国私家藏书史

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也是清代北方最大的藏书家。从清代嘉庆起直到民国间,传四世一百余年。

海源阁创建人是杨以增(1787—1855),字益之,号致堂,又号东樵,山东聊城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兴义知府、陕西布政使江南河道总督。他平生无他嗜,一专于书。他在江南河道任上时,正值江南战乱时期,故家藏书纷纷散出,因搜罗到汪氏艺芸书舍等大批藏书。“大约吾吴旧籍十居八九,荛翁之所藏则八九中居其七焉。”(江标《楹书隅录·跋》)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记老残游东昌府时曾题一诗曰:

沧苇遵王士礼居,艺芸精舍四家书

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琅嬛饱蠹鱼。

这大约是纪实写照,以增所收已达二十万卷,庋海源阁藏之。别辟书室“宋存”以贮宋刻元椠。又得宋版《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更筑四经四史之斋专藏之。

梅曾亮为作《海源阁记》。文曰:

昔班固志《艺文》,自六艺而外,别为九流。则凡书之次六艺如诸子者,皆流也,非其源也,况又次于诸子如诗赋诸略者乎!然当秦火后,余裁数经,至汉成帝时,间二百年,书已至万数千卷之多。而自汉以后,几二千年,以至于今,昔之所谓流者,且溯而为源,而流益浩乎其无津涯。故书犹海也,流之必至于海也,势也。学者而不观于海焉,陋矣!……同年友杨致堂无他好,一专于书,然博而不溺也。名藏书阁曰“海源”,是涉海而能得所归者欤!或曰:信如子言,凡书之因而重,骈而枝者,悉屏绝之,其可乎?曰:呜乎可!游滥觞之渊,而未极乎稽天,浴日月之大浸,是未知海之大也,又安能知源之出而不可穷也哉!(《柏枧山房集》卷十一)

杨以增之子杨绍和(1830—1875),字彦和,一字勰卿,号冬樵行者。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右赞善,升侍郎。他邃汉学,精训诂,作为海源阁第二代传人,能继承父志,专心收书。值八大臣端华被杀,乐善堂藏书散出,多为其收得,皆为钱、毛、徐、季所藏善本,海源阁大为增色。于是海源阁插架之富,蔚为北方图书之府,足与南方瞿氏铁琴铜剑楼对峙,被誉为“南瞿北杨”。杨绍和遂将其家藏宋元珍本、精抄名校近三百种,记其行款、印章、题跋,考其异同,检得失,撰成《楹书隅录》五卷、《续编》四卷。实为近代重要之目录学著作。

杨绍和之子杨保彝(1852—1910),字奭,号凤阿,同治九年(1870)举贤书,以迭遭家丧,偃蹇家居十余年。后官内阁中书,转员外郎,擢道员。以不宜于时,退隐陶南山庄。凤阿以承二世藏书,深感创业不易而守成更难,故平日深自秘惜,不轻易示人,自以研读为乐。晚岁编成《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著录善本书四百六十四部,一万一千三百二十八卷。海源阁孤本秘籍,大抵尽在于斯。别编有《海源阁书目》六册,著录书三千二百三十六部,二十八万三百卷有奇。援吴县潘氏攀古楼成例,于宣统元年(1909)九月将所订书目及金石目录等项,呈请县府,归入祖祠,子孙世世保有,外人不得干预。保彝无子,以族子杨敬夫为嗣。(www.xing528.com)

杨敬夫(1900—1970),原名承训,历任北洋政府秘书厅行走,京奉铁路局秘书。民国十六年(1927)移居天津。曾将海源阁部分宋元精本携往天津。从此海源阁藏书即连遭厄运,民国十八、十九年,相继遭受王金发、王冠军两次大匪劫。书籍有被烧毁者,有被撕蹂者,有被劫走者,金石、书画、砚墨等文物全部被掠去。携津精本在民国十六至三十五年间,陆续出售散尽。国立北平图书馆计得九十二种,周叔弢收得四十九种,刘占洪收得二十六种。归凌志斌者二种,归潘明训者四种,归陈清华者一种,归邢赞庭者多种。50年代初,周、刘、潘、邢诸氏先后都向国家捐献,现今多集藏于北京图书馆。

海源阁劫余之普通版本图书,后都归到山东省图书馆。计经部二百六十八种,史部五百五十六种,子部三百二十七种,集部九百七十三种,丛书一百四十九种,共计三千二百七十二种。

海源阁位于聊城古城万寿观街路北,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房。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藏书处。藏书楼门楣上悬杨以增亲题“海源阁”匾额一方。楼下前廊柱上有木刻楹联一副。文曰:

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嬛。

藏书楼前为一长条小院,东侧有两座长廊式高台读书亭。杨宅第五进院为明清普通版本藏书处。内有北瓦房五间,东西瓦房各三间。海源阁还藏有金石书画等大宗文物,其中仅商代铜器就有十多箱,历代碑刻拓片二十多箱。

杨氏海源阁

傅增湘亦曾撰有《海源阁藏书纪略》一文,记其观感云:“如入嫏嬛之府,登群玉之山,目不暇给,美不胜收。而尤使人恬神惬志者,则‘四经’、‘四史’大多赫然在目。其抄校各帙,多属陆敕先、何义门、顾千里等诸人各笔,而黄荛圃所校至十余种,且多为古书,所据咸属宋本,尤足珍秘。综而论之,杨氏之书,聚积万签,保藏三世,今乃一朝散佚,海内闻之,罔不叹惋。”(《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收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