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交叉与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学科交叉与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地学界很早就注意到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新方向,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这种新方向的发展。我们不乏学科的大项目和囊括各项分析的“综合研究”,而其实质只不过是经费或样品的分割机制,并未涉及各学科学术问题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跨学科研究不仅要求各个专业的科学工作者拓宽思路、扩大视野,而且要求有能够深入理解多门学科从而能综观全局的“横向科学家”。

学科交叉与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当代地球科学的重要特色在于多学科的大跨度交叉。一方面各分支学科在钻研自身领域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到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联手研究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将地球或地球表层作为整体研究的地球系统科学;另一方面,随着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等学科以及技术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与地球科学相互结合,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引进,地球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新的学科生长点、新的交叉领域不断涌现,为地球科学带来新的生气

我国地学界很早就注意到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新方向,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这种新方向的发展。然而,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引进的单学科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90年代仍然大体保持原样的科研组织格局,都不利于学科的真正交叉。我们不乏学科的大项目和囊括各项分析的“综合研究”,而其实质只不过是经费或样品的分割机制,并未涉及各学科学术问题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与前沿领域的国际讨论相比就可以看出,我国的“跨学科”项目或者会议,其实还只是不同学科的并列,很少能深入理解对方学科的学术问题。

为了适应当前跨学科研究的迅速发展,国际学术界有不少措施,诸如综述性学术刊物、面向其他专业的著作、供自学新学科用的视听读物和新领域短训班等,可惜在我国还很少出现。我国不少地学工作者始终不逾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辛勤耕耘,付出自己的年华,也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不少人习惯于“埋头拉车”,不善于“抬头看路”。科学发展犹如水流,有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主泓,也有淤浅停滞的死水,甚至还有危险的旋涡。如果只知道许多年前自己的专业而看不到当前科学思想的主流,不想去调整自己的航道而一味埋怨别人冷落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容易搁浅或陷入涡旋而不能自拔。

跨学科研究不仅要求各个专业的科学工作者拓宽思路、扩大视野,而且要求有能够深入理解多门学科从而能综观全局的“横向科学家”。这类学者是为数不多的“帅才”,要求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要求更高,但是也比单学科的“将才”更容易假冒。应当警惕地学界“走江湖”式“人才”的出现。主管方面急于求成,就为这类“人才”的滋长提供了条件。用新名词代替新学科,用贴标签代替跨学科,你要什么他就能炮制什么。这种学术界的“伪劣商品”不仅败坏“跨学科”的名声,还会毒化环境、贻害青年,是要特别提防的。(www.xing528.com)

上述分析归结到一点,就是创造性科学思维问题。科学创造涉及教育思想和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深层次的题目;同时这又是一个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科学本来就以创新为特征,地球科学直接面对自然界,更有着无穷无尽的新意。新区的调查,新矿山的发现,无疑都是创新;而从基础理论研究来衡量,只有抓住学科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才能有重大的突破。为此,对关键性问题要有深刻的理解,从根本上分析问题的所在,而不是从表面层次去追随“热点”;针对关键问题组织观测、实验、检验和修改原来的假设,才是成功之路。缺乏前者,只能为他人的研究提供补充数据,或者对他人的工作做一些小修小改,难以有自己的创造;缺乏后者,只能在没有物理基础的假定条件下用数学方法外延,甚至做不依赖实践的大胆推论而形成所谓的“理论体系”。

可能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过于注重服从权威、领会意图,而缺乏创造性启发。不仅对儿童进行管教,而且连市民守则也常常以“不”字当头,这种以限制为根本的教育系统已经根深蒂固,以致不大容易觉察有不合适的地方。又因为历史的原因,错过了20世纪最大的一场地学革命,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当时学术思潮的变化,而这种思想方法、研究战略的变革是很难单靠翻译文献引进的。我们注意了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却往往不大注意只有深刻理解这些仪器设备产生数据的基本原理,才能够正确运用在科学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实现学术上的重大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