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保2022年招生任务完成的强力措施

确保2022年招生任务完成的强力措施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要切实行动起来,按照已经明确的招生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今年招生任务。一是要将招生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各地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转移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地方政府画地为牢的陈旧观念,打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各自管理封闭式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中等职

确保2022年招生任务完成的强力措施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计划,今年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数要达到67万人以上;在今年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视频会议上,省教育厅对招生任务进行了分解,下达了各市的招生计划。现在我们全省和各市的招生任务都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落实的问题,就是千方百计完成任务的问题。各地要切实行动起来,按照已经明确的招生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今年招生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

各市要开展广泛有力的宣传发动工作,将今年的招生任务传达到每一个相关人员手中,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个个主动参与,层层达成共识,将招生任务真正变成我们共同的工作目标,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一是要将招生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一方面,要将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县(市、区)甚至每个镇街、每个村委会和居委会,参照当年我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做法,在政府行政力量的主导下,将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共同抓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将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到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每所初中学校,切实明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责任和初中学校的送生责任,各地要督促相关学校及时、广泛地动员起来,积极走出校门,与基层社会组织一起,做好动员说服工作,帮助、引导学生及其家庭了解升学信息,理解升学好处,增强升学欲望,提高升学比例。

二是要高度重视初中学校在中职教育招生的关键作用。切实发挥初中学校直接面向学生的沟通优势,引导和组织初中学校的校长、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班主任,一对一的落实对初中毕业生的去向跟踪,对有失学苗头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在案,联合中职学校和基层组织,在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想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引导工作。当前全省中小学即将进入暑期,初中毕业生离开了学校,这对我们的工作形成新的挑战,但学期结束,我们的工作不能结束。要让初中学校的领导、教师在充分认识、理解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工作空间,走出校门,积极跟进,继续关心和引导毕业生去向,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升入高一级学校。

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拓宽中职生源渠道。从现实情况看,目前一些市遇到了生源不足的难题。面对这一困境,一方面,我们要亡羊补牢,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防流控辍工作,降低流失率;另一方面,我们的普及、发展工作不能停、招生工作不能等,要解放思想,广开思路,解决问题。为了确保今年招生任务的完成,我想,各地在拿出“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斗志、抓好初中毕业生升学的同时,要及时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招生范围,当前尤其是要积极面向应届高考落榜生、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存量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以及复退军人,开展有成效的招生宣传工作,吸引他们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效扩大招生规模。

(二)要掀起新一轮宣传高潮

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招生面临难题,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一定偏见,许多学生和家长或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低人一等,一心想读普通高中大学,或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无用,毕业后还是打工,不如提前几年挣钱。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偏见,只有了解他们的想法,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宣传,才能有效地转变这些偏见。现在学生已经离校,面临着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更多的选择诱惑,我们必须要用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去占领这一空白地带,紧密配合招生工作。对此,希望各地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掀起新一轮宣传高潮。

一是要坚持正面报道。当前正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的关键时期,各地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尽可能减少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负面报道,为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有利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适应学生及家长需要,精心设计宣传方案,优化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

二是要进一步宣传招生信息。据我了解,目前仍有部分地方,由于信息传播渠道或者工作方式等问题,学生对招生信息了解不够充分,这一点必须要改正!要切实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招生信息传递到每一个毕业生手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提高他们升学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宣传。要通过我们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省委、省政府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可度,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

四是要把握机会,强势推出专项宣传。要在最佳的时机,将我们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和亮点推出去。比如,当前金融危机下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连续四年一次性就业率在96%以上,就业就是我们职业技术教育优势,各地要及时总结今年就业情况,推出先进典型,以就业带动招生;再比如,今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建设珠江三角洲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链,今年已经开始试点,探索高职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机制和办法,解决中职学生进一步成长和深造的问题;还有,我们刚刚举行了全国、省和市三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涌现了一大批素质优良、技能高超的中职学生,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技能大赛上,我省总分位居全国第三名,连续三年获得佳绩。这些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成果,都要广泛宣传,要让全社会都知道,我们职业技术教育是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www.xing528.com)

(三)要下大力气做好“转移招生”工作

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开展跨市“转移招生”工作,是我省教育部门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强全省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具体举措,是实现全省职业技术教育“一盘棋”,加强发展统筹和优势互补的科学抉择,也是贯彻先富带后富,“先发”扶“后发”,实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广东的必然要求。各地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转移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地方政府画地为牢的陈旧观念,打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各自管理封闭式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省级统筹,加强区域间资源整合,地方政府相互配合的新的职业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切实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效果;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转移招生”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做到落实目标、分解任务、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要根据招生工作需要,在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招生资源时优先考虑,提供强有力的招生资源保障,花大力气做好“转移招生”工作,力争在去年“转移招生”超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开展“转移招生”工作作为省里的一项既定政策,需要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度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一方不积极,工作就很难开展下去。因此,我想对大家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明确责任。对于发达地区来说,主要责任就是提供学位保障,同时主动配合欠发达地区做好招生工作。发达地区要从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做好招生工作。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主要责任就是组织好生源,做好“送生”工作,要充分利用发达地区提供的各项教育资源,加强本地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实现借力发展。二是要加强配合。重点是要加强招生地与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统一的招生、送生工作平台,形成招生合力。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现在仍有些地方,对这项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滞后,个别发达地区一味强调客观困难,建校工程步履缓慢,跨市招生推三阻四;个别欠发达地区地方主义思想严重,招生封锁仍然存在,送生工作力度低下。对于这些问题,各地一定要切实改正,我们也将加大督查力度,对问题严重的地方进行通报

(四)加快推进“建校工程”

“建校工程”是当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既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招生的前提条件,更是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增强招生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建不起来,学位就增加不了,扩大招生就成了“空中楼阁”。为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省里专门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校工程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为破解中职学校建校工程中面临的各项难题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年我们下达了第一批项目,共有72所学校入围,当年开工兴建,建筑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目前第二批项目申报审核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各地要高度重视“建校工程”,切实增强对“建校工程”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建校工程”。

一是要做好总体规划。要将建校工作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结构布局调整,以及区域内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有机地结合起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点在珠三角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城区,有条件的县(市)在整合区域内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开展职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校工程规划必须在这个方向下进行。

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省重点工程这个平台。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和集中建设、集约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在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城区和珠三角地区做大做强一批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为支撑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龙头骨干。现在一些地方一方面在叫“困难多”,另一方面在重点项目申报上又拖拖拉拉,到现在仍有一些市尚未申报第二批项目,这样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怎么能适应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的步伐?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建校工程”的政府行为。要落实政府在“建校工程”中的主体责任,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创新“建校工程”运作模式,切实体现政府兴学、学校办学的职责分工。

四是要增强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银教合作”,放大资金量,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建校经费。在当前教育投入总体不足的情况下,要根据自身实际,敢于适度负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是珠三角地区各市要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各市要切实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按照省里确定的“9+1”发展模式,抓紧做好基地建设规划,加强区域内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整合,高起点兴建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工作力度,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为基地建设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加快建设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