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成果:小学语文语用课堂构建评价原则

研究成果:小学语文语用课堂构建评价原则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各国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已经形成总的趋势:一是评价主体从原来的只有教师评价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从总结性评价转向加强过程性评价,从过去注重量的评价转向更注重质的评价。这种评价中心转移的深层意义,在于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上,我们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语用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样化。二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研究成果:小学语文语用课堂构建评价原则

研究表明,各国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已经形成总的趋势:一是评价主体从原来的只有教师评价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从总结性评价转向加强过程性评价,从过去注重量的评价转向更注重质的评价。这种评价中心转移的深层意义,在于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语用课堂的课堂评价构建就是顺应这种趋势,试图在课堂教学中以评价促进教师正确把握语用课堂内涵与特征,进而更准确把握课程理念,有效施教,提高教学水平,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上,我们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语用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样化。进行语用课堂构建策略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评判一堂课是不是优课,能得多少分,而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更何况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量化和客观化都不能成为其评价的主要手段。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往往难以通过纸笔测验来体现,所以,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既要关注终极性评价,也要关注形成性评价。二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因为我们研究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一堂课做简单的评判与论断,所以,我们摒弃了量化的精确计分,以在分项指标上是否符合语用课堂特征为判断原则,然后综合分项指标,最后评价一堂课是否主体构成语用课堂的特色。(www.xing528.com)

在“语用课堂”教学评价分项指标的考量上,我们做到“三个重视”:1.重视设计。通过教学呈现来考察教师教学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架,学科支持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设计是否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对话、感悟、体验、探究、写作等途径开展多样化的学习。2.重视关联。即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教”的关联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教师“教”的关联度。3.重视参与。即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都得到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