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语用教学提升显著

小学语文教师语用教学提升显著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研学校鼎城区武陵小学更是将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的素养提升打造成系统工程。扎根课堂带来的是参研学校及区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课能力的明显提升。一大批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令人欣喜。

小学语文教师语用教学提升显著

自语用课题组开展研究以来,参研老师开始专注于阅读语用专业书籍,观看朱煜、薛法根、王崧舟、蒋军晶等大家、名师的教学视频。语用课题组先后组织了10次网络教研,吸引大批教师积极观课,积极讨论,几年来收集观课心得上千篇,形成了积极探索语用课堂构建的氛围。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加速了个人的专业成长。如鼎城区斗姆湖中心小学黄艳老师在网研活动后的观课心得里写道:“整堂课徐老师教方法,学生用方法解决问题,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开始关注老师的教如何为学生服务的观课角度正是因为课题研究的浸染,老师们意识到:研究仅仅关注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是教育改革的“末”,不是“本”,是“枝”,不是“根”,要想让学习的学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必须切入到关注课堂本身,关注课堂气息的构建、师生关系的构建、学习内容的构建,才会真正触及学生的改变。

除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课题在研期间,参研教师积极提炼研究心得,将感受转化为理论成果。《湖南教育》2015年6月刊“学科主题沙龙”栏目以“为走向运用而教略读”为题,分A“分析篇”B“实践篇”,发表3篇专题介绍课题组略读教学的语用课堂具体教学策略;《湖南教育》2017年1月刊,课题组成员发文《有效关注生活,走出习作困境》,对习作教学如何真正实现运用提出了建议;《湖南教育》2019年2月刊,课题组成员发文《在情境中实现交际目标》,对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语用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11月C刊上,课题组成员发文《语用视野下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策略》,对阅读教学的语用教学策略进行全面提炼;2020年2月,《湖南教育》刊发题为《走近它,拥抱它》的综合性学习语用课堂具体策略报告,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

研究期间,实验区域参研教师围绕语用主题,公开发表国家级论文36篇,省级论文22篇,市级论文2篇。3篇论文获国家级奖,33篇获省级奖,1篇获市级奖,14篇获区级奖,明显领先其他同类非参研学校与区域。这些文章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相互交织,系统呈现出我市语用课堂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交织的生动图景,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切实的教学帮助,实现了教育科研研究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参与教师也实现了语用教学素养的提质。

主研学校鼎城区武陵小学更是将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的素养提升打造成系统工程。从2015年到2019年,学校语文组在语用课题研究、上级各项赛课及校本研修活动中,共合作组团60多次,涉及教师累计达300人次,平均每位语文教师5年累计参团7次。老师们在团队中沉潜研究、思考碰撞,探索前进,找到了职业的归属和幸福感!2019年5月15日至17日,在桃源县一中举行的主题为“关注语文要素,注重单元整合”的“2019年常德市小学语文部编教材阅读教学研讨暨评课比赛活动”中,杨晶、刘美霞两位老师分别代表鼎城区和语用课题组参赛,均荣获特等奖!(www.xing528.com)

扎根课堂带来的是参研学校及区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课能力的明显提升。他们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佳绩。研究期间,在语文课堂教学竞评比活动中,9人次获国家级奖,12人次获省级奖,64人次在市级教学活动中获奖,还有58人次在区县级教学活动中获奖。一大批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令人欣喜。比如郑圣芳、段纯瑶、马立芬执教的研讨课受到听课教师的交口称赞。喻文龙、郭雪芬、石英等老师高水准的评课也赢得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以研究撬动的教师专业成长是全方位的。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使我市语文教师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教学服务,实现了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重大转变。课题研究期间,主研人员石英被中央基础教育研究所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主研人员喻文龙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优秀教师”、常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主研人员郑圣芳获省教育厅、省总工会颁发的“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有4位主研人员被评为“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3名主研人员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被评为区县“教学能手”,1名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而这些研究骨干,在努力促进自身学科素养提升的同时,又带领本校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语文教师投身到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对课堂的不懈追求中,像火种,在沅澧这片小语沃野上点亮了更多需要点亮也期待被点亮的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