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任务驱动教学法:事件、问题、情景、游戏驱动

幼儿园任务驱动教学法:事件、问题、情景、游戏驱动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以往的做法,任务都是老师提出的,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去完成老师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的具体做法包括:事件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情景驱动法和游戏驱动法。

幼儿园任务驱动教学法:事件、问题、情景、游戏驱动

在瑞吉欧教育课程观中提到,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世界的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的,而是通过我们的反思行为得以不断地扩展和生成的。

而“任务驱动”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任务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幼儿产生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以往的做法,任务都是老师提出的,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去完成老师想要完成的任务。而现在更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学习出发。为了推进任务,环境的创设、游戏的配合、条件的提供、支持性条件的补给都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幼儿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的具体做法包括:事件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情景驱动法和游戏驱动法。这里主要解释前两种方法。

(1)事件驱动法。瑞吉欧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教育模式不同,它强调幼儿的兴趣、生活和经验,以幼儿的兴趣、经验为中心,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寻找课程的来源。

所谓事件驱动,简单地说就是产生了某一事件,从一个事件引发后续的一系列活动。事件驱动的核心自然是事件。从事件角度说,这个事件是幼儿感兴趣的,想要去了解和探究的事情。

①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当幼儿在某一阶段对于某件事情很感兴趣,并且大部分的幼儿都有极大的探索欲望时,可以尝试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②从幼儿的探索出发。现在的教学大多是以老师的设想为主,老师想要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把幼儿往这方面去引,但却忽略了他们是否感兴趣。这里是指尝试以某一事件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愿望,在探索的过程中有自我的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解答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地给予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案例

虫子大调查

为了调查谁喜欢吃落葵叶子,我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从小院子附近抓来的昆虫分别放到不同的瓶子里,这些昆虫分别是绿色蚱蜢、咖啡色蚱蜢、瓢虫(七星瓢虫和四斑瓢虫),然后每个瓶子里再放上落葵叶子。一切准备完成,我们就等着看虫子们的表现啦!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来观察我们的虫子了,看看到底是谁喜欢吃我们的落葵叶子。

景茹第一个观察,她看了会说:“绿色蚱蜢肯定爱吃落葵叶子的,你看叶子都被啃出一个个的月牙形了,就像我们吃饼干一样的。”

石头用放大镜看了会说:“不只是绿色的蚱蜢喜欢吃落葵,咖啡色蚱蜢也喜欢吃落葵,只是它是一小口一小口吃的,所以我们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楠楠也在认真观察甲虫,甲虫差不多把一半的落葵叶子给吃掉了。他举起来给大家看:“甲虫吃得最多,不但叶子被吃掉了一半,还拉了很多黑色的大便,就跟蜗牛是一样的。”

韬韬盯着瓢虫的罐子看了很久,他不是很确定,又让雯雯一起来观察,雯雯去拿了放大镜来研究了半天后,他们很肯定地告诉我们:“瓢虫们没有吃落葵叶子,那张叶子还是好好的。”

通过实验大家终于找到了吃我们落葵的昆虫。可有小朋友提出:能不能不让它们吃我们的落葵,改吃其他叶子呢?例如小院子里银杏树的叶子老是掉下来,吃它掉下来的叶子行不行呢?因为我们的落葵叶子实在太少了。这又成了我们下一个研究的问题。

孩子们在小班的时候已经有了做小实验的基本经验,因此在试验谁喜欢吃落葵叶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可以给每只昆虫放点落葵叶子,这样就能看出哪只昆虫喜欢吃了。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证检验寻找到了爱吃落葵的昆虫。(www.xing528.com)

当孩子们找到昆虫以后,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答案而寻找,他们也想到了,不给虫子们吃落葵它们会饿的,但给它们吃落葵的话我们的叶子会不够,因此他们想到了可不可以用其他掉落的叶子代替的办法。

孩子们在老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着感兴趣的主题研究探讨,在共同研究探讨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知。

(2)问题驱动法。瑞吉欧教育中的儿童观指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帮助儿童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鼓励儿童互相交流、共同活动、共同建构知识。”

“问题驱动”这种方法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解决问题,而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来规划学习内容,让幼儿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容易引发幼儿的求知欲,活跃思维。因此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很重要,必须认真选择。

①问题的产生包括两种。一是老师预设好的问题。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力争让每个人都有发挥和表现的机会,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二是幼儿产生的问题。在老师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如果幼儿又生成更多的问题,就不能只是一味地把幼儿抛出的问题忽略掉,可以以幼儿教幼儿的形式,或者幼儿自我学习、查阅资料的方式等等,来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老师的预设不再是全部,要更多地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想知道问题、想了解知识为动力,驱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②问题的分析。这一阶段以幼儿的活动为主,常常让全班幼儿相互讨论和交流,也可以全体幼儿分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幼儿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在此阶段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给予幼儿及时的支持和引导。

案例

月亮的变化

和孩子们在课上一起讨论了月亮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课后孩子们的问题也来了。A:为什么月亮会变化?B:为什么妈妈说月亮上有嫦娥?C:月亮上到底有什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图片上的月亮有阴影?D:我知道地球有公转也有自转,是不是它把太阳光挡住了,所以月亮才会变成这样?

于是我将这些问题又抛回给了孩子们。娴娴说:“老师,嫦娥只是传说。”我说:“什么是传说?”双双说:“就是人们想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渊渊说:“就像龙也是想象的。”

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给他们看了一组月球的照片,可可发现那些阴影只是月球上的一个个坑洞形成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那月亮和太阳以及地球是怎么转才会挡住光的呢,这成了孩子们又一个讨论的焦点。我让孩子们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活动回家搜集信息。同时,孩子们对八大行星也有兴趣,在月球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八大行星的问题。

这次活动首先引发了大家的一个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解决他们的困惑?

一个主题的进行,并不只是孩子们的事。孩子们回家热情地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家长们也纷纷受到了感染。家长们很支持孩子们这种研究、探索的精神,他们不仅能够提供书籍来让孩子进行学习,周末还会带孩子们去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收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也渐渐变成了家长们的兴趣。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快乐。

对于老师来说,不再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者,而是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索的共同探索者,是学习者与研究者。在帮助孩子获得知识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该让教学从孩子出发,适应孩子的发展,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倒过来让孩子去适应教育。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带着孩子走向课程,而不是带着课程走向孩子。孩子是主动的,是能动的;孩子可以自己探索,而不是被灌输的。我们的教育应该首先来自孩子,其次适应满足于孩子的需要,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对孩子的发展起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