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人笔记的释史价值-而立集:延安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

明人笔记的释史价值-而立集:延安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侯虎虎笔记,即以散文形式所写的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明人胡应麟将笔记划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然相对于宋代笔记的广受好评而言,明人笔记则因其章法紊乱,细大不捐或转相因袭,了无新意,而甚为学者诟病。如四库馆臣多将明人笔记列入存目,并贬称为“学无根柢”或“学术不纯”。[2]1032然明人笔记数量众多,王世贞称“无虑数十百家”,全祖望更有“不下千家”的推断。其于史学研究之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明人笔记的释史价值-而立集:延安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

侯虎虎

(男,陕西凤翔人,1988年至2016年工作于延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www.xing528.com)

笔记,即以散文形式所写的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传统分类法列在杂史和子部杂家类。明人胡应麟将笔记划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近人刘叶秋先生则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辩证类三种。[1]4其中后两者又统称史料笔记。本文所谓笔记,即就此而言。学术界一般的看法是:笔记渊源于先秦而成熟于魏晋,并在宋明两代形成两个高峰。然相对于宋代笔记的广受好评而言,明人笔记则因其章法紊乱,细大不捐或转相因袭,了无新意,而甚为学者诟病。如四库馆臣多将明人笔记列入存目,并贬称为“学无根柢”或“学术不纯”。[2]1032然明人笔记数量众多,王世贞称“无虑数十百家”,全祖望更有“不下千家”的推断。其作者群体也十分复杂,从鼎甲馆选而旁及于征辟荐举之遗贤,自阁部元僚而下逮于待诏应奉之流,甚或落魄书生,皆喜著作。其涉猎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举凡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地区经济、典章制度、人物传记金石碑刻、风土民情、朝野掌故、生产技术、文学艺术、琐闻逸事、方言俗语,甚至山川河湖、花鸟鱼虫、名胜古迹等,罔不及焉,这既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传统史学的编撰范畴,更多的是留给后人丰富的史料。而笔记中所记之故实,大多为作者所见亲历,故其史料之准确性更高。其于史学研究之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