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揽与培养农业改良人才:而立集

延揽与培养农业改良人才:而立集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时期,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延揽农业改良人才,将吸收知识分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院建立生物实验室及教学农场,为师生提供科学研究平台,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改良人才,为边区输送了农业改良方面的骨干力量[11]464。此外,边区政府经常派遣农业改良人员分赴各地,举办短期培训班,为农村培养农业改良与推广人才。

延揽与培养农业改良人才:而立集

抗战时期,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延揽农业改良人才,将吸收知识分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共中央指出:“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6]618随后《解放日报》发表《欢迎科学技术人才》的社论。据1942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的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边区延揽农业改良方面的人才46名[7]350,其中包括贡献突出者乐天宇、李世俊、唐川、陈凤桐、陈凌风等。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际行动传播科学知识,推动农业改良与推广。同时,中共和边区政府也培养了一批农业改良与推广人才。边区农业学校成立于1939年4月,主要为基层政府培养农业方面干部,使其具备一定的农业改良与推广技能,毕业后分配回原籍从事农业改良与推广工作[8]252—253,四年间培养学员300多人[9]。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于1940年9月,设立生物系(后改名农业系)[10]6,拥有农、林、牧三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建立生物实验室及教学农场,为师生提供科学研究平台,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改良人才,为边区输送了农业改良方面的骨干力量[11]464。此外,边区政府经常派遣农业改良人员分赴各地,举办短期培训班,为农村培养农业改良与推广人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