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越绩效模式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卓越绩效模式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化的质量指标可以规范和量化职业学校各项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能明确自己负责工作的质量要求和质量职责。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还缺乏“反馈+改进”的持续动态调整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无法获得各部门教职工的信息反馈,影响管理体系的改进与运作。

卓越绩效模式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一)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普遍存在性

从制度上来说,依法依规设立的学校都要求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结构,职业学校作为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遵循法律法规要求。因此,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对职业学校来说也具有普遍存在性,这个普遍存在包括已经正式建立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默认的非正式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普遍存在并不等于不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粗放式、单一式的管理,既没有明确质量和绩效的实现目的,也没有形成各要素统一协作的管理体系。

(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性

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缺陷除了对质量体系化认识不足外,对质量和管理岗位的标准化认识也存在不足。在传统观念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对质量的认识是相对模糊的,它既不能被量化观测,也不能形成标准,更无法通过实际质量观测值和质量标准对比来明确判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达成情况。而在卓越绩效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认为,质量的标准化和标准性是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质量的标准化内容反映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是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质量的量化反映,有助于全校教职工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观测和理解。标准化的质量指标可以规范和量化职业学校各项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能明确自己负责工作的质量要求和质量职责。

(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根据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责任不同,分割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就业管理等单独的内容。这种划分为各部分单独内容的质量管理,既没有重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也不重视从职业学校整体质量提升上考虑问题。卓越绩效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认为,构成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部分之间应该是既相对独立又有所联系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既包括构成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各要素,也包括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关系,使各要素在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时候呈现出明显的过程性。过程性意味着职业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时,整个管理过程都是为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管理目标而设定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整体性。(www.xing528.com)

(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建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职业学校外部客观条件和内部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保持动态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于对各构成要素的质量无法量化观测和量化对比,对管理体系的动态性持续改进无法得出有效的判断和指引,降低了职业学校应对内外部环境改变的效率。卓越绩效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准确地研判职业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开展动态的反馈和持续改进,调整管理体系下的各个要素,使学校可以持续改进,适应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的变化。

(五)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性

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没有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岗位职责和流程标准,因此虽然名义上学校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可操作性,大多数时候成为纸面管理,无法发挥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作用。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还缺乏“反馈+改进”的持续动态调整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无法获得各部门教职工的信息反馈,影响管理体系的改进与运作。

卓越绩效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以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为关注点,明确了学校各机构岗位的工作职责,确定了战略目标和各项可观测的质量标准,使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了实际可操作性,实现了纸面管理文件与管理实践的真正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