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助编纂《金石萃编》,中国美术研究专辑(第24辑)

协助编纂《金石萃编》,中国美术研究专辑(第24辑)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录》著录碑刻380则,《金石萃编》著录碑刻1498则。通过《碑录序》可知,在朱文藻协助王昶《金石萃编》前,嘉定王定山已在三泖渔庄编排碑拓,协助整理碑刻材料,这一点在《金石萃编》中没有说明的。据罗《序》可知,《未刻稿》体例与《金石萃编》相同,并经《金石萃编》主要协助编纂者朱文藻校勘,亦知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同出于朱文藻之手。

协助编纂《金石萃编》,中国美术研究专辑(第24辑)

成书于嘉庆十年(1805)的《金石萃编》,主要编纂者除了王昶外,主要是朱文藻和钱侗等人,据严荣《述庵先生年谱》载,嘉庆七年,王昶“目疾愈甚,以生平所撰《金石萃编》、诗文两集及《湖海诗传》《续词综》《天下书院志》诸书卷帙浩繁,尚待编排校勘,不能审视,因延请朱映漘文藻、彭甘亭上舍兆荪及门人陈烈承秀才兴宗、钱同人秀才侗、陶鳬香秀才梁各分任之,校其舛误,及去取之未当者,刻日排纂”[24]。按《年谱》所载,参与王昶著作编纂的有朱文藻、彭兆荪、陈兴宗、钱侗、陶梁等人,朱文藻还在《金石萃编跋》及《碑录序》中,较为详细说明了《金石萃编》编纂情况:

癸丑岁(1793),先生以少司寇请假暂归,文藻适有济宁之行,纡棹谒先生于三泖渔庄,把酒话别于清华阁,欵恰甚挚。是冬,先生假满入都。甲寅春(1794),蒙恩予告归里,棹经任城,时文藻尚留黄小松司马署中,获侍仗履至州学,摩挲汉碑,留连竟日,互相唱和而别。先生嗣是林泉清暇,发箧陈编,取所录金石摹文,详加考订,阅数年,而次第成编。嘉庆辛酉(1801)岁,主讲武林敷文书院,文藻候问,出示所定初稿百余巨册,尚须删汰订定,招文藻襄其役。是夏,即携具山斋,与嘉定钱君同人共晨夕。明年春(1802),先生辞讲习,归鱼庄,仍令文藻与钱君共其事。旋付梓人,校写校刊,迄于今始竣。盖文藻之常得亲炙先生言论丰采者,五年于兹矣。[25]

据跋文可知,王昶为编纂《金石萃编》搜集了大量资料,仅成草稿,时王昶主讲敷文书院,将稿本交予朱文藻与钱侗诸人,历经五载,删汰繁杂,编订成书。王昶在准备此书初稿的过程中,朱文藻就曾协助其搜集各类文献中的金石题跋。其时王昶在陕西、云南等地为官,而朱文藻在杭州,朱氏交友中多藏书家,有访书、用书之便。朱文藻与王昶相识,更在此前。王昶为何请朱文藻协助采录金石题跋,《碑录序》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信息。

南京图书馆藏朱文藻《碑录》一册,卷首有“钱塘朱文藻钞录”,《碑录》卷上著录碑文187则,悉从《古今图书集成》录,采《太平寰宇记》123则。《碑录》卷下著录碑文131则,有眉批若干,后附《金石杂录》62则,共380则,该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动笔,至嘉庆十一年(1806)完成,时间长达二十余年,《碑录》所引碑刻与《金石萃编》多有重合,体例也相似,先言碑名,后录碑文,再节录各家观点,最后加朱文藻按语,以“文藻按”,《序》文节录如下: (www.xing528.com)

迨甲寅(1794)春,先生(指王昶)年已七十,由刑部侍郎蒙恩予告归里。居多清暇,乃发箧中所藏金石摹本,详加考订。嘉庆辛酉(1801)岁,先生来武林,主讲敷文书院,因招文藻分任编校之役。壬戌以后,乃馆寓青浦朱街角三泖渔庄,是为先生之居。居岁,定山亦来同寓,聚首一年。检故箧得此二种,尚是文藻手录原本,乃畀文藻收藏。盖自癸卯迄于癸亥,阅岁二十有一年,此二种者,自浙寄秦,自秦移滇,自滇移江右,移京师,展转几逾万里,而今日者复得入文藻之手,若非珍惜如定山,则此册不知弃之何所矣。

甲子,定山归课乡塾,暇时来朱街,必过寓斋剧谈。乙丑秋,卧疾竟不起,文藻乃取此二种,编联成帙,藏之敝箧,以示后人,俾知良友珍爱予书,得以久而不遗,而予之动笔写书数十年如一日,于此可见一斑矣。书无可名目之,曰《碑录二种》云。[26]

《碑录》和《金石萃编》的编纂约在同时,据《碑录序》可知,该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动笔,至嘉庆十一年(1806)春完成;而《金石萃编》则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着手搜集材料,至嘉庆十年(1805)冬完成。所录碑刻体例亦有相似之处,均是先录碑文,后辑录各家观点,以按语结束。《碑录》著录碑刻380则,《金石萃编》著录碑刻1498则。通过《碑录序》可知,在朱文藻协助王昶《金石萃编》前,嘉定王定山已在三泖渔庄编排碑拓,协助整理碑刻材料,这一点在《金石萃编》中没有说明的。《金石萃编未刻稿》亦经朱文藻校勘,民国七年(1918)该书由罗振玉以稿本刊行于世[27]。是书三卷,卷前有目录及清宣统三年(1912)罗振玉序一篇[28]。据罗《序》可知,《未刻稿》体例与《金石萃编》相同,并经《金石萃编》主要协助编纂者朱文藻校勘,亦知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同出于朱文藻之手。朱氏还有《金石补编》,专收元碑,体例与此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