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菲利普·约翰逊的早年生涯及后现代主义建筑

菲利普·约翰逊的早年生涯及后现代主义建筑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菲利普·约翰逊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展览同时还推出了他们的一本书,名为《国际风格:自1922年以来的现代建筑》。[1]1941年,约翰逊离开了政治界和新闻界,进入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学习,跟随马歇·布劳耶和格罗皮乌斯学习——但其真正的导师是密斯·凡·德·罗。此时的约翰逊将密斯看作是最高明的建筑师,其专著《密斯·凡·德·罗》也于1947年出版。

菲利普·约翰逊的早年生涯及后现代主义建筑

扎哈1950年10月31日出生于伊拉克巴格达的一个上流社会家庭。她的父亲穆罕默德·哈迪德(Muhammad al-Hajj Husayn Hadid)是一位来自摩苏尔的富有实业家,也是伊拉克国家民主党的联合创始人之一。1932年,穆罕默德与人合作成立了阿尔·阿哈利集团(al-Ahali Group),这是一个左翼自由主义政治团体,在20世纪30- 40年代影响甚大。20世纪60年代,老哈迪德还曾到英国和瑞士的寄宿学校旁听。扎哈·哈迪德的父母都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因此在女儿身上寄予很多的期待。老哈迪德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扎哈产生了极大影响。另外,母亲的品味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从小,扎哈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搞“乾坤大挪移”——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图18-4 扎哈四年级时的设计作业:泰晤士河的桥上的一座酒店

1972年,扎哈·哈迪德和全家一起移民英国,搬到伦敦居住,并开始在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此前,她在黎巴嫩贝鲁特的美国大学学习数学。在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时,她师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见本书第17章)、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和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见本书第17章)等人。扎哈脾气火爆,这被认为是其作品爆发力的来源。导师库哈斯把她描述为“一个在她自己轨道上的行星”。增西利斯说她是他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我们称她为89°的发明者,因为她的作品根本就没有直角。她有着令人瞩目的视觉感悟力,所有建筑都被炸成极小的碎片。”增西利斯回忆说扎哈对细节不太感兴趣,“她画的楼梯足以让人把头撞在天花板上,而且楼梯距天花板的空间越来越小,直至结束在天花板的上层。她不在乎微小的细节,心思都放在了更广泛的视觉效果上,因为她清楚我们随后能解决所有细节问题。”她读四年级时的学生项目是以桥的形式画的一个酒店,灵感来自俄国的至上主义艺术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tch)的作品。

1977年自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扎哈前往荷兰鹿特丹,加入了库哈斯和增西利斯的大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OMA)。通过库哈斯,她认识了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见本书第13章)的合伙人、工程师彼得·莱斯(Peter Rice),莱斯给了扎哈极大的专业支持和精神鼓励。扎哈在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其间她加入了英国国籍,并于1980年离开大都会建筑事务所,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www.xing528.com)

1982年,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上,扎哈的作品“香港尖峰”获得了一等奖,坚定了她在这一行走下去的信念。不过扎哈的这个作品可能太超前了,并未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初审即遭淘汰。多亏日本建筑家矶崎新(Arata Isozaki,见本书第7章)独具慧眼,把她的方案从废纸堆里捡了出来。矶崎新评价这个方案时说:“我被她那独特的表现和透彻的哲理性所吸引。”

自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毕业后,扎哈最初留校教授建筑设计,之后许多年,她先后在哈佛大学的设计研究生院、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汉堡的视觉艺术学院、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大学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她通过讲课、多样而激进的设计项目而赢得了早期声望。这一时期,她的设计作品几乎涵盖所有的设计门类,门窗、家具、雕塑摆件、灯具、椅子、水杯和餐具;其绘画作品更是前卫,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这样的业内权威机构永久收藏。1988年,她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因为她挑选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与另外五位建筑师一起参加了名为“解构主义建筑”的展览,这个展览的策划人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重量级人物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见本书第1章)和马克·维格利(Mark Wigley)。这些作品反映了扎哈多方面的才华和宽广的文化视野。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并未被实施。

1994年,扎哈参加了威尔士东南部的海港城市卡迪夫(Cardiff)的大剧院项目的投标,然而这段经历特别令人沮丧:她的设计被竞赛评委会选为最佳作品,但威尔士政府拒绝了这个方案,所以委员会只得将项目给予了一位看来野心不大的建筑师。扎哈方案被拒绝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地方政府不愿让一个口音浓重、深色皮肤的女移民来主持重要文化建筑的建设。建筑界中的“性别歧视”和“文化歧视”由来已久——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ise Scott Brown,见附录67)曾因此而与普利兹克建筑奖擦肩而过。这次挫败带给扎哈沉重的打击,她在伦敦生活了20年,却未有一件作品在英国问世。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扎哈取得的成就可算得上是“现象级”的,有人打了个这样的比方,“‘哈迪德’这三个字就是当今建筑界的畅销品标记”。人们往往只看到她成功的光环,而忽视了她的坚忍和努力,以至于黎巴嫩电视台的记者有一次在采访扎哈时曾问:“你是一个幸运儿,对吗?”扎哈严肃地回答说:“不!我坚忍不拔地去努力!我花了数倍于他人的力气!我没有一天放过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