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之教堂: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光之教堂: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市东北偏北方向25公里处的茨城市。光之教堂中可见安藤忠雄最典型的、可能也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设计手法:墙面不再像经典现代主义建筑那样仅用作分隔空间和区分功能,墙面本身也具有了艺术性、也被情感化了;安藤清水混凝土墙面的表现力,甚至超越了密斯的德国馆。后来在北海道水之教堂中,安藤仍沿用了这种设计手法。

光之教堂: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它位于大阪府茨城市,是茨城春日丘教会的主教堂,建于1989年。1999年,又加建了一所星期日学校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市东北偏北方向25公里处的茨城市。建筑结构小巧,居于两街的拐角处,紧邻一个住宅区,并不起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项目从设计到建造,一直面临资金不足的困扰,因为担心建造成本会超支,安藤甚至考虑建筑可以取消屋顶,不过好在建筑公司最终捐赠了屋顶。

教堂最初被计划作为一个木制教堂和牧师住宅的附加部分。光之教堂包括三个混凝土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尺寸为5.9米宽、17.7米长、5.9米高,一道与长方体墙面成15°角的墙面穿插入长方体空间,形成了教堂空间和入口区域。教堂中的长凳和地板,都是用在建筑中的可重复使用的脚手架做的。朝东的混凝土墙面被切割出镂空的十字架形,早晨太阳升起之时,光亮如炬点亮了十字架。(图15-1/15-10/15-11/15-12/15-13/15-14/15-15)

图15-10/15-11/15-12/15-13/15-14/15-15 光之教堂体量并不大,但其室内外空间和景观变化的丰富度,令人惊讶

安藤忠雄经常将禅宗哲学融入其对建筑结构的思考中。他在这部作品中表达的一个主题是存在的双重性。小教堂的空间由光来定义,光与建筑实体间的对比极为强烈。在教堂里,光线从祭坛后面混凝土墙面上镂空的横截面穿过,形成多个从地面到天花板垂直间的缝隙、墙面与墙面间的缝隙等,仿佛是混凝土材料间别具特色的构件接缝。在这个光线与实体的交叉点,身居其间的人们似乎深深地意识到了精神和俗世之间的内在分裂。(www.xing528.com)

最能承载安藤忠雄哲学理念的建筑结构,就是他那被偶像化了的墙面。“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光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安藤说,“我主要用厚实的混凝土墙体来围合空间,为个体创造一个能把自身从社会中分离出来的区域。当建筑外部的城市环境不允许墙面开洞时,其内部空间必须特别丰富饱满和令人满意。”安藤进一步说明:“有时墙体能明显展示出一种近乎暴力的力量。他们能划分空间、美化空间,制造新领地。墙体是建筑最基本的元素,同时也是最丰富的元素。”

密度高的混凝土表面像玻璃表面一样光滑,能呈现出光的不同品质。因为安藤的混凝土均被精密加工,因此其表面光滑能反射光线,它使得混凝土材料产生一种视觉假象,好像这种特殊材料不是来自大地而是某种绷紧的纺织面料。

光之教堂中可见安藤忠雄最典型的、可能也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设计手法:(1)墙面不再像经典现代主义建筑那样仅用作分隔空间和区分功能,墙面本身也具有了艺术性、也被情感化了;安藤清水混凝土墙面的表现力,甚至超越了密斯的德国馆。(2)而支持这一切的基础是日本传统中精雕细琢工匠意识和拥有精湛技艺的日本技师……后来在北海道水之教堂(图15-16/15-17)中,安藤仍沿用了这种设计手法。

图15-16/15-17 水之教堂是位于北海道的一个小教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