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大剧院: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

广州大剧院: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扎哈赢得了她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的国际竞赛——广州大剧院。大剧院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耗资3亿美元。这座剧院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表演中心,与北京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剧院并称为“中国三大剧院”。扎哈称之为“两个鹅卵石”,因此大剧院看上去像是两块巨大而光滑的巨石,覆盖着75 000块花岗岩和玻璃窗。不过作为提升本地文化品位和标识性而言,广州大剧院建筑设计无疑非常成功!

广州大剧院: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

2002年,扎哈赢得了她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的国际竞赛——广州大剧院。剧院坐落在一个新的城市商业区中,其后面是103层高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大剧院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耗资3亿美元。这座剧院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表演中心,与北京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剧院并称为“中国三大剧院”。

图18-37/18-38/18-39/18-40/18-41/18-42 广州大剧院已成为广州市的新地标

这座综合体建筑由1 800个座位的剧院、一个多用途剧院、入口大厅和沙龙组成。一条有餐厅和商店的隐蔽通道将两个主要建筑隔开。这座建筑和后来的几栋建筑物一样,都是从自然的泥土形式受到启发。扎哈称之为“两个鹅卵石”,因此大剧院看上去像是两块巨大而光滑的巨石,覆盖着75 000块花岗岩和玻璃窗。《纽约时报》的建筑评论说:“进入大厅就像进入了牡蛎柔软的那一面。……内凹形的天花板被成千上万的小灯刺穿——抬头看起来,人们好像坐在晴朗夜空的穹顶下。”对于当时的中国建筑和室内施工单位而言,这座建筑太过“先进”,因此施工中存在着大量问题,至今仍被诟病。不过作为提升本地文化品位和标识性而言,广州大剧院建筑设计无疑非常成功!现在这座建筑已经和“小蛮腰”(广州新电视塔)一起,成为广州旅游的重要景点。(图18-2/18-37/18-38/18-39/18-40/18-41/18-42)(www.xing528.com)

广州大剧院自项目动工建设到落成,主要争议点在于其造价,被指为“烧钱的形象工程”。据南方网2009年的报道,这座建筑于2004年设计规划,目标是建成广州七座标志性建筑之一。规划时,工程总造价(不含地价)约8.5亿元;而到2009年时,总投资已增加至13.8亿元。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各大城市似乎都陷入一种热潮,用高额投资建设铺张的“文化地标”——北京国家大剧院投资26亿元、重庆大剧院投资15亿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投资11.4亿元。

如何利用大型文化建筑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我们已在前文介绍盖里时有所涉及,扎哈在这一点的确与盖里颇为相似。扎哈近年许多重要项目和大型项目都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行,如中国、巴西、墨西哥、阿塞拜疆、柬埔寨以及中东等。其中一方面因为欧美建筑市场趋于饱和,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发展放缓乃至停滞;另外一方面,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扎哈这样的设计师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公共文化项目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评价方式仍植根西方世界,所以此类建筑还包含另外的含义:对西方世界公共艺术观念与形式的认可(如剧院、公共图书馆等)。这些文化建筑的内在逻辑和社会价值观均与中国传统社会有诸多不同,也与当代中国社会有较大隔阂。所以这些文化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同时也是对中国民众文化行为的“教育和教化”过程,当然也是世界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