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明上河图揭示宋朝繁盛景象

清明上河图揭示宋朝繁盛景象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横跨汴河,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清明上河图》向我们透露着历史的真实,徽钦时代的汴梁城,已经具备了国际大都市的雏形,户口百万,商铺林立,到处都是娱乐场所,人民生活在末日来临时候还是异常的兴隆,但也无意间透露出了边患的信息。

清明上河图揭示宋朝繁盛景象

1950年,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的关心下,随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流亡三十载,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真迹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是北宋张择端一扫风花雪月、声色犬马的浮华,独辟蹊径完成的力作。这幅作品的首位鉴赏者和收藏家,当然是宋徽宗赵佶。皇帝看到这幅画高兴坏了,用他特有的瘦金体题写了“清明上河图”几个字,并加盖了他的双龙小印。它在问世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清明上河图》是5米多的长卷,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在疏林薄雾之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几个脚夫赶着几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缓缓走来。柳树林中,春意可见,源于可看见枝头刚刚泛出嫩绿芽儿,春寒料峭、大地回春的感觉扑鼻而来。路上有一顶轿子,内坐一位贵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各色仆从,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唯有杨花似相觅”,清明的气息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各色人物云集汴河周围,河里也是船只往来,首尾相接,人物纷纷,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横跨汴河,宛如飞虹,故名虹桥。特别是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刻画细致,凸现特色:船夫们有用竹竿撑船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好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一把汗。这里是闻名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北宋的繁荣于此展现给后人。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周围屋宇鳞次栉比,该有的房屋、店面统统都有,各行各业,悬挂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说书的快嘴先生,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少,三教九流,无所不有。那交通运载工具也是一个不少:轿子、骆驼、牛车、人拉车。画卷上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观察,个个形神毕备,纤毫俱现,极富情趣。张择端用他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得《清明上河图》拥有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达到空前高度。

来看看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中统计的数字,他说《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只,比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处处展现着汴京当年的繁华与兴旺。

州桥夜市煎茶斗酒,相国寺内品果博鱼,白矾楼头宴饮狎妓,金明池畔填词听曲,何其乐哉?这让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为之感叹:“谈到11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清明上河图》向我们透露着历史的真实,徽钦时代的汴梁城,已经具备了国际大都市的雏形,户口百万,商铺林立,到处都是娱乐场所,人民生活在末日来临时候还是异常的兴隆,但也无意间透露出了边患的信息。

就是这幅似乎包罗万象的名画上,单单缺少了两种市井常见的动物——马和羊。按常理要让二者出现的地方,往往用黄牛或者毛驴代替了。(www.xing528.com)

外行看热闹,内行就看出门道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辽史》说得很清楚:与宋互市时,马与羊不许出境。同书也说及辽与金决战时不失去战马之来源关系极为重大。这限制马匹南下的禁令,也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看出:画幅上,开封之大车都用黄牛水牛拖拉,可见马匹缺乏。马匹原来也可以在华中繁殖,只是受当地农业经济的限制,其耗费极难维持,而且在精密耕作地区所育马匹一般较为瘠劣。”

也就是说,辽金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中原垂涎欲滴时,是有自己的规划策略的,不放马匹入宋。宋王朝的战备物资缺马困窘,就把民间的马和羊都调动去前方了。马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与战略工具,羊皮则要制作营帐、军服

钱穆在他的研究中讲到,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马,一在东北,就是所谓蓟北之野,即今热察一带;一在西北,甘凉河套一带。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养好马。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旷地,才能成群养,才能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而这两个出马的好地方,在宋初开国时,一个被辽拿去,一个被西夏拿去,增添着人家的筹码。

这样一来,宋朝的马匹多为贸易得来,其军事致命弱点也就在于马匹的缺乏,宋军队编制也就以步军为主。而岳飞之所以最受百姓爱戴,屡屡胜仗不断,正因为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打了胜仗又可以在战斗中缴获大量马匹,如此循环不断壮大。

王安石的新法中,有一面训练保甲一面又注意到养马的方面。但在中原养马很不方便,据当时的人们估计,养一匹马所需的土地用来种田,可以养活二十五个人,这让人算起来很不划算。王安石不得已,定出保马政策,让民间到政府领马养。把马寄养在私家,一匹一匹分散养,平时民间可以利用领养之马,遇到战争需要,再临时集合,却不晓得马在温湿地带饲养不易,很容易生病死亡。马死了要赔钱,于是农民把养马看作苦事。政府却要摊派,于是保马变成秕政。其实这一方法,纵使推行有效,遇到战事,一群羸弱之马,也未必真有用。

《清明上河图》向后世透露出宋代国防上所遭遇的大难题。问题没有解决,北宋末期那昏庸的朝廷也无法解决,金人已经南下,两个皇帝与《清明上河图》就一同被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