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市政建设:近代转型与进步

武汉市政建设:近代转型与进步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由中古重镇进步为近代大都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的汉口开埠,而正式展开于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时期。在民营资本参与下,先在汉口建立自来水设施、公共电力设施、电话电报设施,仿效租界区,汉口诸干道铺水泥路面,设地下水道及公共厕所、路灯等,武昌、汉阳继之展开上述建设。

武汉市政建设:近代转型与进步

张之洞在鄂功业主要践行地在武汉三镇。武汉由中古重镇进步为近代大都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的汉口开埠,而正式展开于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时期。张之洞督鄂间修筑汉口长堤,使地势低洼的汉口免遭洪水淹没,为都市发展提供空间保障,此堤人称“张公堤”。

为繁荣城市经济,张之洞在官办实业之外,亦提携民营工商业,开办汉口商务公所,设汉口商务局,创两湖劝业场,商业长足发展,1906年汉口进出口贸易占全国比重接近上海,外人称其“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

参酌东西洋,建立警察制度等市政管理系统。

在民营资本参与下,先在汉口建立自来水设施、公共电力设施、电话电报设施,仿效租界区,汉口诸干道铺水泥路面,设地下水道及公共厕所路灯等,武昌、汉阳继之展开上述建设。一座近代化都市的雏形已然矗立。

张之洞是洋务建设的后来居上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先驱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较完整的区域性近代化模式,张之洞却在华中腹地湖北武汉建立了一个兼及水陆交通、轻重工业、文化教育、军警制度、城市建制的区域近代化体系,虽然尚不完善,张之洞离鄂后又遭遇人去政息的颓势,其功过得失,毁誉兼有,但作为中国较早涌现的地域近代化模式,所提供的历史经验,至为宝贵。不同于两千年来一再发生的农民爆动、贵族宫廷政变等改朝换代的事变,1911年爆发的辛亥武昌首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城市革命,其基础也正是由张之洞在湖北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养育新人才所奠定,孙中山1912年访汉时所言:“南皮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诚为至论!

1907年张之洞升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结束十余年湖广总督生涯。离开“第二故乡”前,他曾在蛇山头遥望江汉交汇、朝宗大海处,返顾治鄂兴革,心潮澎湃,赋诗一首云:(www.xing528.com)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何等胸襟,何等目光。

壮哉张公,伟哉武汉!

2017年初秋,撰于张之洞冥寿180岁之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