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历史(1912~1948)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历史(1912~1948)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在战火日益蔓延之时,教育界围绕着“战时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二是维持原状论。[9]1939年3月4日,蒋介石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发表《今日教育的基本方针》的讲话,提出“战时要当平时看”的办学方针。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历史(1912~1948)

就在战火日益蔓延之时,教育界围绕着“战时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彻底改革论。这种观点认为,“抗战教育要通过抗战生活,才是有效的抗战教育”[2],“战争本身即一种教育,战时教育的一切活动应集中于抗战”[3],“所谓战时教育即是在总动员与敌人抗战所实践的教育”[4]。因此,持此观点的多主张战时教育应结合现实,动员训练民众,具体办法有裁并学校院系、缩短毕业年限、改变课程教材、化整为零、实地教学及自修函授等。二是维持原状论。“教育舍其树人之责,而直接从事造兵,势必自坏其系统,学生若以宣传代学业,则报国乏术。”[5]因为教育乃百年大计,不应随时更改,而应储备人才以供永久之需。三是调和折中论。“就目前说,要从各方面来支援军事,眼光放远,须从根本上充实文化[6],即“应急之教育与建国之正常教育二者不可偏”[7]。因此,可分学校为原式与训练班二式,以“标本兼筹并顾”。

从抗战之初教育部所颁布的教育基本政策可以看出,当局基本上持维持原状论的观点,认为“抗战属长期,各方面人才直接间接均为战时所需要,我国大学不甚发达,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一人,与英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之计,原有教育必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适应抗战需要,固不能不有各种临时措施,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其主旨”[8]

1938年1月,陈立夫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同年3月,即发表《告全国学生书》,他说:“教育为立国之本,整个国力之构成,有赖于教育,在平时然,在战时亦然……非战时教育之必有异于平时也。”[9](www.xing528.com)

1939年3月4日,蒋介石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发表《今日教育的基本方针》的讲话,提出“战时要当平时看”的办学方针。他说:“目前教育上一般辩论最热烈的问题,就是战时教育和正常教育的问题,亦就是说我们应该一概打破所有正规教育的制度呢?还是保持着正常的教育系统而参用非常时期的方法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意思,以为解决之法很是简单,我这几年来常常说,平时要当战时看,战时要当平时看。”[10]

因而,总体而言,这一方针是南京国民政府基于其政权的长远利益出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