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变革史(1912~1948)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变革史(1912~1948)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学校对于要给学生开设哪些通识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显然不利于学生共同基础的养成。当时教育部对这件事十分重视,计划用两年时间编制出大学课程及设备标准。但由于此项工作极其复杂,直至1938年也未能完成,教育部只是颁布了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虽然暂时还不能编制出完整的大学课程标准,对各专业课程进行规定,但至少教育部确定了各学院学生应该共同修习的课程。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变革史(1912~1948)

课程设置权的下放,使得各所大学的课程极不一致。这一方面不便于国家对大学课程的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缺乏标准,于每一专业该设置哪些课程极不统一,因此,大学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也没有标准来考察。有的学校课程设置少了,人才培养质量难免不达标;有的学校课程设置多了,学生负担重,学习质量没法保证。

通识教育课程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各学校对于要给学生开设哪些通识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显然不利于学生共同基础的养成。甚至一些学校的课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交织在一起,以至于通专难分。可见,通识教育课程极其繁杂。大学究竟应该教授给大学生哪些人类共同的基础?

基于以上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早在1931年10月就着手准备起草大学课程标准,并分成四个步骤:首先,聘请各系专家一人一个月内拟定本系课程标准草稿;其次,教育部聘请同系数名专家集体讨论,审定草稿;然后,请一名专家整理出适用的草稿;最后,由教育部公布课程标准。当时教育部对这件事十分重视,计划用两年时间编制出大学课程及设备标准。但由于此项工作极其复杂,直至1938年也未能完成,教育部只是颁布了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www.xing528.com)

尽管如此,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的颁布,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暂时还不能编制出完整的大学课程标准,对各专业课程进行规定,但至少教育部确定了各学院学生应该共同修习的课程。如此,学生所发展的共同之基础则得以奠定。共同基础既已确定,学生以后发展的必要知识与方法则得到保证。很显然各学院学生共同必须科目所规定的其实就是通识教育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