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之镜:文化研究关键词

自然之镜:文化研究关键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之镜”是理查德·罗蒂关于自柏拉图开始的西方理性主义和认识论传统的重要概念。罗蒂认为,即便是发端于罗素和弗雷格的分析哲学,其思想框架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心灵再现世界并为知识提供基础的老路子。事实上,罗蒂之所以把他的第一部专著取名为《哲学与自然之镜》,就是要表明他对“心灵作为自然之镜”的传统观念的反叛。

自然之镜:文化研究关键词

“自然之镜”是理查德·罗蒂关于自柏拉图开始的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的重要概念。罗蒂认为,传统认识论的主要线索都贯穿在“心灵是自然的镜子”这个隐喻上,而人心作为自然的镜子其实是无比可靠的。“自然之镜”隐喻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心灵如同一面镜子,上面映照着外在事物的各种表象,借助纯粹的、非经验的方法可以对这些表象进行研究;所谓知识,就是那些映照准确的表象。罗蒂认为,传统哲学的共同策略就是想“通过审视、修理和磨光这面镜子以获得更准确的表象”。这种以“自然之镜”隐喻为核心的策略,源起于柏拉图,形成于笛卡尔,发展于洛克,完善于康德,并一直延续到当今时代的分析哲学。

在《哲学与自然之镜》(1979)的导论中,罗蒂指出,传统的哲学观念执迷于这样一种误区:

一方面存在着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存在着映现它们的认识主体即“心”;一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知识门类,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考察这些知识的“第一原理”,其集中的表现是“哲学”。这是非常可疑和荒谬的基础主义的教条,因为它们事实上架设了某种“非历史性的永恒模型”。因此,罗蒂开宗明义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本书的目的在于摧毁读者对‘心’的信任,即把心当作某种人们应对其具有‘哲学’观的东西的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知识’的信任,即把知识当作是某种应当具有一种‘理论’和具有‘基础’的东西。这种信念摧毁读者对康德以来人们所设想的‘哲学’的信任。”

罗蒂对哲学史上几个重要关节点的哲学思想的镜像本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传统的镜式哲学源于古希腊时期,以柏拉图关于“知识即表象”的学说为代表。它把占有准确的表象看作获得知识、占有真理的途径,其实质就是把人喻为自然界的一面镜子。镜式哲学的真正完善是从近代开始的,大致经历了以下的过程:一、笛卡尔把“我思”作为出发点意味着认识是从人的内心发生的,人心成了一面映照外在世界的内在镜子。柏拉图关于“知识即表象”的理论在这里被进一步发展成为“知识即外界实在的内在表象”的理论,不仅引发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长期争论,而且真正将认识论上的基础主义引向深入。二、洛克的“白板说”把对知识形成的说明与知识可靠性的证明混淆起来,描述了心灵之镜映现世界的过程,使镜式认识论趋于完善。三、康德企图消解主客二元对立所导致的近代哲学中的包括经验论唯理论、唯物论和唯心论在内的各种对立,目的仍然在于为科学艺术道德宗教文化等现实的和可能的领域确立合理性和客观性的普遍标准。通过对传统哲学的历史考察,罗蒂指出:“决定着我们大部分哲学信念的是图画而非命题,是隐喻而非陈述。俘获住传统哲学的图画是作为一面巨镜的新的图画,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表象(其中有些准确,有些不准确),并可借助纯粹的、非经验的方法加以研究。如果没有类似于镜子的心的观念,作为准确再现的知识观念就不会出现。没有后一种观念,笛卡尔和康德共同采用的研究策略——即通过审视、修理和磨光这面镜子以获得准确表象——就不会讲得通了。”显然,在罗蒂看来,西方哲学传统是一种以笛卡尔—康德式的认识论为中心的镜式哲学。这种镜式哲学建立在“主客两分,心灵再现表象”的基础上,它把人的心灵当作一面可以客观地映照自然和整个世界的镜子,认为这种映照准确地再现世界,从而为人类知识提供了一个能够获得真理的永恒的构架。

罗蒂认为,即便是发端于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分析哲学,其思想框架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心灵再现世界并为知识提供基础的老路子。在他看来,分析哲学说到底仍然是“另一种康德哲学”,基本上未曾改变笛卡尔—康德的问题体系,并未真正赋予哲学一种新的自我形象。因为,分析哲学只不过是“把再现关系看成了语言的而非心理的”,而“语言是一种‘公共的’自然之镜,正如思想是一种‘私人’的自然之镜一样”。事实上,分析哲学家求助于语言,就如同柏拉图求助于天国,笛卡尔求助于心灵等一样,都是在试图通过寻求第三方的仲裁力量,确定人类知识的永恒框架和终极依据。(www.xing528.com)

显然,按照罗蒂的解释,只要是将主体与客体、心灵与对象分割开来,把认识的过程看作是心灵掌握对象的过程,并试图寻找知识和行为的某种可靠框架和准则,那就仍然没有摆脱“自然之镜”的隐喻,就必然陷入到了某种形式的基础主义的藩篱。从古希腊开始,经由笛卡尔和康德,一直到今天的分析哲学,其基本的理论前提(不论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都是把人当作自然之镜,从而也都是某种形式的基础主义。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首席代表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主要理论家之一,罗蒂的全部哲学努力就在于打破镜式哲学心身分离的二元论,动摇以知识论为中心的传统哲学的根基,以当代解释学为思想资源,以教化(edification)代替知识,倡导“无镜的哲学”,从而使得人类永远有新的应付世界的方式和新生活的可能。事实上,罗蒂之所以把他的第一部专著取名为《哲学与自然之镜》,就是要表明他对“心灵作为自然之镜”的传统观念的反叛。

(张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