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设计中,设计师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另外,在设计时应注意规则式小游园与自然式小游园过渡部分的处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1. 小游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小游园也称为游憩小绿地,是供人们休息、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设计师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1)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

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从美学理论上看,明确的几何图形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 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2) 因地制宜,力求变化

如果小游园规划地段面积较小,地形变化不大,周围是规则式建筑,则游园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 若地段面积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则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市中的小游园贵在自然,最好能使人从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同时园景也宜充满生活气息,有利于逗留休息。另外要发挥艺术手段,将人们带入设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相结合。如图7-1所示。

图7-1 一个浙中城市的小游园平面图范例

(3) 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1) 布局要紧凑: 尽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将园林中的死角转化为活角等。

2) 空间层次丰富: 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间,此外也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隔断花墙构成园中园。

3) 建筑小品以小巧取胜: 道路、铺地、坐凳、栏杆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同时扩大空间感

(4) 植物配置与环境结合,体现地方风格

严格选择主调树种,考虑主调树种时,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风韵美,使其姿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注意时相、季相、景相的统一,为在较小的绿地空间取得较大的活动面积,而又不减少绿景,植物种植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以点植为主,在边缘适当辅以树丛,适当增加宿根花卉种类。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

(5) 组织交通

吸引游人在道路设计时,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6)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要按互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如: 硬质景观突出点题入境,象征与装饰等表意作用,软质景观则突出情趣和谐舒畅、情绪、自然等顺情作用.

(7) 动静分区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

设计小游园时要考虑到动静分区,且要注意活动区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游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

2. 小游园设计布局原则

(1) 规则式

规则式小游园又称为几何图形式小游园,其特点是构成绿地的所有园林要素都依照一定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根据有无明显的对称轴又可以将规则式的小游园分为: 规则对称式和规则不对称式两种。规则对称式小游园有明显的主轴线,绿化、建筑小品、道路等园林要素成对称式或均衡式地布置在轴线两侧,视野开阔,给人以华丽、简洁、整齐、明快的感觉,符合现代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的审美观。但规则对称式小游园的缺点是不够活泼、自然,特别是在面积不够大的区域内往往会产生一览无余的感觉,使绿地缺乏神秘感,难以引发游人的兴趣。规则不对称式小游园虽然绿化、建筑小品、道路、水体等要素都依照一定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但整个绿地中无明显的主轴线。如图7-2所示。

(2) 自然式

自然式小游园又称为不规则式或自由式小游园,自然式小游园构图的特点是: 无明显的主轴线; 地形富于变化; 场地、水池的外轮廓线和道路曲线自由灵活,无轨迹可循; 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不强调对称,善于与地形结合; 且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构成生动活泼的植物景观。自然式小游园的布局能够充分继承并运用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得景随形,配景得体,且依照一定的景观序列展开,从而更好地再现自然的精华。这种形式布局灵活,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的感觉。如图7-3所示。

图7-2 规则式小游园鸟瞰图范例

图7-3 自然式小游园鸟瞰图范例

(3) 混合式

混合式小游园综合了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小游园类型的特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混合式小游园既有小游园自然式的灵活布局,又有规则式小游园的整齐明朗,既能运用规则式小游园的造型与四周的建筑广场相协调,又能营造出一方展现自然景观的空间。混合式小游园的布局手法比较适合于面积稍大的游园。另外,在设计时应注意规则式小游园与自然式小游园过渡部分的处理。如图7-4所示。

图7-4 混合式小游园平面图范例

3. 小游园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

(1) 明确服务对象。小游园在城市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小游园可以位于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也可以位于街旁,对于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小游园,所潜在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

居住区内小游园的服务对象一般以本居住区内的居民为主,服务对象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使用频率也较高,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强调小游园的使用功能。而位于行政区内小游园的服务对象则以行政区内的工作人员为主,服务对象的年龄跨度比较小 (以20岁到60岁的成年人为主),使用频率也较低,因此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这类小游园的观赏性和景观效果,不用考虑儿童活动与老年人活动。因此我们在进行小游园的规划设计时,首先应对小游园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仔细分析小游园的服务对象,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本”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游园的使用功能。

(2) 确定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在明确了小游园的服务对象以后,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确定适合于他们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完成这一步就明确了小游园的骨架。

(3) 进一步考虑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对环境的要求。这一步是小游园整体骨架的内容充实,通过分析各种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所需要的环境,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其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对环境的要求,使整体设计更趋于合理化。

(4) 按照规划设计的程序进行。按照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小游园范例如图7-5、图7-6所示。

图7-5 小游园表现图范例

图7-6 小游园表现图范例

4.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如果在居住小区内,则关于绿地的开发与建设往往要由业主大会通过,业主大会可以把这种绿地托付给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具体的管理,但是在设计之初负责提出具体要求的通常是房屋建设开发商。

居住区绿地是供人们休息、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非常灵活的一种绿地类型,其分布广,周边环境变化丰富。本实验结合风景园林设计步骤,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而进行的练习和学习。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主动运用场地与周边环境分析能力,确定主题、明确服务对象、基地目标,即立意,能掌握基本构思方法,按照设计步骤,循序渐进,先用常见的分析符号表达设计构思草图,再结合基地情况合理地进行空间结构的组合,灵活运用风景园林的各设计要素。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居住环境的好坏,居住区绿地为居民提供户外生活的游憩空间,植物种植不仅创造美的绿化环境,而且能改善地区小气候和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居住区的开发与建设迅速发展。居住区绿地已成为城市中分布最广、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

居住区绿地不能全部种满树木,应预留出足够的地方设置必要的器械,设施供成人,儿童休息,娱乐。凡是设有座椅等供人休息的地方,都应种植遮荫的大乔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以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和建筑要互相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在植物搭配上要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住区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如图7-7所示。

宅旁绿地应尽量集中在向阳的一侧。因为住宅楼朝南一侧往往形成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可以采用丰富的植物种类,但种植要注意不影响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种植乔木,不要与建筑物距离太近,在窗口下也不要种植大灌木。住宅北侧日光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可以将甬路、埋置管线布置在这里。绿化时,应采用耐荫植物种类。另外,在东西两侧可以种植高大乔木遮挡夏日的骄阳,在西北侧可以种植高大乔木以阻挡冬季的寒风。科学实验证明,乔木周围温度冬高下低,比较稳定,所以,宅间绿化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乔木为主。对于那些有电线电话线、热力管道、煤气管道通过,不适合种植乔木的地方,为了减少尘土,调节温度,要设计种植草坪。如果住宅区靠近有空气污染的工厂或噪音很大的街道、车站、码头,则必须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根据不同的危害程度,设置防护林带的宽度。

(1)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和分类

1) 公共性质,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和公共性质,居住区绿地相应采用三级布置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 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图7-7 居住区绿地表现图范例

2) 专用绿地,是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物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3) 道路绿地,是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

4) 宅旁绿地,是指居住区建筑物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居住区的绿地指标由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 (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的比例)所组成。根据我国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住宅组团不少于0.5㎡/人; 居住小区 (含组团) 不少于1m2/人; 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 不少于1.5㎡/人。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2) 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1) 统一布局,系统规划;

2) 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3) 绿地为主,小品点缀;

4) 利用为主,适当改造;

5) 突出特色,强调风格;

6) 功能实用,经济合理。

居住区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的,通常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位置,以方便居民使用。居民步行到居住区公园约10min左右的路程,服务半径以800~1000m为宜。居住区公园面积通常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应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小型水体、功能分区和景色分区; 构成要素除树木花草外,有适当比例的建筑小品、场地设施; 居住区公园由于面积较市、区级公园小,空间布局较为紧凑,各功能区或景区空间节奏变化较快。居住区公园和城市公园相比较,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集中,多在一早一晚,因此,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置,成为居住区公园布局的特色。

(3) 居住区公园规划要点

1) 满足功能要求

居住区公园应根据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场地与设施。

2) 满足景观审美的要求

居住区公园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物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

3) 满足游览的需要

居住区公园空间的构建与园路规划应结合组景。园路既是交通的需要,又是游览观赏的路线

4) 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

居住区公园宜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改善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 居住区公园功能分区与物质要素

居住区公园功能分区与物质要素包括: 休息场地、散步道、凳椅、廊、亭、榭、老人活动室、休息、漫步、游览区展览室、草坪、花架、花径、花坛、树木、水面等; 游乐区: 游戏设施、文娱活动室、凳椅、树木、草地等; 健身运动区: 运动场地及设施、健身场地、凳椅、树木、草地等; 儿童游戏区: 儿童乐园及游戏器具、凳椅、树木、草地等;服务网点: 茶室、餐厅、售货亭、公共厕所、凳椅、花草等; 管理区: 管理用房、公园大门、暖房、花圃等。

(5) 居住小区小游园绿地设计

1) 位置规划

小游园一般布置在小区中心部位,方便居民使用,其服务半径一般以200~300m为宜,最多不超过500m; 在规模较小的小区中,小游园也可以在小区一侧沿街布置或在道路的转弯处两侧沿街布置。

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建筑设施结合布置,集居民游乐、观赏、休闲、社交、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如图7-8所示。

图7-8 小游园表现图范例

应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原有绿化基础进行选址和布置。(www.xing528.com)

2) 规划内容

①出入口处理。为方便附近居民,常结合园内功能分区和地形条件,在出入口不同方向设置出、入口,但要避开交通频繁的地方。

②功能分区。分区的目的主要是让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居民能各得功能分区其所、乐在其中、互不干扰、组织有序、主题突出、便于管理。小游园因用地面积较小,主要表现在动、静上的分区,且注意处理好动、静两区之间在空间布局上的联系与分隔问题。

③园路布局。园路布局宜主次分明、导游明显,以利平面构图以及组织和游览; 园路宽度以不小于2人并排行走的宽度为宜,最小宽度为0.9m,一般主路宽3m左右,次路宽1.5~2m; 园路宜呈环套状,忌走回头路。

④广场场地。小游园的小广场一般以游憩、观赏、集散为主,中心广场场地部位多设有花坛、雕塑、喷水池等装饰小品,四周多设座椅、花架、柱廊等,供人们休息。

⑤植物配置。植物种类的选择既要统一基调,又要各具特色,做到植物配置多样统一; 注意季相变化和色彩配合; 注意选择乡土树种,避免选择有毒、带刺、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⑥建筑小品。小游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游园的园林建筑及小品主要有亭、廊、花架、水池、喷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如图7-9所示。

(6) 居住组团绿地设计

1) 布设位置: 根据组团绿地在住宅组团内位置的不同,组团绿地布设的位置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周边式住宅中间;

行列式住宅山墙之间;

③扩大行列式住宅间距;

④住宅组团的一角;

⑤两组团之间;

⑥一面临街或两面临街;

⑦与公共建筑结合布置;

⑧自由式布置。

2) 用地面积: 每个组团绿地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面积一般在0.1~0.2hm2。一般一个小区有几个组团绿地。按定额标准,一个小区的组团绿地总面积在0.5hm2左右。

3) 居住组团绿地设计的构图形式:

①中轴对称式,设计常以主体建筑物入口中轴线为轴线组织景观序列,对称布局。

②均衡不对称式,设计采用规则式布局,而构图是不对称的,追求总体布局均衡。

③自由式,设计采用自由式布局,局部入口、广场、小品等处穿插以规则形式。

4) 居住组团绿地设计空间布局方式:

①开放式,不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居民可以自由进入绿地内游憩。

②半开放式,用绿篱或栏杆与周围部分分隔,但留有若干出入口,可以进出。

图7-9 某居住区园林设计平面图

③封闭式,绿地用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完全分隔,居民不能进入绿地游憩,只供观赏,可望而不可及。

5) 居住组团绿地设计的内容:

①绿化种植部分,可以种植乔木、灌木、花卉和铺设地,亦可以设置花架种植爬藤植物,设置水池种植水生植物,植物配置要考虑季相景观变化及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②安静休息部分,设置亭、花架、桌、椅、阅报栏、园灯等建筑小品,且布置一定的铺装地面和草地,供老人坐憩、阔谈、阅读、下棋或练拳等活动。

③游戏活动部分,可以分别设置幼儿和少儿活动场地,供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和简易体育活动,如捉迷藏、玩沙堆、戏水、跳绳、打乒乓球等,还可以选择设置滑、转、荡、攀、爬等器械的游戏。

6) 居住组团绿地设计的其他注意要点:

①组团绿地出入口的位置、道路、广场的布置要与绿地周围的道路系统及人流方向结合起来考虑。

②组团绿地内要有足够的铺装地面,以方便居民休息活动,也有利于绿地的清洁卫生。一般来说,绿地覆盖率要求在60%以上,游人活动面积率50%~60%。为了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且保证活动场地的面积,可以采用铺装地上列植乔木的方法,形成树荫场地或林荫小广场。

③一个居住小区往往有多个组团绿地,这些组团绿地从布局、内容及植物配置方面要各有特色,或形成景观序列。

(7) 宅旁绿地的设计

宅旁绿地即位于住宅四周或两幢住宅之间的绿化地,是居住区绿地的最基本单元,其功能主要是美化生活环境,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灰尘,满足居民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就近休息赏景、幼儿就近玩耍等需要,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1) 宅旁绿地的布置类型

树林型,用高大乔木,多行成排布置,对改善小气候有良好作用,大多为开放式,居民可以在树荫下开展活动或休息。但缺乏灌木和花草搭配,会比较单调,而且容易影响室内通风采光。

②植篱型,常用常绿或观花、观果、带刺的植物组成绿篱、花篱、果篱、刺篱,围成院落或构成图案,或在其中种植花木、草皮

③庭院型,用砖墙、预制花格墙、水泥栏杆、金属栏杆等在建筑物正面 (通常为南、东) 围出一定的面积,形成首层庭院。

④花园型,在宅间以绿篱或栏杆围出一定的范围,布置乔灌木、花卉、草地和其他园林设施,形式灵活多样,层次、色彩都比较丰富。既可以遮挡视线、隔音、防尘和美化环境,又可以为居民提供就近游憩的场地。

⑤草坪型,以草坪绿化为主,在草坪的边缘或某一处,种植一些乔木或花灌木、草花之类。多用于高级独院式住宅,也可以用于多层行列式住宅。

2) 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点

①出入口处理,绿地出、入口使用频繁,常拓宽形成局部休息空间,或设花池、常绿树等重点点缀,诱导游人进入绿地。

②场地设置,注意将绿地内部分游道拓宽成局部休憩空间,或布置游戏场地,便于居民活动,切忌内部拥挤封闭,使人无处停留,导致破坏绿地。

③小品点缀,宅旁绿地内小品主要以花坛、花池、树池、座椅、园灯为主,重点处设置小型雕塑,小型亭、廊、花架等。所有小品均应体量适宜,经济、实用、美观。

④设施利用,宅旁绿地出入口处及游览道应注意少设置台阶,减少障碍。道路设计应避免分割绿地,出现锐角构图,多设置舒适座椅; 桌凳,晒衣架、果皮箱、自行车棚等设计应讲究造型,且与整体环境景观协调。

⑤植物配置:

a. 各行列、各单元的住宅树种选择要在基调统一的前提下各具特色,成为识别的标志,起到区分不同的行列、单元住宅的作用。

b. 宅旁绿地树木、花草的选择应注意居民的喜好、禁忌和风俗习惯。

c. 住宅四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一般在住宅南侧,应配置落叶乔木,在住宅北侧,应选择耐阴花灌和草坪配置,若面积较大,可以采用常绿乔灌木及花草配置,既能起分隔观赏作用,又能抵御冬季西北寒风的袭击; 在住宅东、西两侧,可以种植落叶大乔木或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有效防止夏季西、东晒,以降低室内气温,美化装饰墙面。

⑥窗前绿化要综合考虑室内采光、通风、减少噪声、视线干扰等因素,一般在近窗种植低矮花灌或设置花坛。通常在离住宅窗前5~8m之外,才能分布高大乔木。在高层住宅的迎风面及风口应选择深根性树种。绿化布置应注意空间尺度感。

⑦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

a. 选择本身无污染、无伤害性的植物。

b. 选择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

c. 选择耐阴树种和攀缘植物。

d. 建筑物南面以阔叶落叶树木为主,建筑物北面以阔叶常绿乔木为主。

e. 植物种类丰富。

f. 选择本土植物。

g. 选择与地形相结合的植物种类。

5. 街旁绿地

城市街旁绿地因布局形式灵活、设计手法多样、景观特色鲜明,尤如城市的一张“名片”,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街旁绿地在景观设计上,需要融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素材,体现地方风格,反映城市风貌; 在生态设计上,需要合理应用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在满足使用功能上,需要通过配置方式、构图形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街旁绿地常常是指临街建筑物和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典型的“点”上绿地,其满足居民游憩的服务半径一般在500m范围之内; 其布局形式灵活,不拘一格,设计手法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因势而造; 其面积可大可小,小的数百平方米,大的可达1公顷以上,可以发展为广场绿地,甚至成为街头游园。

街旁绿地有美化城市、装饰城市、宣传城市的作用。城市街旁绿地一般处在重要的交通节点上,是人流、物流较为集中的场地,常为敞开形式,即使有围护,其通透性强,给过往的行人带来较强烈的视觉刺激,最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此外,街旁绿地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具有自然和艺术的双重生命力,较之雕塑、建筑小品,街旁绿地更富有生机活力; 较之封闭式园林,街旁绿地更具有共享性和亲和性。

(1) 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

①街旁绿地不同于其他绿地,由于其所处场地更为醒目,街旁绿地的景观艺术特色更能给行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激。因此,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这一场地展示城市风貌,体现地方风格。

②因地制宜,因势而造,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痕迹,利用原有的沟塘、洼地造势,或保留原有场地上的树木,既减少地形改造工作量,又节约投资费用。街旁绿地利用其灵活的布局形式,在体现地方风格的前提下,将这些要素不拘一格地融入到绿地中。再以这些要素为载体,将一些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的画卷与文章烙印到园林小品中,便勾画出一幅立体的人文画面,或在景墙上刻字、雕画,或用陶瓷做景墙,如此等等,将绿色融于城市文化之中。

③从植物入手,通过配置方式多样化,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景观。多样化中又不失统一,街旁绿地配置方式,就整体而言,应力求多样化; 就某块绿地而言,应注意风格的统一性,包括树种的选择、种植方式、建筑小品、水池形状和假山构造,彼此要有外延和内涵的联系和呼应,切忌杂乱无章,互不搭界。

④地方树种在营造景观时,更能承载地方文化,显现地方风格。

⑤树种配置应满足观赏要求,符合人们的视觉需求及心理需求。

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街旁绿地,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其美化环境、可观可赏的同时,更要能让人们置身于其中,使之真正成为供大众享受的精神食粮。规划设计时,要做到景观、生态与功能的和谐统一,缺乏使用功能的街旁绿地是不成功的作品。

⑦绿色“软”空间与灰色“硬”空间并存,园林空间中除了植物要素外,更有山、石、水及亭、廊、榭等其他园林小品,这些要素增添了绿化品位的同时,也使得绿地的功能得以实现。设计中,应根据居民的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合理安排各园林要素,吸引更多本地和外地的游客。如适当保留跳舞场、棋牌和唱戏的小空间,添置一些健身路径与儿童游乐设施等,这些都是从功能上考虑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很强的亲和性。

⑧树种选择要与其所处场地和谐统一,树种应首先满足树木在某种特定场所的生存条件。其次,树木的形体、季相、寓意应与其所处场所相协调,起到渲染、烘托环境的作用。建筑物周围的树种应考虑采光、通风,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居住区街旁绿地宜选择观赏性树种,切忌在窗前种植常绿乔木和大灌木,以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风,而西窗前栽植落叶乔木,则夏季可防西晒、减少太阳辐射热。商业街旁绿地可以由低矮灌木、花卉、草皮组成,一方面利用绿地的艺术构图和丰富色彩,加强对商业环境的渲染,同时可以避免树木阻挡视线,影响橱窗宣传效果。另外,在绿地中加大一些保健性植物的使用,发挥植物另一方面的功能。

街旁绿地处于道路交通节点或街道繁华地段,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土地价值昂贵。所以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沟、塘、小溪、河流等地形,不拘一格地营造园林景观,必须注意不要对正常的交通视线形成遮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