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天国精英舰队助力广东剿匪

太平天国精英舰队助力广东剿匪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54年7月,红单船50艘终于驶入长江。已令陈国泰分拨船只溯流而上,与吴全美全力堵剿。3月30日至4月4日,红单船击沉太平军多艘船只。3月28日,翁同书奏江防五要,并请饬续调广东红单船入江,力扼江皖上游。5月5日,广东游击李新明、都司黄彬率红单船27艘,先后自上海吴淞口入江,抵达焦山,会同三江口防剿。11日至13日,红单船在芜湖沿江轰击,各船兵勇并登陆截剿,经连日作战,虽损失不小,但仍扼守江面。

太平天国精英舰队助力广东剿匪

1854年7月,红单船50艘终于驶入长江。8月5日,游击吴全美所带的25艘红单船抵达浦口江面,金陵下游各种船舰计达90余艘。8月24日,红单船与拖罾船会合上驶,直抵下关,连战击败太平军。清帝赞谓:“足以寒贼胆而振军威,粤东红单船,本系得力舟师,一经调度合宜,即可指挥如意。”[17]鉴于上游红单船等船只较单薄,上谕同意向荣的意见,从下游调拨都司陈国泰统带的红单船10余艘,前往太平(皖江要冲)协剿。[18]

9月中旬,清军与太平军战,多次取胜。下旬,太平军为占浦口洲,建水营,江南水师定海镇总兵李德麟令吴全美带船折回。当时清军江面攻剿正在得手,太平刚收复,但安徽、湖北太平军大举压下,芜湖吃重万分。9月25日上谕称:吴师驶回后,上游过于空虚,尤须严防,“不可顾此失彼,徒令得力师船,往来行驶,致两无裨益”。向荣持相同意见,谓上游红单船进攻得手,已扼采石矶,截断江面,为“中流砥柱”。但亦异常吃紧,若调回将致前功尽弃,“大局一坏,实属不堪设想”。陈国泰之船,因瓜洲攻剿至紧,不能相援,吴师已孤。下游水师船多,敌援早断,其势较弱,故不必调吴船回驶,掣动大局。[19]10月9日,上谕称:“扼守上游,使贼船不能下驶,为最要机宜。”已令陈国泰分拨船只溯流而上,与吴全美全力堵剿。下游红单船、拖罾、广艇等八九十艘,要共同协剿。[20]10月17日,向荣上奏,谓吴全美以各种借口推诿,屡催不进。10月25日和11月3日,清帝接连降旨,强调力扼上游之特别重要性,斥责吴全美、叶常春带红单船和拖罾船擅自折回的行为,令其迅赴上游,并令陈国泰率船飞速上驶,不准片刻耽误,否则从严参办。[21]

自红单船占领采石矶后,太平军的水路接济已断。12月初,九洑洲太平军营垒被除,武庆陆路清军及李德麟等师船,已足资控扼。12月9日,上谕令吴全美、叶常春的红单船和拖罾船,并续拨之红单船,一齐上驶,以断金陵太平军的来路。[22]下游金陵与镇江的水路也已隔绝,仅瓜洲仍通往来,零星接济未断。

同年底,曾国藩湘军自蕲州直下,清帝令托明阿(钦差大臣,上年9月督水陆师破浦口)、向荣向上迎击。向荣严饬吴全美、叶常春设法会同李德麟等,迅断太平军所设桥链,进而扼守上游,俟与湖北师船,并力夹攻,肃清江面。他设法激励所有管带师船之官兵,并随时补足弹药粮饷,而屡催红单船自浦口上驶,却迁延观望,察知是吴全美与叶常春意见不合,互相猜忌和推诿,实有畏敌情绪。于是与托明阿相商,以叶常春改率局船防堵浦口下游,李德麟接带拖罾船与陈国泰的10艘红单船随吴全美上攻。[23]

1855年初,清水师续行上攻,红单船和拖罾船因船身笨重,非有东北大顺风,不能出击。1月25日,东北风渐发,吴全美与李德麟即会督各船起碇,分三队沿长江北岸、江中及南岸进击。在下关附近激战,损伤数艘,加以风力愈弱,只得收令退回。

同年春,向荣师船沿江而上。3月26日,陈国泰的红单船与鄂黔粤三省官兵及潮勇水陆夹击,打退由瓜洲进攻高资的太平军。3月30日至4月4日,红单船击沉太平军多艘船只。4月22日至5月11日,清军水师进剿上游大胜。据向荣奏称:吴全美统带红单船,“自上年由金陵深入贼境,直至太平金柱关一带,每仗皆捷,先后扫荡贼船,不下千只,嗣因冬干风阻,迹涉迁延,其功过本两不相掩”[24]

托明阿督水师沿江扫荡,迭破太平军营垒。金陵以上之三山峡,为滨江要隘,太平军以重兵据之。5月4日,清帝敕令水师乘初次得手之声势,南北约会,分攻瓜洲和镇江,并剿除金山太平军营垒,“节节进扼,使南北之贼,不能互相勾结,则剿办自易为力”[25]。5月13日,向荣派吴全美等率船上驶,水陆会剿。5月19日,乘东风大作,清军水陆会合,各船仍分三队进击,连日取胜。5月31日,吴全美指挥红单船,施放喷筒火箭,烧毁太平军哨楼。由此,“三山峡上下水面一律肃清,水师棹行始便”[26]

由于水陆攻剿激烈,红单船多有伤损,亟需休整。红单船和拖罾船需补充弹药和饷项甚巨,为此,向荣奏请从各省调拨弹药和款项,并催促广东应调未至之碣石镇总兵谢焜,统带拖罾船30艘和红单船20艘,迅赴江南。[27]7月5日至6月27日,清军水陆夹攻大胜关(江宁镇)。10月上旬,水陆协作,剿除了太平军在芜湖的外援营垒。然后,红单船参与围攻芜湖并堵截从金陵出援的太平军。(www.xing528.com)

1856年初,李德麟与吴全美合力围剿,使芜湖成为孤城。同时,清军南北大营相约合攻金陵及镇江,陈国泰统领红单船和拖罾,在江面截剿,阻止太平军于南北两岸往来。吴全美抽调红单船20艘节节扫荡,直逼大胜关。李德麟统带芜湖各船,分扼上游。2月22日,向荣得上谕:据叶名琛奏报,续调红单船27艘,令李新明管带,于上月8日自广东开行。[28]3月17日,清军合围芜湖,吴全美督带水勇在江中截击太平军船只的接济。稍后,李德麟率领红单船和拖罾船进剿大通之太平军。入春,沿江要害,皆已有清水师驻守。3月28日,翁同书奏江防五要,并请饬续调广东红单船入江,力扼江皖上游。建议待红单船一到,“宜催令即日上驶,扼守江宁上游鍼鱼嘴,以补空虚,断皖省贼船由巢湖及内河出江之路”。上谕令续援红单船迅赴江南,听候调遣。[29]

4月初,清军水陆夹攻黄泥洲,陈国泰督带红单船驶赴高资,并登陆作战。直至月底,吴全美等水陆围攻芜湖,断其接济。李德麟继续在大通一带进剿,为陆路清军之声援。5月5日,广东游击李新明、都司黄彬率红单船27艘,先后自上海吴淞口入江,抵达焦山,会同三江口防剿。11日至13日,红单船在芜湖沿江轰击,各船兵勇并登陆截剿,经连日作战,虽损失不小,但仍扼守江面。5月20日,向荣令红单船即日攻下江宁镇老西江,以巩固北岸江防;扼守浦口的李新明,将所属红单船分拨11艘并归下游;前调上游的陈国泰红单船10艘,改由李德麟管带,即日驶回下游。[30]

1857年2月,李德麟率红单船自长江下游入皖进剿,至繁昌旧县峡口受阻,与太平军船只对峙达7个月之久。9月9日至15日,湘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军由西往东,连战皆捷,克彭泽,夺小姑山,肃清湖口以下700余里江面,与李德麟部声势联络。杨军“不出旬日,转战千里,红单船骤见旗帜,群惊为神”。两军会合后,杨氏将所获粮食、船炮等,悉付红单船作为劳军费,称:“非君辈扼要疲贼,我军虽锐,不能如此之速也。”湖北巡抚胡林翼奏称:原以为“红单水师勇悍难驯,统将辄不易调遣,今目睹杨载福奋勇冠军,士卒用命,当为心折,大军东下,庶克和衷,尤为军务之关键也”[31]

1858年7月2日,官文(湖广总督)、都兴阿(江宁将军)、胡林翼等上疏条陈水陆东进机宜,称:“九江上达川楚,下通三江,为南北七省咽喉,自古战争之地,收复非易,防守宜严”,已拨重兵驻守。“再令彭玉麟水师,分布江西内湖,并大江湖口、浔阳等处……杨载福直达安庆相机下驶,无返顾之虞,得以会合芜湖红单船,并力东征”。并谓“再闻红单炮船,诚属利器,足以制敌,其将弁中必多战手。惟船身笨重,不如长龙、三板,进退攻击,风帆便捷,其水勇闻亦性情难驯,应请密饬带兵大员,与杨载福和衷共济,合为一体,相机妥办”[32]。8月22日,和春调上游红单船8艘,分泊三山、下关,以断太平军接济。

1860年7月28日,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咨询杨载福,欲调吴全美赴下游各江口布防。杨以吴的红单船仅37艘,李德麟仅10艘,合之尚成一军,分之实形单弱,遂促李与吴会合,并赴下游,听候扬州总兵李若珠调遣。[33]这年6月,太平军攻占松江,李若珠奏请饬令芜湖吴全美、李德麟等艇船,移防下游。自奉旨后,已逾2月,尚未东下。8月17日,李秀成进攻上海,李若珠应援之,形势危急,后靠外国洋枪队支援而解围。

直至1861年底,“水师转战数年,肃清上游千里余,实赖杨载福、彭玉麟(即广东按察使,从军8年,专领水军)二人互相维持”[34]。此后,广东战船仍在苏皖继续助剿,如1862年11月8日,黄彬曾率广东新至红单船36艘巡江,击败太平军于福山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