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与诊改区别及新论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与诊改区别及新论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单而言,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测量并给予分析和评定的过程。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与诊改区别及新论

如何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也是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其中,厘清“教学评价”与“教学诊改”的科学含义至关重要。那么,“教学评价”与“教学诊改”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1.教学评价的科学内涵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简单而言,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测量并给予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的评价以及对教师课堂内外的评估;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包括考试与测验。

导向功能。按照教育方针课程计划规定的学校培养目标,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是教学评价的根本依据,它们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具体活动实现的。在评价过程中,把师生的活动分解成若干部分,并制定出评价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判定师生的活动是否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偏离了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有无全面完成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保证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说,教学评价有利于学校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

鉴别功能。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优点和缺点、矛盾和问题,以便对教师进行考察和鉴别。这有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领导决定教师的聘用和晋升,有助于在了解教师状况的基础上,安排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教学评价能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程度给予评判,为选拔、分配、使用人才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是向家长、社会、有关部门报告和阐释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

反馈功能。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其实现程度,明确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能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激励功能。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师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对于教师而言,适时地、客观地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可使教师明确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可促使教师进一步地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鼓励、学习成绩测验等,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评价能促进学生根据外部获得的经验,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即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2.教学诊改的科学内涵

“教学诊改”,即教学的诊断与改进,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2015年12月、2016年4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公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市、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时代”迈向“质量时代”的新时期,一个切实注重高职教育质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新时期。

教学诊改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中对“教学诊改”做了明确界定:“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诊改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质量提升行动工程,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场意义非凡的自我革命,是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核心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关键是自我诊改。同时,文件也明确了教学诊改的工作方针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其中,“需求导向”即变自娱自乐为服务发展需求,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和纽带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自我保证”是诊改工作的主要内容,依据则是学校设置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审视现状,坚持问题导向,查找和改进不足;“多元诊断”即建立学校自主诊改,政府事中事后监管,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部门协同改进的共治机制;“重在改进”即变回顾总结为实时监控,将教学诊改融入日常工作,形成工作新常态。(www.xing528.com)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评价”与“教学诊改”的概念相近,目的类似。“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同样,它也有激励教师的目的,能促使教师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领域中,由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常常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奖励等的依据,所以被评价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作为教师来讲,评价是被动的、静态的,主要观察点没有连续性,存在一定的弊端。而“教学诊改”注重的是教师自我的诊断与改进,其中,外部的诊改是助力,其目的是通过自我的反思与剖析,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动态的,这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学评价”到“教学诊改”,是高职院校从规模发展到内涵提升的发展诉求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前身是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短期职业大学。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两个阶段。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将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职院校绩效的主要指标;2011年,教育部将高职高专从原来的高等教育规划司划归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国家启动示范建设;2015年,国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2016年,启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2019年,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所趋,是社会所需,是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诉求,而其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诊改”体系则是刻不容缓,重中之重。

(2)从“教学评价”到“教学诊改”,实现了职业教育从他律到自律的关键转变

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办学水平评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重点专业建设、全国优质高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高”建设等一系列外部质量保障工程,这对于规范职业教育系统秩序,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些工程都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外部)的要求和规定来实施,高职院校被动地接受评价,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评价体系的设置上缺乏自主权和发言权,属于典型的“他律”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从规模化进入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从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博弈中逐步进入办学特色、人才质量、内涵提升的较量,特别是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的激励下,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不断激发自身发展动力,建立了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内部质量诊改体系,实现了从外部到内部,从他律到自律的关键转变。

(3)从“教学评价”到“教学诊改”,实现了职业教育从专项到常态的体制建设

传统的“教学评价”除了具有上述的“他律”特征外,往往还具有“一次性”或“专项”特征。“教学评价”对日常工作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并没有融入日常工作,因此其持续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教学诊改”是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建立了一套自我发现问题、主动响应问题、及时解决或改进问题的常态机制,将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建立了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因此,“教学诊改”相对“教学评价”而言,是将专项工作常态化,从“有限性”到“长效性”的体制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