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垣君子文化:比德于玉

长垣君子文化:比德于玉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千年来,中国人爱玉、佩玉,并赋予玉种种美德,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礼记·聘义》记述孔子的话:“君子比德于玉。”蘧伯玉被奉为蘧氏的得姓始祖,另外两个以“玉”字为偏旁两个“蘧”字的异体字“璩”和“琚”,都是结合蘧伯玉的名字异化而来,以示不忘始祖比德于玉的君子风范。

长垣君子文化:比德于玉

今人姓氏混同,古人有姓有氏,姓以别婚姻,氏以明贵贱。今人名字合一,古人有名有字,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蘧伯玉,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蘧伯玉就既有姓又有氏,既有名又有字。瑗,古玉器名,即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瑗和伯玉意义上有关联,伯玉,即以玉为伯,伯指“第一”“老大”,当为崇尚美玉之意。这个名字不仅是读音还是意象都颇具美感,所以历史上还有两位著名人物把自己的字定为“伯玉”,一位是唐初著名诗人陈子昂,另一位是五代时南唐国主、著名词人李璟。

中国的玉文化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初期,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中国人爱玉、佩玉,并赋予玉种种美德,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礼记·聘义》记述孔子的话:“君子比德于玉。”《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国风·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西汉刘向所著《五经通义》总结出玉有智、仁、义、信、礼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总结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専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www.xing528.com)

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总结出玉有九德,分别是:仁、智、义、行、洁、勇、精、容、辞。他在《管子·水地》中云:“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而孔子在《礼记·聘义》中,更是赋予玉十一种美德,分别是: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他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蘧伯玉被奉为蘧氏的得姓始祖,另外两个以“玉”字为偏旁两个“蘧”字的异体字“璩”和“琚”,都是结合蘧伯玉的名字异化而来,以示不忘始祖比德于玉的君子风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