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新视角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新视角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年,戈特迪纳和哈奇森在《新城市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城市研究的“社会空间视角”。可见,社会空间视角与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相似,因此也有学者认为社会空间视角即是社会-空间辩证法理论框架在城市社会学中的应用。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新视角

1995年,戈特迪纳(Mark Gottdiener)和哈奇森(Ray Hutchison)在《新城市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城市研究的“社会空间视角”(Social Spatial Perspective)。这种方法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城市学、地理学建筑学和规划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和讨论(司敏,2004)。戈特迪纳和哈奇森继承了列斐伏尔引入的空间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建构改进了城市社会学方法的特定概念和论点,发展了一个更好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的新的理论模型。围绕一个崭新的整合范式——社会空间视角,将社会生态图式与政治经济图式加以整合,并且打破了传统的城市中心城区/郊区二分法,对大都市区域持续变化的本质进行独特的聚焦,一方面强调空间对社会生活、房地产对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思考了社会因素例如种族、阶层、性别、生活方式、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对大都市地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Gottdiener and Hutchision,2000)。

社会空间视角讨论存在于人与空间之间的二元关系,其认为,一方面人类在一个既定的空间内,并作为对一个既定空间的反应,按照诸如性别、阶级、人种、年龄和社会地位之类的社会因素行动;另一方面人们也创造和改变空间以表达他们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可见,社会空间视角与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相似,因此也有学者认为社会空间视角即是社会-空间辩证法理论框架在城市社会学中的应用。(www.xing528.com)

社会空间视角将定居空间作为基础,把构成社会行为的因素诸如阶级、种族、性别、年龄、社会地位与空间环境的象征性整合在一起,这样空间就成为人类行为的构成因素之一。具体可以表述为:①空间与社会因素:这里指阶级、教育、权力、性别、种族等。社会因素决定了人们与空间的关系,而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特定空间中发生的,社会因素在城市生活中无不通过空间向度展开并发挥作用。②空间与行为因素:它强调社会行为与空间的互动,空间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互动,但这种方式是最初的空间设计者所未能考虑到的;个人通过人际互动改变了现有的空间安排,并建构了新的空间来表达他们的欲求。③空间与文化、心理因素:特定的社会文化是空间意义的基础与渊源所在,空间环境之所以有意义、具有怎样的意义以及该意义的作用如何在人的行为环境中得以体现,均受到特定文化及由此形成的脉络情境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