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模型与变量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模型与变量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对郊区生活空间的界定主要指郊区居民居住区及其附近的空间。根据模型公式,研究的因变量为某类非工作活动时间占在家时间比例的对数值,具体包括购物、休闲娱乐和外出就餐三类活动。即针对三类活动的六类空间进行回归分析,一共建立了18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此外,在模型中,对性别、年龄、收入、就业状况、户口、家庭人数、小汽车拥有这些可能对非工作活动产生影响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控制。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模型与变量

本研究对郊区生活空间的界定主要指郊区居民居住区及其附近的空间。对于居住区的空间的测度方法有行政区边界、居民认知边界、真实距离等多种方法,考虑到样本居住区天通苑与亦庄的规模以及设施情况,本研究采取居民居住地附近以3千米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对居住区进行简化的测度。在居住区的测度与不同类型活动空间的测度的基础上,研究建成环境对非工作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在2010年的调查中,活动类型被分为在家、工作、购物、休闲娱乐、外出就餐、接送和其他活动七类,考虑到工作地和通勤行为对于活动空间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影响,若考察活动空间中的建成环境与工作活动的关系可能存在共线性的问题,因此研究主要关注建成环境对购物、休闲娱乐和外出就餐三类非工作活动的影响。

研究选取时间分配的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础观点为单位时间的分配可被视为一个选择进行某类活动或是回家决策过程(Pindyck and Rubinfeld,1998;Zhang,2005)。模型公式为(www.xing528.com)

其中:Tm表示非工作活动m所占用的时间;T1表示在家的时间;X为解释变量;β为回归系数。

根据模型公式,研究的因变量为某类非工作活动时间占在家时间比例的对数值,具体包括购物、休闲娱乐和外出就餐三类活动。核心的自变量为居住区和不同活动空间中的建成环境情况,其中建成环境情况针对不同的活动,基于POI设施分布数据,对各类居住区和活动空间中相关的商业、休闲娱乐设施和饭店的数量进行统计。除居住区外,考虑到一日最小凸多边形、3千米缓冲区两类活动空间方法分别与一日置信椭圆叠加和1千米缓冲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选取一日置信椭圆叠加、七日置信椭圆、七日最小凸多边形、1千米缓冲区和核密度分析五类活动空间进行对比。即针对三类活动的六类空间进行回归分析,一共建立了18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此外,在模型中,对性别、年龄、收入、就业状况、户口、家庭人数、小汽车拥有这些可能对非工作活动产生影响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