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郊区活动调查-城市郊区活动空间

城市郊区活动调查-城市郊区活动空间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0年试验性调查的基础上,于2012年9—12月在北京上地-清河地区再次实施结合定位技术与调查网站的活动与出行调查。根据区域综合调查的结果,调查确定了该区域的人口、住房、交通特征,识别出了典型的代表性人群。基本信息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基础信息,二是被调查者的惯常活动信息,三是被调查者的ICT使用习惯。图6-82012年上地-清河地区活动与出行调查社区分布

城市郊区活动调查-城市郊区活动空间

在2010年试验性调查的基础上,于2012年9—12月在北京上地-清河地区再次实施结合定位技术与调查网站的活动与出行调查。根据区域综合调查的结果,调查确定了该区域的人口、住房、交通特征,识别出了典型的代表性人群。根据该区域居住与就业人口的比例,确认了1∶2的企业与社区抽样配额。通过联系街道和地区企业协会的负责人,商讨抽样方法、时间安排、样本选取原则。根据社区和企业类型和数量,调查确认了以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单位福利房、廉租房四类社区为主的社区抽样模式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企业抽样模式。根据社区人口总数和分析需要,按照0.5%—1%的比例在各社区进行家庭抽样。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调查采用了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在四类社区下确认相应的社区名单选取社区,在社区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定位设备数量、调查规模和时间安排,调查确认了每一轮包括1—2个社区和1—2个企业,每轮调查样本120人左右的抽样规模。

调查的具体实施过程与调查内容的构成与2010年调查基本相似,同样为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一周时空轨迹以及一周活动日志三部分,考虑到研究需要,此次调查对基本信息问卷以及活动日志部分的问题设置进行了细化。基本信息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基础信息,二是被调查者的惯常活动信息,三是被调查者的ICT使用习惯。其中被调查者及家庭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及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如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家庭结构)、居住信息(如居住时间、社区类型、住房类型等,包括第二套住房信息)、车辆信息(如车辆型号、排量、车牌尾号、主要使用者、停车)等。被调查者的惯常活动信息包括工作、休闲、购物三类主要活动的惯常情况(活动地点、持续时间、主要交通方式及原因、同伴等)。被调查者的ICT使用习惯包括被调查者固定互联网的拥有情况、使用频率和使用地点,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拥有情况、使用频率和使用地点,并对互联网使用的活动类型进行了细分[1]。活动日志的活动部分除了传统的起止时间、设施类型、活动类型、同伴、满意度评价外,此次调查还添加了互联网使用和弹性评价[2];出行部分同样添加了互联网使用和弹性评价,还添加了陈述适应性调查[3]

调查对上地-清河地区除城中村、部队大院外的23个社区以及上地信息产业基地19个典型企业进行抽样(图6-8),通过社区居委会、企业选取了791个样本(含543个社区样本、248个企业样本);最终有效样本709个(含480个社区样本,229个企业样本),有效率为89.63%。(www.xing528.com)

图6-8 2012年上地-清河地区活动与出行调查社区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