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及其表达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及其表达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的潜在活动空间最早是由雷恩陶普提出的,基于时空棱柱的概念。在给定时空制约条件下,个体能够物理到达的时空范围,在时空间中被表达为时空棱柱或潜在路径空间。金和关总结了六种潜在路径区域和可达性刻画的模型,随着考虑因素的增多,对个体可达性的刻画越来越精确。第六种模型将机会开放时间与个体可能的活动时长进行了匹配,又进一步去除了时间错位的机会。

城市郊区活动空间及其表达

个体的潜在活动空间最早是由雷恩陶普(Bo Lenntorp)提出的,基于时空棱柱的概念。在给定时空制约条件下,个体能够物理到达的时空范围,在时空间中被表达为时空棱柱或潜在路径空间。基于此,将时空棱柱的体积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即潜在路径区域。从活动角度来理解,指在一个固定活动结束后,在保证能够准时到达下一个固定活动的条件下,个体能够物理到达的区域。潜在路径空间的体积、潜在路径区域的面积或其中的城市机会的数量,都可能作为可达性的测度指标(Kwan,1998)。

关美宝首次实现了地理计算在潜在路径区域表达方面的应用,考察了研究样本的城市机会可达性,计算了研究区域子地块作为目的地的重力机会及累积机会的指标(图3-5)(Kwan,1998)。金和关总结了六种潜在路径区域和可达性刻画的模型,随着考虑因素的增多,对个体可达性的刻画越来越精确(图3-6)(Kim and Kwan,2003)。第一种模型刻画了时空棱柱,并将其投影到二维空间上,形成了可达区范围(Lenntorp,1976),并没有考虑任何机会的时空属性(图3-6a)。第二种模型在前一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前后两个固定性活动地点的欧式距离,从而形成空间中相均等的同心圆椭圆(图3-6b)(Burns,1979)。这两个模型忽略了机会的时空特征以及城市空间的真实性。另外四种模型描述了基于GIS环境内的潜在路径区域内活动机会数量的计算。第三种模型考虑了潜在路径区域内由于交通拥堵与速度变化而形成不平等活动机会的分布,忽略了在某一机会内可能活动时长及机会可利用的时间(图3-6c)(Kwan,1998)。第四种模型分辨了在每个机会内活动的最大时长,这样可以允许研究者区分潜在路径区域内活动机会对个体可达性的差异(图3-6d)(Miller,1999)。第五种模型克服过去模型中对机会的开放时间进行均等化考虑的缺点,将潜在路径区域中可能活动机会的开放时间考虑进去,筛掉了部分不营业的城市机会(图3-6e)(Weber and Kwan,2002)。第六种模型将机会开放时间与个体可能的活动时长进行了匹配,又进一步去除了时间错位的机会(图3-6f)(Kim and Kwan,2003)。

(www.xing528.com)

图3-5 潜在路径区域 

图3-6 潜在路径区域与可达性的六种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