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桓温北伐殷浩失败朝廷转向桓温

桓温北伐殷浩失败朝廷转向桓温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伐永远是桓温的第一目标。于是,桓温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北伐进行准备。而这失败的原因跟一个人不无关系,这个人就是殷浩。殷浩终于赢得了本应该属于桓温的北伐机会。永和八年,殷浩自寿春率晋军北伐。就这样,一场北伐闹剧最终以“名士”殷浩的失败而结束。听闻殷浩兵败,桓温感觉到这回朝廷批准自己北伐的机会很大,于是便立刻上疏弹劾,请朝廷废掉殷浩。从此之后,朝廷内外大权渐归于桓温,已没有人再能阻止桓温北伐。

桓温北伐殷浩失败朝廷转向桓温

晋永和五年(349),石虎病死。北伐永远是桓温的第一目标。石虎的死讯给桓温打了一针强心剂。于是,桓温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北伐进行准备。

他从自己的驻地江陵出发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屯兵备战,并且派遣诸将经营北方,与此同时多次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

时间到了永和七年(351),桓温亲率大军四五万自江陵顺流而下,一直到了武昌(今湖北鄂城)而止。这样的行为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鼓励,反而让那些平常习惯平静生活的士大夫们局促不安,他们以为桓温是前来逼宫的。于是,这次类似于兵谏的行为还是失败了。而这失败的原因跟一个人不无关系,这个人就是殷浩。

殷浩,字深源,从他之后的经历来看他果然是玩得够深配得上这“深源”二字。史书上说他“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是位谈吐不凡的大清谈家。他在年轻的时候一直称疾不做官,简直就是当时南阳卧龙岗的卧龙翻版。

史书上记载会稽王司马昱“哀求”了多次,才把殷浩请出来做官,而且一做就是扬州刺史这样的大官。其实,早在庾翼还在世的时候,他就曾对人讲过:“(殷浩)此辈应束之高阁,候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眼看着中原闹了个一团糟,志大才疏的殷浩一下子发现了这个可以让自己成名立万的机会,便兴冲冲地提兵北伐。这时候恰巧赶上桓温带着士兵到了武昌。刚刚听到消息说桓温陈兵而下,殷浩就变得十分狂躁,他以为桓温是来造反了,于是马上就提出辞职想回老家清谈去,经过吏部尚书王彪的百般安慰之后才战战兢兢地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

与此同时,会稽王司马昱也写信给桓温,极力劝阻他的军事计划。他对桓温说:“还不到北伐的时候,你应先好好管理好国内的事情,不要再想着出去的事情了,那些事情跟你没关系。”(www.xing528.com)

桓温毕竟在名义上是东晋的臣子,虽然手握重兵但是还不敢公开对抗朝廷,见信后便马上率军还镇。

殷浩终于赢得了本应该属于桓温的北伐机会。永和八年(352),殷浩自寿春率晋军北伐。史书上对这朵奇葩出征的场面是这样描述的:“将发,坠马,时咸恶之”。这也就是说出发时刚跨上战马,殷浩就摔了个大马趴,军中上下皆以为是不吉之兆。其实这跟封建迷信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一个连马都骑得有困难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北伐成功?这样的事情放在哪一个朝代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是这里是东晋,一切皆有可能!

这样的人带着这样的一支部队明摆着就是去送死的,而这支部队偏偏又人数众多,起码有七八万之众,这下子他要害的人可就不是他自己一个了,这罪过太大了。他本身根本就没有多少才能,一切的事情几乎都是他自己用他那张嘴吹出来的。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没什么本事但是事还不少,殷浩硬是靠着这一张嘴一下子逼反了本来降晋的羌酋姚襄(姚弋仲之子,后赵灭亡后,姚氏父子向东晋投降)。

这下子可闯了大祸,姚襄的军队本来就要比晋国的正规部队彪悍,而这次的倒戈行动又是在极其意外的情况之下发生的,这让毫无准备的晋军一下子就面对了如此凶悍的敌人。所以殷浩手下多员大将被杀,士卒亡叛,器械军储也多为姚襄所获。殷浩的这次北伐真不知是伐人家还是伐自己,这让殷浩终于也知道了羞耻,灰溜溜不知如何下台。同样下不来台的还有那个东晋的小朝廷,北伐这点事情前前后后忙活了半天,最后来一个人财两空,实在是有负于司马氏先祖。

就这样,一场北伐闹剧最终以“名士”殷浩的失败而结束。从这场荒唐到极点的战役之中可以看到,东晋王朝已经腐化堕落到了何等令人发指的地步。竟然连北伐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一个只会清谈的人来做,这样的政权又有什么希望!

听闻殷浩兵败,桓温感觉到这回朝廷批准自己北伐的机会很大,于是便立刻上疏弹劾,请朝廷废掉殷浩。朝廷没有办法了,毕竟事实摆在那儿,殷浩不但让自己蒙羞,同时还让整个朝廷蒙羞,朝廷没有必要再陪着这么一个奇葩熬下去,于是殷浩被免为庶人,徙居信安。从此之后,朝廷内外大权渐归于桓温,已没有人再能阻止桓温北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