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流域的居民自称华夏,并成为汉族前身

黄河流域的居民自称华夏,并成为汉族前身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居住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简称“华”或“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亦云:“楚失华夏。”“华夏”所指即为居处于中原的民族,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华夏”的“华”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指所有的华夏族人。从此,“华”作为华夏族的称谓流传下来,时至今日,“华”或“华人”成为对全体中国人约定俗成的称呼。

黄河流域的居民自称华夏,并成为汉族前身

居住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简称“华”或“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 蛮,指南方民族;貊,指东北方民族。“华夏”与“蛮”“貊”并列,指居于整个中原地带的华夏族和居于华夏族四周的少数民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亦云:“楚失华夏。”《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居处于中原的民族,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华夏”的“华”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源于上古五帝之一舜的名字“华”。五帝时代是原始社会晚期的部落联盟时代,“帝”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谥号,“有虞氏”最初本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管山林及其鸟兽的世袭公职,后以官职命名,其部落被称作“虞”或“有虞氏”。在舜当虞帝时,部落联盟开始向民族和国家的形式发展,“虞”或“有虞氏”遂演变为朝代名称。按先秦有关文献记载,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早于夏朝的一个带有国家性质的朝代。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虞帝舜的名字叫“重华”。“重”是舜自己氏族的名称,“华”才是舜作为个体的称号,即名字。远古氏族部落有个传统,即氏族首领之名可以作为全体氏族成员及其后裔共同拥有的名称;舜建立具有国家性质的有虞朝后,人们便以舜的名字——华——来称呼其统治下的有虞朝人民。这是“华”由专称变为泛称的开始。

“华”作为一个族群代称,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指远古时代的贵族。其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指所有的华夏族人。从此,“华”作为华夏族的称谓流传下来,时至今日,“华”或“华人”成为对全体中国人约定俗成的称呼。我们把那些迁徙到国外的中国人,也称作海外华人或华裔。

“华”形成华夏族的族称之后,出于模仿,华夏先民们便用中国历史上曾经对中国或世界有深刻影响的朝代名称来作为华人的别称,如秦人(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唐人(见于《明史·外国真腊传》)。当今很多国家都还存在的“唐人街”便是明证。

第二种说法源于“花”的美丽。中国古代最初无“花”字,表示“花朵”用“华” 字,而“华”的最早字形是“華”。《诗经》中的“华”有三个意思:①花朵,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②开花,如“昔我往矣,黍稷方华”(《诗经·小雅·出车》);③光华,如“尚之以琼华乎尔”(《诗经·齐风·著》)。“华”由事物名词“花朵”义引申指“开花”事件和具有“光华、繁荣、文明”的性质状态。由此,“华”又兼具“美丽”之义和“增加荣光、荣誉”之义。(www.xing528.com)

我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标志着中华文明史的开端。“夏”这个词又成为朝代名称。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之间具有文化上的渊源与传承关系,“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到了周代,“夏”这个词开始向泛称方向发展,指称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族群或国家。孔子就曾用“诸夏”来称呼周朝的所有诸侯国。“诸”是“多个”的意思。

从字义上来讲,“华”本古“花”字,有“美丽”义;“夏”字有“盛大”义,连起来的确是个好词,大意为“光荣、文明进步”。相较于四方游牧民族,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族群的确文化高度发达,是“繁荣”“光华”的。“华”与“夏”联合而成“华夏”也应是当时华夏民族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真实体现。“华夏” 或“夏”便常与周边少数民族对举时使用,如“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认为文明的“夏”引导蛮夷是顺理成章的,而不是相反。

《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均是对“华”注重外表色彩的绚烂和“夏”作为华夏族建立邦国的佐证。

“华夏”成为一个词后,就出现了用“华”一个字代替整个概念的用法,如“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左传·襄公十四年》)。“华”的这种单独使用法受到固化后,受早已存在的“中国”一词的类推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华”的用法,从而为“中华”一词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

也就是说,汉民族先民依据自身所居住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环境和对比周围四方少数民族,从而有了一种民族优越感和文化自信,将自身社群命名为“华”或“华夏”,居住区域命名为“中国”,后“华”随着“中国”一词的类推产生了“中华”一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