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代封建制度的完善-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史

隋代封建制度的完善-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皇九年,隋灭陈朝,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起强大的帝国。鸿胪寺下辖典客、司仪、崇玄三署,署各置令二人,崇玄则为一人。图1-1南海神庙图1—2南海神庙“海不扬波”牌坊虽然隋炀帝的残暴昏庸和倒行逆施,使隋代仅经38年即二世而亡,但隋炀帝在位时,隋文帝所制定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得以延续,使封建制度渐臻成熟,并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

隋代封建制度的完善-隋唐五代十国海上丝绸之路史

开皇元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朝,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起强大的帝国。隋朝重视邦交关系,继承北齐制度,设置鸿胪寺,“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典客署,又有京邑萨甫二人,诸州萨甫一人。典寺署,有僧祗部丞一人。司仪署,又有奉礼郎三十人”[1],作为中央负责外交事务的专职机构。寺置卿一人为长官,正三品;少卿一人为次官,正四品上;丞二人,正七品下。此外有主簿、录事等属吏。鸿胪寺下辖典客、司仪、崇玄三署,署各置令二人,崇玄则为一人。[2]平定岭南之初,隋文帝曾下《安边诏》,宣扬皇化。陈朝时“南海诸国,欲向金陵,常为官非法盘检,远人嗟怨,致绝往还”,针对这种情形,隋文帝令南海郡(今广州),不得侵渔前来通商朝贡的海外客商,“外国使人欲来京邑,所有船舶沿泝江河,任其载运,有司不得搜检”[3]。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朝在广州南海镇建南海神庙,祀南海神祝融,也反映出其对发展海外邦交贸易的重视。

图1-1 南海神庙

(www.xing528.com)

图1—2 南海神庙“海不扬波”牌坊

虽然隋炀帝的残暴昏庸和倒行逆施,使隋代仅经38年即二世而亡,但隋炀帝在位时,隋文帝所制定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得以延续,使封建制度渐臻成熟,并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隋炀帝接受裴矩的建议,对来华外国首领、使节、商人均待之以礼,曾在洛阳“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4]。这些所谓“蛮夷”有许多就是通过航海来到中国的海外使臣和商人。隋炀帝本人“每日引(裴)矩至御座,亲问西方之事……将通西域[5],这都可视为隋炀帝重视对外贸易、锐意经略海外诸国的体现。

大业六年(610年)正月,隋炀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6]隋炀帝这种炫耀富强、大肆铺张的做法,加重了人民负担,但对增进对外友好关系和对外贸易往来有一定作用。此外,隋炀帝还调整中央外事主管机构,增加鸿胪寺官员,加置少卿二人,为从四品;改典客署为典蕃署。隋朝还设四方馆于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后罢之,有事则置,名隶鸿胪寺,量事繁简,临时损益。东方曰东夷使者,南方曰南蛮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方国及互市事。每使者署,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互市监及副、参军各一人。录事主纲纪,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叙仪掌大小次序。监府掌其贡献财货。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