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安全管理

河北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安全管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起又先后在河北建立一批纺织机械厂、纺织科研所等,为全省纺织业提供机械、配件和工艺技术。纺织企业建厂时大多采用国产设备。根据成果的科技水平、技术难度、对科技进步的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纺织部科技进步奖划分一、二、三、四4个等级。同时组建河北纺织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国家综合信息发布单位联网,及时搜集、发布纺织工业生产和科技信息,促进科技和生产发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河北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安全管理

20世纪50年代纺织建设河北棉纺织基地,兴建新型纺织厂,全省纺织业开始由传统手工生产转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除组织采用纺织机械外,纺织部还在天津市老纺织厂技术岗位实行双套人员配备,为河北新基地培养技术干部;将河北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迁址石家庄市,设纺织、染化、机修等学科,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并举办技术培训班,对筹建中的国营纺织厂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纺织厂建成投产提供技术人才储备。1958年起又先后在河北建立一批纺织机械厂、纺织科研所等,为全省纺织业提供机械、配件和工艺技术。

纺织企业建厂时大多采用国产设备。60年代开始围绕技术改造和发展配套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包括安全生产、工业卫生在内的科研攻关和技术革新。主要是调整改造清花、梳棉工序粉尘飞扬的落后工艺,改善温湿度控制,改进操作方法,实行自动、半自动控制;研制高速梳棉机、高速并条机,采用挡车工座车、穿经机,推行印染丝光机碱液浓度自动控制和烧碱回收等。70年代末开始利用成熟经验组织以两高(高速并条、高效梳棉)、两大(大牵伸、大卷装)为重点的棉纺行业大规模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六五”期间(1981—1985年),组织实施国家安排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一系列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尘毒和噪音危害为目的的科技成果。包括棉纺织业的“棉纺织厂技术改造前期试验”项目、应用国内外先进科技设备并进行成龙配套项目、空调设备和前纺除尘改造项目、降低布机车间噪音研究项目、开发微机应用技术项目;印染业的先进印染工艺和设备、后整理工艺和设备、新兴经纬编和染整设备等。石家庄经编厂被纺织部确定为全国经编绒类织物生产科研基地,石家庄第三印染厂被纺织部确定为全国服装衬布生产科研中心。

“七五”期间(1986—1990年),加强纺织科技成果管理。成果鉴定实行统一归口、分类组织: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中试规模的重点科技成果,由纺织部组织鉴定;列入纺织部科研计划的其他科技成果,由部委托项目完成单位省级主管纺织厅(局)组织鉴定;省纺织厅(局)归口管理所辖范围内科技成果的鉴定。科技计划和成果鉴定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同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对部、省下达的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实行专项合同管理。改革放活科研机构,推行技术转让,多渠道增加科研、推广经费。

同期贯彻纺织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开展科技成果表彰奖励工作。奖励范围包括纺织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已有先进科技成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新设备成果、重大技术改造成果、工程设计新成果,以及技术标准、科技情报、劳动保护和软科学方面的成果。根据成果的科技水平、技术难度、对科技进步的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纺织部科技进步奖划分一、二、三、四4个等级。省纺织局负责组织评审本省纺织系统科技进步奖(厅级奖),并择优申报部、省科技进步奖。

“八五”期间(1991—1995年),将科技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实行科技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纺织科技工作以企业为主战场,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组建产学研联合开发和科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增强企业技术开发和消化吸收能力,持续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全行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1995年技改投资完成10.18亿元,同比增长77%。同时组建河北纺织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国家综合信息发布单位联网,及时搜集、发布纺织工业生产和科技信息,促进科技和生产发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www.xing528.com)

“九五”期间(1996—2000年),纺织原材料涨价,国家出口退税降低,企业利润下降;同时由于降低纺织品进口关税,进口纺织品剧增,冲击国内市场。在严峻生产形势下,1996年全省纺织行业推进“两个转变”,将企业产权重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具备较高科技水平的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大公司、大集团和区域经济战略。3家纺织集团列入全省支柱企业集团,8家优势纺织企业列入全省百家优势企业,并组建8个中型纺织企业集团和8个小型纺织企业集团,还重点扶持10家乡镇纺织企业超常发展。全年完成以采用先进技术(包括安全卫生技术)为核心的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同比增长11.52%,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完成技改项目30项,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5%。

1998年实行“压锭、减员、重组、增效”,将企业破产兼并与推进技术进步相结合,促进有效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加速新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集中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对行业发展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能力强、安全和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0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专项8项;开发新产品61项,其中省百项重大新产品7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6项。

1999年加大对压锭企业的技术支持。全行业压锭企业技改贷款贴息1050万元,淘汰一批老旧布机,支持开发新产品项目91项,其中省级以上新产品项目75项。

在发展纺织机械硬件技术的基础上,全行业大力推进管理软科技的推广应用。1984年在石家庄棉纺三厂进行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管理试点,全厂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零”目标。从“七五”期间(1986—1990年)开始,应用试点经验,在全行业普遍推行安全系统工程管理,使用“安全检查表”等先进检查办法,检查改进生产工艺设备,提高全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