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汉荣耀:江充寻巫蛊木头人引发恐慌与皇宫巫蛊之气调查

大汉荣耀:江充寻巫蛊木头人引发恐慌与皇宫巫蛊之气调查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充搜查巫蛊木头人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长安居民的大面积恐慌,随着恐慌情绪的不断蔓延,大家纷纷开始相互举报,说某家埋有木头人以求自保。于是,江充再次到甘泉宫见刘彻,告诉刘彻说他找人看过,皇宫里也有巫蛊之气。虽然刘彻曾经无比地信任自己的皇后和太子,但这时候他已经多少有点头脑发昏,见江充整治巫蛊成绩斐然,不由得也将信将疑起来。

大汉荣耀:江充寻巫蛊木头人引发恐慌与皇宫巫蛊之气调查

江充,赵国人,原名江齐。此人本就不是什么好鸟,最早是通过告发昔日亲戚兼好友赵国太子刘丹发迹的,往上爬靠的都是一身投机取巧的本事。像他这样的人,在哪个朝代、哪个集体中都是少不了的。可江充比一般投机倒把的贩子玩儿得溜,因为他知道自己要靠谁。一般人只知道讨好顶头上司,而江充则不然,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能给他最大利益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刘彻,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在皇帝面前玩儿命地表现。皇帝喜欢奇人异士,他就穿着稀奇古怪的衣服去见皇帝;皇帝希望官员执法严明,不留情面,他就装出一副公正无私的样子,依仗自己直指绣衣使者的身份专门找达官贵人开刀,最后甚至连太子刘据也未能幸免。

有一次,太子刘据让下人出门办事,也许是图方便,刘据就让下人乘了自己的车马在驰道上疾驰。驰道在平时是专供皇帝及得到皇帝特许的皇家人员使用的道路,太子的下人上这条道是犯禁的。不幸,这事正巧被江充碰到了,他很高兴,马上就把太子的车马扣了下来,太子的下人也被抓了起来。

得到消息后,太子刘据这下急了,他知道江充这个人,知道按这个人平日的作风,肯定会拿这件事到皇帝面前邀功,便立即找人私底下给江充捎话,实际上是向江充求情:“江大人,太子殿下不是爱惜车马,东西扣了就扣了,只是陛下最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太子殿下希望江大人能网开一面,不要拿这事去叨扰陛下。”

好不容易逮到这么好的表现机会,江充哪里会答应,转过头去便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刘彻。刘彻对江充大为满意,认为他居然连太子的面子都不看,是真正的大公无私、不畏强权,便提拔他做了水衡都尉。

有人可能就说了,这不对呀,要按你这么说,不管江充是不是装的,至少他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还算是个好官。

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江充这个人之所以敢这样对这些达官贵人,并不是出于什么责任心和正义感,而是看准了皇帝对达官贵人平日所作所为的不满,不管他怎么在太岁头上动土,总有皇帝这个大太岁在最上面罩着他,这让他有恃无恐。江充知道,自己越是在权贵面前表现得公正、不畏强权,就越能得到皇帝的赏识,既爽了自己,又满足了皇帝的需求,同时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赐,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而除了会迎合皇帝,江充在为官的其他方面却着实不怎么样,他不仅以权谋私,还利用职权大肆提拔和培植自己的亲信。当然,这些事情虽然可恶,但对皇帝来说也不算太大的事,毕竟不久江充就因徇私舞弊被罢免了官职。按一般人的思维,一个贪官因事发丢了官,好不容易又重新做官后,不管会不会改邪归正,总会夹着尾巴低调一段时间,可江充不是一般人,他不仅不思悔改,反而越做越出格,这次抓住机会就要将巫蛊的事情尽可能地扩大。

江充为什么要暗示皇帝还有人在搞巫蛊呢?他其实有自己的小九九。眼看着自己的靠山皇帝的身体一个月不如一个月,在不久的将来,晏驾归西也是可以预见的,而现在的皇帝一旦驾崩,上位的必然是太子。江充可是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正是靠着扣了太子的车马才做上水衡都尉的,如果太子当了皇帝,能不拿自己开刀,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吗?

这就是江充极力要让皇帝扩大巫蛊事件的唯一原因,也充分暴露了江充的本性。且不说太子刘据的宽厚仁德在朝野上下都是出了名的,这样的人即便得势,也不见得会挟私报复,就算太子刘据就等着一当上皇帝就拿江充开刀,江充要是个坦坦荡荡、大公无私的人,也不会在乎这种因为秉公执法而招致的报复。只有江充这种内心狭隘的人才会以自己的小人之心度别人的君子之腹。他的这种担心随着皇帝刘彻的老去一点点地加重。终于,在被自己内心制造出来的恐惧击垮之前,江充决定先发制人,趁信任自己的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借他的手除掉太子。

想是这么想的,可是机会不是说来就来的。江充知道,皇帝是父亲,太子是儿子,父子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牢不可破的关系之一,自己再怎么得皇帝的信任,毕竟也只是个臣子,自己和皇帝之间的联系远不能和太子相比。之前宫中也有不少臣子因为卫皇后失势就想趁机离间皇帝和太子的关系,他们捏造一些无端的缘由,凭空构陷太子,最后无一不被皇帝识破,落得身首分离。江充深知以前人为鉴,那么,究竟有什么能比太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还重要?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在皇帝心中,比太子和皇后还要重要的东西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自己。只有当皇帝自己的生命受到直接的威胁时,他才可能不顾一切,才可能被人当枪使,而公孙贺的巫蛊事件则是江充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决定把这把火烧大,一直烧到皇后和太子身上。

因为刘彻喜好神仙,长安城里当时聚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巫师方士,他们都希望能投皇帝之所好,凭空博得富贵荣华,这正中了江充的下怀。江充拿着皇帝的旨意,带上几个号称能见鬼神、能嗅出怨气的心腹方士,领了一众官兵开始大肆在长安城搜查木头人。

江充和手下们在长安城里挨家挨户地搜查,不管是官是民,砸开一家的门就开始翻箱倒柜,掘地拆瓦,但凡有看上的东西,也不问主家是否愿意,一律强行笑纳。对此,长安城里的官员和百姓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一旦哪家稍有不从或表示不满,在江充嘴里便是“大逆不道”,士兵们就能依据江充心腹的指示在他家掘出巫蛊的木头人。有识相的赶紧认栽,好让全家死个痛快,如果坚持否认或反咬说是江充派人埋下去的,那江充就会让你尝尝铁钳烤肉的滋味,直到你招供认罪为止,末了还是一样全家被斩首。

江充搜查巫蛊木头人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长安居民的大面积恐慌,随着恐慌情绪的不断蔓延,大家纷纷开始相互举报,说某家埋有木头人以求自保。这里面不排除有少部分人确实是对皇帝心存不满的,也有部分是诅咒自己的仇人的,更多的则是子虚乌有,但在江充的眼里,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都是一个样,被举报就抓,抓住就审,不服就打,打完就杀。到这一年的七月,长安城里因为巫蛊事件遭牵连的人中,从官员到百姓被杀的就有好几万。

但这并不是江充的最终目的,他的最终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扳倒太子。于是,江充再次到甘泉宫见刘彻,告诉刘彻说他找人看过,皇宫里也有巫蛊之气。虽然刘彻曾经无比地信任自己的皇后和太子,但这时候他已经多少有点头脑发昏,见江充整治巫蛊成绩斐然,不由得也将信将疑起来。转过天去,刘彻便找了自己信得过的术士檀何前来咨询。

等檀何来了,刘彻便问他:“照你看,宫中有没有巫蛊之气啊?”

刘彻就这么简单地一问,可没想到,面对皇帝的问话,檀何一脸的犹豫,欲言又止。刘彻一再追问,檀何只好跪下磕头,作极不情愿状告诉刘彻:“陛下,臣罪该万死。前日臣曾望气,发觉皇宫中的巫蛊之气更胜宫外,恐怕皇宫中的巫蛊之事比长安城中只多不少。如不能尽除,恐怕陛下的病难愈!”说完又是一通磕头请罪。

刘彻一听,那还得了!他马上命令江充率领檀何、按道侯将军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和一队士兵进宫,要彻查皇宫里的巫蛊。

江充等的就是这个,他带着手下先从宫女的房间挖起,挖完宫女的就挖众嫔妃的,最后连皇后卫子夫的寝宫和太子宫都没放过。在江充的重点照顾之下,皇后和太子宫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掘地三尺挖了个遍,甚至到了连一张床都已经放不下的地步。

“找到了!”经过江充和他手下会望气的心腹的授意,士兵们终于掘出了第一个木头人。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有第二个就有第三个……最后,江充如愿以偿地在太子宫里掘得了众多他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小木人。

手握着新鲜出土还带着泥的小木人,江充十分得意,自认为这样就铁证如山,太子肯定在劫难逃了。

在太子宫里,对掘出木头人一事,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太子的老师石德。要是皇帝认定太子犯了巫蛊的罪行,作为太子少傅,他肯定逃脱不了干系,所以石德极力鼓动太子:“前些日子丞相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和长平侯卫伉都是因为这事丢的性命,如今江充这个贼子又把这套用到了您身上。现在,下面人都说太子宫里有巫蛊,我们即便知道这事是江充有意栽赃,也有口难辩啊。殿下,为今之计,只有先发制人抓了江充,从他嘴里撬出真相,并连根拔除他的党羽,才能还殿下清白。”

太子生性仁厚,一听老师的话,吓得就差没跳起来,忙说:“我是陛下的儿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石德又说:“现在我们只知道陛下在甘泉宫养病,这么多天了,陛下的身体是否好转,我们一点消息也没有,就连太子您和皇后都不能去探望。臣斗胆,可以说,现在甚至陛下的生死都未可知,谁敢保证江充就不是赵高那样的奸臣,太子难道忘了当年公子扶苏的事情吗?”

江充刚一带人进宫挖木头人,太子刘据可能就预感到他这次是冲着自己来的,等到江充声称从太子宫里掘出众多木头人后,刘据就已知道,这次江充和自己的冲突再也没有回旋余地,不然等待他的只能是和公孙贺、卫伉这些亲戚一样的结局。走投无路的刘据狠下心,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日,没等江充到甘泉宫向皇帝汇报,太子刘据就采取了行动。刘据让自己的门客扮成皇帝的使者闯入江充、韩说、章赣、檀何和苏文等人的住所,假冒皇帝的命令要缉拿他们。江充和檀何本来心里就有鬼,看到使者一来,以为自己的诡计被皇帝识破了,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虽然顺利拿住了江充,但韩说、章赣和苏文等人毕竟在朝为官多年,比较了解皇帝的性格秉性,很快就对使者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也是刘据准备不足,他的门客眼见就要被对方识破身份,就拔出刀来,作势要将几人正法。没想到,行伍出身的韩说仗着自己手上着实有些功夫,并不买他们的账,也拔出刀来和他们对峙。最后,一番搏斗下来,韩说被当场格杀,章赣和苏文负伤逃出府邸,直往甘泉宫而去。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若大刑伺候,想办法撬开江充的嘴,让他认罪画押,再把人送到甘泉宫,一切或许就可水落石出了,可是刘据这个时候做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www.xing528.com)

这个决定就是私自动用军队。

走脱了章赣和苏文,刘据不想着怎么第一时间去甘泉宫跟父亲澄清事实,首先担心的却是江充的同党会回来劫人,就凭自己手下这几个门客,连几个人都拿不住,到时候怎么能挡住江充的余党?于是,他让亲信连夜到未央宫找母亲卫子夫要兵。

卫子夫前些日子刚死了两个女儿,又死了侄子,现在不仅自己住的地方被翻了个底朝天,江充还来威胁自己的儿子。别说卫子夫是堂堂大汉皇后,她就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虽然卫子夫入宫四十多年,历来以为人谦和忍让著称,但到了这个时候,她也不得不做出选择。此时的卫子夫已不是当年那个长发如瀑的少女,不再是那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贫民歌女,不再是那个唯一有皇子可凭的妃子,也不再是那个有弟弟和外甥在朝中如日中天的皇后。虽然名义上依然母仪天下,可如今的她在丈夫刘彻那里不仅谈不上恩宠,实际上就连接近丈夫、面对面沟通都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儿子刘据便是她人生唯一的依靠。所以,尽管知道不可以,卫子夫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自己的儿子。

卫子夫用皇后的印信发了长乐宫的卫兵,放出了长安马厩中的战马,又打开了长安城里的武库,将卫兵、战马和武器交给了太子刘据,让太子把他的门客和支持自己的一些百姓临时武装成了一支军队。

致命的错误就这样不可挽回地发生了。

然而,刘据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起先拿住主犯江充时,刘据只是觉得十分解气,现在有了军队,他就有了对抗江充党羽的底气。刘据让手下把江充提上来,要亲自审问。没想到,江充这个包知道拿住自己的是太子,再也没有了当年不把太子、长公主和达官贵人放在眼里的神气劲儿,全身哆嗦着,一句整话还没说完,屎尿就从裤裆里流了出来,最后干脆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刘据一看,得,这还审什么,于是直接向百官们宣布江充谋反,而那个号称能看到皇宫里布满巫蛊之气的檀何,则被绑在上林苑的一棵树上活活烧死了。

在大庭广众之下,江充临死前才想到要求饶,刘据哪里会理会他,只愤愤地骂道:“赵国的奴才!你祸害完赵王父子还不罢休,现在又来祸害我和我的父皇,真是死有余辜!”

太子杀了江充,虽然出了胸中一口恶气,但也惊吓住了满朝的文武百官,尤其是当时的丞相刘屈氂。此人本就是个贪图富贵、胆小怕事,又没什么本事的人,看着太子这又是起兵又是杀人的,早吓掉了魂,丞相印绶什么的都不要了,带着几个下人连滚带爬地逃出了长安城,直奔甘泉宫而去。

甘泉宫里的刘彻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脑子方才清醒了几分,就见侍卫们把头破血流的章赣和苏文扶了进来。刘彻正在纳闷,只见两人一见了他便跪下,声泪俱下地哭诉,说自己因为查到了太子宫里有小木人而受到太子的迫害,他们俩侥幸逃了出来,而韩说将军身死当场,江充大人恐怕也难逃一劫。

对于章赣和苏文的一面之词,刘彻是不怎么相信的,根据他对自己儿子的了解,刘彻并不认为太子是一个会起兵篡权的人,他认为太子可能是被江充逼急了,心里害怕才杀人的,于是便让手下一个侍从到长安去把太子叫来,当堂对质。

可刘彻派出去的这个侍从极是贪生怕死,一听太子杀人了,本就不愿意去,到了长安城外,看到城里乱糟糟的,根本就不敢进城,只在城外转了几圈,从城里跑出来的人口中捕风捉影地打听了一些消息,就急匆匆地往回赶。回到甘泉宫,对着皇帝就是一通信口雌黄,说得跟亲眼看到过一样:“太子已经起兵造反了,现在城里到处都在杀人,奴才好言相劝,让太子来见陛下,可太子也不回答,手下人过来就是一刀,要不是奴才机灵,趁乱逃了出来,此间多半是见不到陛下了。”

见侍从言辞凿凿,刘彻就开始将信将疑了,又过了一会儿,丞相府的长史也到了甘泉宫。原来,刘屈氂逃出了长安城才发现,自己跑得匆忙,连丞相大印都没记得带出来,官员丢了印信那可是欺君的大罪。本来丞相就应当坐镇京师主持大局的,结果一遇事,自己私自逃出来不说,连大印都丢了,这下刘屈氂也没胆量去见皇帝了,只能夹在长安和甘泉宫之间进退不得。可这么耗着罪过更大,刘屈氂思来想去,最后只能派手下的长史去见皇帝。

丞相的长史这才硬着头皮来见皇帝,到了甘泉宫,他一下子便扑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禀告:“陛下,太子在长安起兵造反了,还杀了江充等好些大臣,臣要不是跑得快,也一并葬送在他手上了。”

俗话说:“三人成虎。”这下刘彻不由得不信,气得跳起来大骂太子不孝,又指着丞相长史骂道:“丞相呢?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不立即采取行动,干什么去了?”

长史不敢说丞相已经逃了,而是回答:“丞相怕事情影响太大,还在策划秘密镇压,没有敢公开发兵。”

刘彻气急败坏:“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秘什么秘!”他说完想也没想,立即给丞相下了一份诏书,让他马上带兵封锁长安城,镇压太子的叛乱,命令军队必须尽量避免和百姓短兵相接,减少伤亡,但不论死活,一定要拿住太子。

刘屈氂有了皇帝的诏书,理直气壮起来,马上纠集了长安附近的士兵,组成一支军队将长安城封锁得严严实实的,并宣称“太子造反,丞相奉命平叛,无论官民,拿住反贼重重有赏”。刘据一看丞相带兵来了,马上也宣称“皇帝在甘泉宫病重,奸臣刘屈氂作乱”,拿出清君侧那一套准备和丞相刘屈氂对着干。

要对抗刘屈氂的正规军,光有口号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军队。说来也算刘据倒霉,长安城外的长水和宣曲两地本有一股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人数虽不算多,却是一支战斗力爆表的军队,刘据于是命令如侯拿着自己的太子节杖冒充皇帝的命令,要求这支骑兵部队全副武装进入长安城听候太子调遣。没想到,如侯刚到骑兵的军营,皇帝的侍郎莽通也到了,当场戳穿了如侯的谎言。这下非但骑兵没调成,如侯本人也被莽通和骑兵们当场杀死。

刘据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让人招来北军护军任安,命任安拿着节杖发北军士兵助阵。没想到任安口头上虽答应了,可一进北军大营就紧闭营门不出。最后,刘据没有办法,只好假传皇帝的诏书,把长安大牢里的囚犯都放了出来,将他们和支持自己的百姓一起编入军队,由石德及自己的宾客张光统领,与丞相的军队在城里对峙起来。

丞相和太子两方各执一词,长安城的官民们都不知听谁的好,结果只能是稀里糊涂地要么跟着太子,要么跟着丞相,两方的人就这样在长安城里打了起来。只四五天工夫,就有几万人死于非命,长安的大半街道都被鲜血染红,血流到低洼的地方甚至汇成了一条条红色的小溪。

刘彻一看,刘屈氂连这事都办不好,只好亲自从甘泉宫赶到建章宫主持大局,又发了长安城周围三辅地区的骑兵助阵。

前有皇帝的诏书,后又亲眼见到了皇帝本人,这下长安城里的官员和百姓才相信真的是太子造反。很快,帮助太子的人都纷纷离去,刘据手下的军队瞬间分崩离析,为首的将领张光和石德也在战斗中阵亡。太子刘据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两个儿子,在同情自己的长安城南门守官田仁的帮助下逃出了长安城。

七月庚寅日,太子兵败出逃后,刘彻命宗正刘长乐和执金吾刘敢入未央宫收缴了卫子夫的玺绶,废黜了皇后。卫子夫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用三尺白绫在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卫氏家族也因受到牵连而遭到灭顶之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