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木府通论:人事管理探索(第2卷)

木府通论:人事管理探索(第2卷)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一成立,性质就非常明确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一个单位,是当前社会上较理想的一种文化单位组织模式。木府人事管理遵守“因事设岗”原则,坚持用工作岗位和职责来确定人员管理,做到明确工作职责,内部协调一致。木府的外宣部是直接对外接触的部门,是木府的窗口和门面,所以在人事管理方面,对外宣部的工作要抓得更细、更好。

木府通论:人事管理探索(第2卷)

我是1995年到文化局工作的,第二年就发生了“2·3”大地震,地震后一个月我们就开始酝酿恢复重建木府一事,并很快立了项目,做了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最初在这里工作的只有几个人,1999年木府要开业了,那时人手就大量增加了,从人气和其他方面来看,已经有点像个单位的架势了,木府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1999年开业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冲刺”,邀请当时的丽江县委书记和我们一起到外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提出,木府的土木建设部分完成以后,要很快开门迎接游客。在开业之前,县政府应该给木府一个说法,即单位的性质是什么。那时HZX也有考虑,回来后就与我们多次磋商,又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让我们写报告,把木府认定为一个事业单位,单位名称叫丽江古城博物院,后面打上括号,写上木府。当时文件里就规定了,这个单位属于科研单位,是博物院,所以要搞社会科学研究。但同时它又是一个服务单位,也就是要进行卖门票这类经营活动。所以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一成立,性质就非常明确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当时我们同意组织这样的一个单位,是因为社会在前进,到处都在改革,我们认为成立这样一个单位是顺应潮流的,而且这种组织形式既有鲜活的力量,又有激励机制,是很有意思的单位,它可以永葆青春。我认为如果恢复重建是第一步的话,组织单位就算是第二步,第二步还是走得不错的。

但是后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当木府还在搬第一块砖、种第一棵树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到这个木府以后会有很大的影响力,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有些人的出发点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目的是把木府搞得更好、更成熟、更完善,所以当时就要求我们的队伍要抵住各种风潮。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各种情况接二连三地发生,如在全国推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下,丽江也被列入文化改革试点地区。当时有好几家文化单位被推向了市场,我们木府也身处其中。一会儿要求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一会儿又说归属于其他公司的名下;一会儿又是其他公司名下的古城博物院,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一会儿又说博物院是博物院,木府是木府。面对这样的变化,我的心很不安定。知道内幕的员工,也觉得变动太多了,担心木府的前途命运。在这个变动期间,人心就开始出现波动,有门路的人就走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始终觉得木府是经不起折腾的,因为它还是一个新单位。我坚持原来的观点,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木府是经不起折腾的。如果有人不顾那么多,硬要折腾,那我是会坚持原则的,毕竟它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木府在这个左折腾右折腾的过程中,2003年遇到了区县分设的情况。对木府这个特殊的单位,人们看了一段时间后,又觉得我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我要走的路也是对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木府是个文化单位,文化是它的根基,但是如果直截了当地把它说成是个公司,那么谁会来参观这个公司呢?如果木府仍然是博物院,仍然是文化单位,游客才会来这里感受丽江的文化。所以如果直接把它说成公司,我们的生意就不好做;如果不说成公司,我们就可以像以前一样地做生意,而且这个生意还好做。木府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单位。所以回过头来,大家觉得木府还是走文化这条路比较好,看法也就统一了。古城区区委、区政府对木府的性质认定是掷地有声的,木府的性质也就有了最后的定论。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单位呢?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一个单位,是当前社会上较理想的一种文化单位组织模式。于是区委、区政府正式任命木府的几位同志为行政干部。这些任命表面上看来是几个人的人事任命,事实上从某一个侧面讲,是对我们木府这个单位存在形式的一种法律肯定。为此无论从个人的角度看还是从单位的角度看,都是值得庆贺、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木府不再让人觉得是个风雨飘摇的单位了。我们很感谢丽江市古城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对我们丽江古城博物院的支持。这不是几个人的任命,是一个单位的命脉之所在;院长、副院长谁都可以当,但是第一步是很难迈出去的,我们终于迈出去了。再过三五十年想起这一刻,我都会觉得这个任命是木府发展中关键的一步。

木府人事管理遵守“因事设岗”原则,坚持用工作岗位和职责来确定人员管理,做到明确工作职责,内部协调一致。比如,我主管全院的工作,主要负责木府理论深化和研讨、纳西族文化发掘工作,即在主管全院工作的同时,分管这一部分的工作,以及管一些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木府首先是一个文化单位,属于二级文化单位。假如要再争取、再努力的话,木府的级别还可以更上一个档次。我当院长时,要争取副处级也简单,因为我本来就是副处级干部。但是我们考虑了以后,一致认为争取这个副处级没有多大意思,因为如果定为副处级,来争取这个职务的人就会相当多。如果是为木府的发展来争取职务还可以,但如果是图名图利来争取,木府就要遭殃。我们就是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这样一个角度来为木府的发展着想的。我和木府的员工说,在古城区里,木府的地位已经不低了,大家以后要更加兢兢业业才行,这样才对得起古城区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才对得起丽江人民。现在大家可以放心了,飘浮不定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在位期间倒是抵住了,如果以后又遇到这样的波动,继任者也要沉得住气,不要随波逐流,看准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当然,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得到了周围各位同仁的支持,尤其是副院长们,她们表面看起来很内敛,很秀气,强硬起来我都怕她们三分。她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这是我发自内心的一句真心话。

木府的外宣部是直接对外接触的部门,是木府的窗口和门面,所以在人事管理方面,对外宣部的工作要抓得更细、更好。我觉得用严格的眼光来看,现在过关的讲解员最多有十来个,不少人仍是不及格的。我对他们说,我可以等他们成长。要提高业务水平,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讲解质量,要与游客互动,要从细节去认真提高。在木府,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要投机取巧。当然,木府的对外宣传工作从总体看是一流的,的确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木府的良性循环、木府的正常发展与外宣部的功劳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工作干得不错,人也不错,关键的问题是如果干了四五年,仍停留在这个水平,就不是我要淘汰你,而是木府会淘汰你了。当然你可以要求换岗位,但是换岗位往往就意味着失业。(www.xing528.com)

现在的确有不少人想来木府工作,木府的编制是有一部分事业编人员,一部分合同制人员,一部分临时工,这是比较科学的。从现在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各个岗位人员都满了,不能再增加了,特别是行政事业和合同制那部分。考虑到有些人已经调走,空出的岗位可以补充一些人,但总的来说,这部分不能增加得太多。而临时工那一部分其实也满了,但也还有好几个人想进来,这几个人作为临时工可以进来,但要先交代清楚,不可能转成合同工,让他们自己决定愿不愿干。原因是这样,有些时候旅游业就是泡沫经济,今年来的游客多,但不可能年年如此,万一游客减少,旅游单位就只有裁员,不是我们想这样,而是市场太残酷了。到那个时候人太多了,发不出工资来,不就是害着人家了吗?所以要提前把道理讲清楚。明天的市场是什么样,我们不清楚,如果出现了丽江旅游不景气的情况,我们首先要保合同制员工,裁减临时工,不是我们有意要这样干,而是市场在调节,没有办法。所以在临时工进来之前,我要求副院长们要非常严肃、清楚地讲清规则和道理,以避免“后遗症”。这是木府以后进出人员时要遵守的一个规则,也是木府人事管理中需要动态把握的一个原则。

此外,员工之间各方面的待遇不能相差太悬殊,比如说福利这些不能亏待临时工,其他就按原计划不变。但是不变之中也要有变,合同制员工可以根据工作设岗和有比例的原则,一年适当增加一些工资,就是以给名额的形式,做成档案工资,报给劳动人事局审批。临时工要根据岗位不同来定工资,但总的来说,临时工的工资都要提高,如果以现金的方式给他们增加工资,花完就花完了,所以我们是以给他们买保险的形式来做。大的方案就按这个思路走,不能变动,这是安心工程,人要图未来,不能只图现在,因为人要防老。所以要从根本来考虑这个问题,哪怕当事人暂时不理解也要这样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